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發改委 正文

“動態清零”是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優解”

2022-06-09 08:51 中國發展網
動態清零 疫情防控 奧密克戎

摘要:當前,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期,奧密克戎變異株隱匿性強、傳播性強,加大了疫情防控的難度。受此影響,經濟供給、需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

中國發展網訊  6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轉發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產業室主任魏琪嘉的文章——《“動態清零”是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優解”》。

文章提出要保持辯證思維、保持戰略定力: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我們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取得了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確保了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當前,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期,奧密克戎變異株隱匿性強、傳播性強,加大了疫情防控的難度。受此影響,經濟供給、需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

越是與疫情較量吃勁的時候,越要保持清醒認識、保持辯證思維、保持戰略定力,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方針,以強有力的舉措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是符合中國國情實際的最優選擇,也一定會經受住實踐的考驗并最終取得完全勝利。

一、我國是人口大國,人口基數大、老年人口規模龐大,醫療資源地區間分布不均衡,多方面共同疊加決定,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具有充分必要性

人口眾多是最大的國情,是制定疫情防控策略要面對的最大現實。脫離這個實際去談疫情防控策略,就不可能得出正確結論。我國擁有14億人口,60歲及以上人口達2.67億,這是世界上其他國家所沒有的現實。任何小的發病率或者死亡率,乘以我國的人口基數,對家庭、個人、社會都是不可承受之重。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出現一起撲滅一起,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價控制疫情擴散蔓延,是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正確選擇。

合理調配醫療資源,統籌滿足疫情防控需求和常規醫療需要,“動態清零”同樣是最優方案。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在開展疫情防控的同時,要滿足其他各類常規醫療需求,對醫療資源投入的要求是很高的。城市之間的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相比于城市,農村地區優質資源短缺,基層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統籌好應急醫療資源和常規醫療資源,是做好疫情防控的“最先一公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復沖擊,如果采取與病毒共存的所謂“躺平”的策略,醫療衛生資源將會面臨嚴重擠兌風險,大量有基礎病的患者、老年人、兒童、孕婦等人群的身體健康將會受到威脅。同時,對經濟社會發展也會產生嚴重沖擊。這是我們必須要算好的“民生賬”“民心賬”“經濟賬”“社會賬”。顯而易見,“動態清零”總方針是這些確保社會大局穩定的重要戰略舉措。

二、我國具備實現“動態清零”的能力和條件,通過“動態清零”有效控制疫情具備了較強可行性

通過兩年多來的疫情防控實踐,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有效的組織管理體系、應急機制和應急處置能力,民眾對疫情防控的認同度、理解度、配合度高,這些組織基礎、科技基礎,還有強大的人民群眾理解和支持的基礎,為“動態清零”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一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機制。新冠病毒的傳播速度快、隱匿性強、潛伏期短,對各類資源調配要求高。我國抗疫應急體系有一個明顯的優勢,就是縱深較大,一地出現疫情,可以調動多方資源支援,有能力做到一旦發現疫情,就能快速識別、及時遏制,不讓病毒對更廣泛人群產生更大危害。能夠實現這樣的快速反應和及時醫治,所有的這些都得益于我們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機制。

二是扎實的基層動員和治理能力。城鄉社區組織和服務隊伍不斷壯大,社區治理和服務能力持續提高,社區公共服務、志愿服務、便民利民服務銜接配套的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初步形成,給快速系統化推進疫情防控提供了支撐。從武漢保衛戰,到常態化疫情防控,再到迎戰德爾塔、奧密克戎的全鏈條精準防控,社區在組織核酸篩查、病例轉運、服務保障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用強有力的社區治理暢通了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數字抗疫”經驗不斷成熟。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數字抗疫”發揮了巨大威力。在國家層面,快速建設了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健康碼”,保障億萬群眾“一碼通行”,成為疫情防控的重要技術創新。疫情溯源預測、密接查詢、復工復產等大數據分析平臺有力支撐疫情精準防控。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及時推出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服務、復工復產等幾十個專題服務,為企業群眾提供“無接觸”、“一站式”服務。各地區各有關部門也推出大量數字抗疫的創新舉措,取得顯著成效。

三、受疫情沖擊等因素影響,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沖擊帶來的短期變化是階段性和外在的,在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等各項政策措施的支持下,中國經濟能夠克服疫情的影響,逐步企穩回升

