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發改委 正文

持續利用外資 “穩”要穩重端正 “進”要虎虎生風

2022-01-08 12:56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外資

摘要:2021年我國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都取得了醒目的成績,未來我國的外資工作將被更多人關注。預計2022年我國外資工作會從“穩”和“進”兩方面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我國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的數據能夠很好地詮釋這個要求。2017~2020年,我國連續四年保持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地位,2020年成為境外投資流量全球排名第一的國家。2021年我國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規模、增幅和占全球的比重都保持了穩定。2021年1~11月份,實際使用外資(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1572億美元,同比增長21.4%;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991.3億美元,同比增長4.3%。

2021年我國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都取得了醒目的成績,未來我國的外資工作將被更多人關注。預計2022年我國外資工作會從“穩”和“進”兩方面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

一方面,“穩”對我國的外資工作具有重要意義。這有如下原因。外資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外資企業深度融入中國經濟。2020年外資企業納稅額占全國稅收收入的17.3%,進出口商品總值占全國的36%;規模以上外資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22.8%,利潤總額占全國的28.3%,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升級會帶來外資結構的調整。例如,我國消費結構中對服務業的需求上升使得服務業外資流入增加。再如,我國擴大內需,會吸引更多“深耕中國”的外資流入。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和升級,可能有一些企業優勢和中國稟賦匹配度較低的外資企業撤出,同時會有更多的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外資雖然有流出和流入的變化,但預計我國的外資規模將保持穩定發展。

境外投資對國民財富的持續增長意義重大,但近年來我國境外投資受國外投資保護主義和風險因素負面影響,需妥善應對,推動境外投資平穩健康發展。從經濟規律來看,一國隨著人均收入的提高,將更傾向于通過跨國資源配置來獲取收益和利潤;而在人均收入較低的階段,則更多利用國內資源進行生產并對外出口。截至2020年底,我國境外企業資產總額7.9萬億美元,其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2.58萬億美元,我國已經進入了更多通過境外投資來增加國民財富的階段。但目前我國的境外投資面臨一些困難。我國對發達國家的投資面臨政治化的投資審查。如,美國政府對我國的投資審查不斷升級,限制我投資的嚴苛程度前所未有。而包括德國、澳大利亞在內的一些發達國家也加緊了投資審查和限制,導致我國對發達國家的投資面臨更高的不確定性。我國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也因各國經濟復蘇不同步、疫情狀況不穩定、中美競爭加劇等風險因素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這凸顯了我國境外投資以“穩”為基調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進”對我國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工作也具有重要意義。“進”可能主要體現為利用高質量外資的“進展”和境外投資收益的“進步”。

我國利用高質量外資需“與時俱進”。從行業看,目前我國正在著力提高制造業的生產效率,提升工業化的質量,實現工業與服務業的融合發展,應引導更多外資投向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等領域。從區域看,促進東、中、西地區協調發展是我國的政策目標,應鼓勵更多外資投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和《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0年版)》體現了以上多方面的綜合考量,利用外資工作將持續服務于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局。

境外投資收益的上升意味著境外投資促進了國民財富的增加。這至少包括兩個層面的情況。第一層是,境外直接投資在我國海外總資產中的比重將繼續上升,這是因為直接投資收益通常會高于固定收益類證券的收益。第二層是,境外直接投資內部將再次平衡風險收益關系,并以提高整體投資收益率為目標。為實現這個目標,企業需提高境外投資能力和水平,審慎開展對經濟與政治風險雙高國家的投資,更多關注經濟增長前景平穩或良好、政治社會風險可控的國家,以期在可承受風險范圍內,投資收益率取得“進步”。

正如傳統智慧所說,坐如鐘行如風。“穩”要如鐘般穩重端正,“進”則要虎虎生風。這兩者的前提都是健康的體魄。從我國的基本面看,我國抗疫成效顯著、經濟韌性強、產業鏈完備、營商環境改善、對外開放擴大,我國經濟處于良性健康狀態。在良性基本面的支撐下,2022年我國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的狀況預計仍將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潘圓圓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希學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