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發改委 正文

以工代賑二十載,以苦為樂興蜀川

2021-12-23 15:11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以工代賑 鄉村振興

摘要:馬蓉勇于探索、主動作為,快速適應這種變化,指導廣元、巴中、瀘州相關縣在全國率先開展“以工代賑資產變股權,貧困戶變股民”的資產收益扶貧試點和以工代賑銜接鄉村振興試點,四川的工作經驗和成效,得到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充分肯定。

本報記者 | 程暉

一條條山巒上蜿蜒的公路,在藍天、白云、彩虹、光影的映射下,顯得格外美麗。這些好似出自攝影大師的照片,其實是四川省以工代賑辦二級調研員馬蓉隨手所拍。“這是我們以工代賑的示范路,是致富路。”馬蓉自豪地在微信朋友圈里記錄著。

 馬蓉(右一)到阿壩州茂縣開展定點幫扶工作。四川省以工代賑辦/供圖 

馬蓉(右一)到阿壩州茂縣開展定點幫扶工作。四川省以工代賑辦/供圖

自1984年國家實施以工代賑計劃以來,以工代賑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助力鄉村振興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在這條戰線上有著一大批辛勤工作、無私奉獻的同志,馬蓉就是其中一員。她在以工代賑崗位20余年,是全國以工代賑系統工作時間最長的同志之一。

她以愛崗執著的“老黃牛”精神,把對黨的忠誠、工作的執著和群眾的熱愛貫穿工作始終,深受大家的尊敬和認可,是四川以工代賑系統的“工作先進”“學習模范”,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公務員”,并榮立公務員三等功。

20多年來,她時刻牢記以工代賑是體現黨對貧困群眾關心關懷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始終把做好這項工作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磨刀石,持之以恒、須臾不忘。從汶川“5·12”特大地震災后以工代賑項目重建到甘孜州雅礱江流域以工代賑“百橋工程”,從阿壩州大骨節病區易地搬遷到涼山州“彝家新寨”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從以工代賑示范村、示范片、示范工程建設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銜接試點,她都主動思考、積極謀劃,全程參與規劃編制、計劃分解、項目建設,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經手文稿材料達千余份,從一目十行的犀利到戴上“老花鏡”的沉穩,做到了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應、多處有精品。尤其是在實地督導民族地區以工代賑和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中,身材嬌小的她卻和男同志一樣,不怕危險,乘坐運沙石的溜索吊籃橫渡湍急的金沙江。

回憶20年來的工作經歷,也有幾次讓她“后怕”和難過的場景。在奮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攻堅戰和以工代賑扶貧工作中,經歷過與大型貨車只差幾十厘米距離碰撞的驚險,也遭遇過在高原藏區調研途中突遇泥石流危急時刻,被基層干部果斷扛在肩上趟過河流,一路翻山穿越羊腸小道到達目的地的困境。在四川省海拔4000多米的理塘、石渠縣調研,感受過強烈的高原反應導致徹夜無眠的折磨。而讓她感覺最難的,是在攻堅最關鍵時刻,在迎檢和督導途中接到年近九旬的母親突發重病住院的電話又無法抽身趕回去時,真正體會到了“忠孝兩難全”的滋味。

在同事和基層干部看來,她和藹友善,熱情洋溢,像家人般溫暖。在四川以工代賑系統中,不分年齡大小,都親切稱呼她“馬姐姐”。“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四川省以工代賑辦先后借調30多名年輕基層干部幫助工作,初到省辦工作的他們,對業務不熟悉,工作上感到吃力,她總是熱情幫助,耐心指導。“你們和我兒子差不多大,關心你們是應該的”“從事以工代賑工作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慢慢來,很快就熟悉了”。這些云淡風輕的話語,溫暖著一批又一批青年干部。以工代賑示范工程項目管理,政策性強、要求嚴、涉及面廣,她是政策解讀“權威”,耐心地給基層同志講政策教方法。

在以工代賑崗位上工作了20多年,她深深體會到國家以工代賑政策的變化。首先,資金量發生了變化,國家加大了以工代賑資金投入力度,原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其次,以工代賑勞務報酬占比由中央投資的10%提高到15%,增加了務工群眾的收入,更好發揮了賑濟作用。另外,資金投向從傳統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路、水、土)向產業結合、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和資產折股量化分紅的新模式轉變。

馬蓉勇于探索、主動作為,快速適應這種變化,指導廣元、巴中、瀘州相關縣在全國率先開展“以工代賑資產變股權,貧困戶變股民”的資產收益扶貧試點和以工代賑銜接鄉村振興試點,四川的工作經驗和成效,得到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充分肯定。

“十三五”期間,四川省是全國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頭號工程”就是易地扶貧搬遷。四川要搬遷136.05萬貧困群眾,規模位居全國第二,這是脫貧攻堅的一場大戰,也是對四川省以工代賑辦的一場大考。作為省以工代賑辦的“老兵”,馬蓉始終堅持沖在前,奮戰在易地扶貧搬遷第一線。

5年來,她與同事們一道深入高山峽谷、跋涉急流險灘,踏遍秦巴山區、烏蒙山區、高原藏區和大小涼山彝區,走遍了四川省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縣,到最遠的點、啃最硬的骨頭。2017年,為籌備好全國現場會,她晝夜兼程踏勘現場選點,深入謀劃工作細節,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要求,組織制作了《四川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分布地圖》,建立了達州、巴中、廣元參觀點全景影像,高質量展示了四川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取得的成效,現場會取得圓滿成功,極大提升了四川在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的影響力。她負責制作的瀘州市敘永縣江門古寨安置點沙盤,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支持下,作為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唯一沙盤模型,在國家《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展出,中央領導同志、黨的十九大代表、社會各界參觀沙盤模型,以點及面,對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給予極高評價,展現了全國易地扶貧搬遷顯著成效。2020年,負責制作涼山州“懸崖村”易地扶貧搬遷成果沙盤模型,為找到設計靈感,真實還原“懸崖村”搬遷前后的巨變,她忍著腰痛、冒著嚴寒攀爬懸崖上的鋼梯收集影像資料,為趕沙盤制作工期,與制作公司設計施工人員一起在車間連續加班一周多時間,一碗面條加上一個通宵的加班度過了本應與家人團聚的元宵節。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指導下,沙盤模型在“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壯舉”專題展覽上起到了畫龍點睛作用。

2020年6月,隨著涼山州最后一個安置區——布拖縣城集中安置區建成分房,宣告四川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圓滿完成,四川易地扶貧搬遷工作4次榮獲國務院通報表揚,是全國獲此殊榮最多省份。馬蓉與全省從事易地扶貧搬遷的同志們一道,用黨員干部的“辛苦指數”換來了搬遷群眾的“幸福指數”,向黨和人民交出了圓滿答卷。

新時代賦予了以工代賑新的使命和任務。馬蓉正在積極思考著以工代賑如何助力鄉村振興更大的命題——以農村中小型公益性基礎設施和農村產業發展配套基礎設施為重點建設領域,以農村勞動力特別是脫貧人口、易返貧監測對象和其他低收入人口為賑濟對象,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發放勞務報酬、開展技能培訓、設置公益性崗位、資產收益分紅為主要賑濟模式,全面拓展以工代賑政策實施范圍、建設領域、受益對象、賑濟模式,充分吸納農村群眾參與工程項目建設、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增收。

如今的她,仍繼續在以工代賑助力鄉村振興的征程中發光發熱。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