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
摘要:文章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創新實踐,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過了40多年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歷程,改革從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率先突破,逐步轉向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并全面鋪開,到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楊虹報道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何立峰在《人民日報》上發表題為《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署名文章。
文章強調,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世界的重要法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全黨全國人民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新局面。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深刻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為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將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提供了寶貴經驗和基本遵循。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堅定不移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持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各項任務落實,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完善和發展、永葆生機活力。
文章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創新實踐,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過了40多年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歷程,改革從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率先突破,逐步轉向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并全面鋪開,到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開放從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開發開放浦東、推動沿海沿邊沿江沿線和內陸中心城市對外開放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從“引進來”到“走出去”;我國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國防和軍隊改革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等,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全面推進、積厚成勢,再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生機活力的體制制度保證。
文章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全面深化改革實踐,創造和積累了許多彌足珍貴的歷史經驗,對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必須長期堅持、不斷完善發展。
文章強調,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正是因為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才能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才能成功應對改革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和風險挑戰。新征程上,必須牢牢把握中國共產黨領導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牢記“國之大者”,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不折不扣、堅定有力地完成好全面深化改革各項目標任務。
文章提出,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新征程上,我們要把握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加注重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圍繞增強創新能力、推動平衡發展、改善生態環境、提高開放水平、促進共享發展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不斷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動力。(全文見2版)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