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摘要:從增長看,我國經濟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114.4萬億元,同比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仍是世界經濟恢復發展的最大貢獻國,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加速提升。
本報記者 | 田新元
“2021年的形勢比預見的復雜、困難比預料的更多。”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委新聞發言人金賢東在1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的月度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凝心聚力辦好自己的事,頂住了壓力,防住了風險,經濟保持持續恢復發展態勢,并以相對較小的政策成本實現了經濟較快增長和較低通脹的優化組合,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
金賢東談到,雖然當前我國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國內發展面臨多年未見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但支撐發展的有利因素和條件仍然不少,我國經濟發展韌性強、潛力大、前景廣闊、長期向好的特點沒有變,我們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金賢東表示,2021年,面對復雜嚴峻的發展環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國上下共同努力,我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繼續保持全球領先地位,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十四五”實現了良好開局。
從增長看,我國經濟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114.4萬億元,同比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仍是世界經濟恢復發展的最大貢獻國,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加速提升。
從需求看,消費和投資穩定恢復,進出口保持快速增長。投資補短板力度持續加大,固定資產投資54.5萬億元,同比增長4.9%。消費在持續恢復中穩步升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4.1萬億元,同比增長12.5%。對外貿易較快增長,全年貨物進出口額39.1萬億元,同比增長21.4%。
從供給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持續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我國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提升至第12位。
從民生看,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就業優先政策繼續強化,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269萬人,比上年增加83萬人;全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1%,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促進共同富裕戰略部署扎實推進,居民收入穩定增長,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實際增長8.1%,增速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
從防風險看,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取得積極進展。壓實地方屬地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把握風險處置力度和節奏,有序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防范化解工作扎實推進。
“展望全年走勢,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促進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委新聞發言人袁達說。
從發展基礎看,有效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均保持全球領先地位。綜合國力繼續顯著提升,產業體系完備的優勢持續彰顯,產業鏈韌性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抗風險、抗沖擊能力進一步提高。
從要素條件看,著力解決供給領域要素短缺問題,能源原材料供應保障顯著增強。煤炭優質產能釋放,價格明顯回落,電煤庫存可用天數維持在20天以上,電力供應平穩有序。
從內生動力看,加快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居民收入持續增加,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消費增長潛力巨大。創新驅動發展深入推進,傳統產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區域重大戰略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積極推進,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領域加快補短板、提質量,投資需求不斷激發。
從政策支撐看,強化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有機結合,“七大政策”組合效應持續釋放。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加快打通,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陸續出臺,都將有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袁達表示,總的來看,我國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的態勢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對實現今年一季度平穩開局、保持全年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充滿信心。
金賢東在會上發布了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情況、發用電和投資項目審批、共建“一帶一路”進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優化營商環境有關工作進展等內容。
此外,有關負責人還回答了媒體記者關于能源保供穩價、擴內需促消費、宏觀調控政策、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保障電力供應、擴大有效投資等提問。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