首頁 發改委 正文

天津市發改委: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 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1-02-26 18:20 中國發展網
天津

摘要:新發展階段,天津將更加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填格賦能,為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新的貢獻。

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條基本方略。“十三五”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天津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三個著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實施了一系列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重大舉措,高質量發展態勢持續鞏固深化拓展,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一、深入踐行創新發展。牢牢把握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構筑現代化經濟體系??萍紕撔轮我I作用明顯增強。新一代超級計算機、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等10個國家級重大平臺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加快推進,成功突破高端CPU芯片、自主可控操作系統等核心關鍵技術,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超過7400家和8100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24.03件,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居全國前列。產業結構明顯優化。智能科技、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動能加快成長,信創產業形成涵蓋芯片、整機終端、操作系統、數據庫、應用軟件、信息安全服務、整體解決方案的全產業體系,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成功獲批,信息安全、動力電池兩個集群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集群,高端裝備形成了以海工裝備、軌道交通裝備、機器人等為代表的產業集群,汽車產能和配套能力大幅提高,航空航天形成“三機一箭一星一站”產業格局,石油化工產業加速提質升級。現代服務業持續壯大,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到64.4%,比“十二五”末提高7.2個百分點。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明顯突破。17家市管國有企業實現集團層面混改,具備混改條件的競爭類市管企業混改基本完成。嚴格零基預算管理,大幅減稅降費累計超過2800億元,利用社會資本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總投資達到2799億元。飛機、國際航運船舶、海工平臺租賃業務領跑全國,租賃跨境資產占全國80%以上,海河產業基金位居“中國政府引導基金30強榜單”前列。

二、深入踐行協調發展。牢牢把握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深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積極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推動形成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京津冀協同發展縱深拓展。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大力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發展,深入推進重點領域協同合作,圍繞“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明確重點任務,項目化清單化推動落實。中交建京津冀區域總部、清華大學高端裝備研究院等一大批項目落地,國家會展中心加快建設,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等承接能力和吸引力不斷增強。全面深化與雄安新區在規劃、產業、生態、公共服務等方面交流合作,天津港雄安服務中心設立。建立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牽頭制定首個區域環保標準。建成津石天津西段、京秦、唐廊一期等高速公路和一批省際接口路,京津、京滬、京濱、津興四條高鐵通道聯通京津雙城格局正在形成。落實加快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建設的意見,天津港“一港六區”實現統一運營管理,2020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800萬標準箱、年均增長5.4%,穩居全球集裝箱港口十強。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累計投入財政幫扶資金126億元,實施幫扶項目3651個,消費扶貧超過33億元,助力50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現代都市型農業加快發展,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1041個困難村結對幫扶任務全面完成。

三、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牢牢把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強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增加綠色空間和生態產品供給,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升級保護四大濕地自然保護區,全力守護好“華北之腎”;規劃建設雙城間綠色生態屏障,初步呈現水豐、綠茂、成林、成片的生態效果;提升海岸線生態功能,打造“水清、岸綠、灘凈、灣美”的藍色海灣,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明顯改善。強化大氣污染“五控”治理,推動產業、布局、能源、運輸四大結構調整,整治“散亂污”企業2.2萬家,有效破解“鋼鐵圍城”“園區圍城”,3家鋼鐵企業有序退出,撤銷取締工業園區132個,完成“散煤”取暖清潔化治理120萬戶,全面實施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PM2.5年均濃度由“十二五”末每立方米70微克下降到48微克。打好碧水、凈土保衛戰,提標改造110座污水處理廠,建成一批垃圾處理設施,整治修復一批污染地塊,優良水質斷面占比由15%提高到55%,劣Ⅴ類水質斷面占比由65%降為零。

四、深入踐行開放發展。牢牢把握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把改革開放先行區作為第一定位,全面推進更高水平開放。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完成在非洲設立10個“魯班工坊”任務,“魯班工坊”累計達到17家,中歐先進制造產業園、天津意大利中小企業產業園、中日(天津)健康產業發展合作示范區加快建設。綜合保稅區達到3個,經開區獲批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處于全國前列。推動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向人員、資本、技術、服務等全要素便利化拓展,實施100條創新舉措,自由貿易賬戶政策落地實施,37項試點經驗和實踐案例在全國復制推廣。成功舉辦夏季達沃斯論壇、亞布力論壇夏季峰會、世界智能大會、全國糖酒會,國際友城增至92對。傾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出臺實施“津八條”“民營經濟19條”等政策措施,深入推進承諾制、標準化、智能化、便利化“一制三化”改革,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以內,實現“32證合一”,一般社會投資工程建設項目從項目備案到取得施工許可證的平均用時壓縮到63.5天,除特殊事項外政務服務事項全部實現“一網通辦”,網上實辦率達到98%,營商環境綜合排名居全國前十位。

五、深入踐行共享發展。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每年實施20項民心工程,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就業形勢總體穩定,質量不斷提高,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2020年達到43854元,居全國第4位。義務教育鞏固率超過99%,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人均期望壽命81.89歲,主要健康指標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圍繞解決“一老一小”問題,建設老人家食堂1591個,日間照料中心(站)達到1157個、養老機構達到367家、養老床位達到7.6萬張;新建改擴建幼兒園672所,新增學位16萬個,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學率達到92.3%。圍繞提“速度”、增“溫度”,加強院前醫療急救站點及配套設施設備建設,院前醫療急救平均反應時間縮短至10分鐘以內;每年提前和延長供暖時間,受到群眾普遍歡迎。圍繞提高群眾居住、出行品質,完成148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和8624萬平方米老舊小區及遠年住房三年提升任務,完成2.1萬戶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任務;軌道交通總里程達到232公里,國家批復的中心城區線路全部開工建設。圍繞織密筑牢社會保障網,建立職工大病保險制度,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待遇水平和城鄉低保、特困供養等標準持續提高,“救急難”服務平臺實現全覆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用有力舉措和實際成效詮釋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中央黨校發布的《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報告(2020)》中,天津共享發展指數得分居全國第四位,其中全民共享指數得分排名第一。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新發展階段,天津將更加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填格賦能,為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新的貢獻。“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基本實現,“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經濟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圍繞上述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基本實現“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二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打造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三是建設制造強市,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四是加快培育內需體系,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區域商貿中心城市。五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激發新發展活力。六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升城鄉融合發展水平。七是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八是構建雙城發展格局,塑造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風貌。九是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十是推動綠色發展,加快建設美麗天津。十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十二是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天津。十三是建設法治天津,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經過持續努力,到2035年,基本建成創新發展、開放包容、生態宜居、民主法治、文明幸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當前,全市上下正以只爭朝夕、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抓緊謀劃推動各項工作,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天津市發改委 供稿)

責任編輯:李振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