一是經濟總量的“底盤”是我們應對風險沖擊的底氣所在。2021年,我國經濟總量已經達到114萬億元,總量規模穩居世界第二,超大市場規模優勢明顯,為抵御各種風險挑戰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4月份,部分地區受疫情影響沖擊嚴重,但是從全國看,主要生產需求指標總量規模依然可觀。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9萬億元,進出口總額3.2萬億元。從累計看,全國主要指標仍然保持增長。

二是產業體系完備、配套能力強是應對挑戰的韌性所在。疫情沖擊下,我國糧食和能源等基礎工業保持增長,為抗擊疫情、推動經濟恢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農業看,目前冬小麥的苗情繼續轉好,春播備播進展順利,進度快于去年同期。從能源看,增產保供持續加大,主要能源產品較快增長,4月份,原煤、原油、天然氣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0.7%、4%和4.7%。從基礎工業看,主要行業持續增長,供給保持穩定。

三是物資供應充足、物價平穩是經濟大局穩定的關鍵所在。物價穩則民心穩,民心穩則預期穩。市場保供穩價有效,關系居民基本生活的物資供應充足,市場價格基本平穩,維護了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保障了經濟運行大局穩定。特別是在全球通脹高企的背景下,我國物價,無論是CPI還是PPI,都保持一個相對穩定、可控的態勢,充分說明了前期保供穩價工作、暢通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工作取得的積極成效。

四是宏觀政策調節力度不斷加大,經濟運行有望加快改善。2022年以來,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有效實施,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大,復工復產有序推進,擴大內需、助企紓困、保供穩價、保障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顯效,對于緩解企業困難、穩定經濟發揮了積極作用。此外,一系列增量政策工具也在抓緊謀劃,全國疫情已經呈現好轉跡象,目前上海、吉林等受疫情沖擊嚴重地區開工率已明顯提高,物流暢通速度加快,企業逐步走出疫情影響,5月份經濟運行有望得到改善。

四、堅持系統觀念,運用辯證思維,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疫情防控和正常生產生活、經濟社會發展絕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絕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堅定執行“動態清零”總方針,才能為更好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贏得寶貴的“窗口期”。14億多人的理解和支持是“動態清零”的群眾基礎,這就是我們“動態清零”的底氣。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細化落實各項舉措,同時也要防范和避免因為個別具體政策落實不到位、銜接不及時,導致將原因歸結到“動態清零”總方針上來的錯誤傾向。

(一)持續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民生無小事,關系人心向背。“動態清零”過程中,對各項舉措,特別是疫情防控政策和民生保障舉措的無縫銜接提出非常高的要求。疫情防控越嚴峻的時候,民生保障就要越細致。守住民生溫度,才能筑牢抗疫防線。要構建長效機制,確保城鄉封控區、管控區的物資供應,及時、快速、精準滿足群眾就醫需求。細化具體舉措,明確職責分工,切實解決疫情防控期間各類困難群眾面臨的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生活困難,兜住兜牢民生底線。針對疫情期間個人貸款還款延期做出詳細規定,給予一定的緩繳期。

(二)強化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加快推進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強化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流行病學調查、檢驗檢測、應急處置等職能。建立健全統一的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大型公共建筑預設平戰結合改造接口。加強實驗室檢測網絡建設,健全醫療救治、科技支撐、物資保障體系,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建立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救治網絡。

(三)確保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穩定。把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放在突出位置,推動重點產業鏈持續恢復和提高產能,積極支持重點企業復工復產,以龍頭企業為牽引,以點帶鏈、以鏈帶面,推動更多企業恢復生產,更好促進經濟穩增長。堅持問題導向,加大政策供給力度,聚焦企業生產經營所需,解決企業實際困難,著力打通復工復產堵點,優化員工返崗及交通物流流程,以多種方式推進復工復產。

(四)持續加大助企紓困政策力度。落實租金減免等惠企政策,發揮積極的財政政策作用,為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引導中央企業在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加大投入,同時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深化供需精準匹配,提高中小企業供應商采用比例。貫徹落實好前期已經出臺的各類惠企支持政策,強化政策執行監督檢查。

(五)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加強溝通。加強對防疫政策的宣傳宣講,用事實說話、用數據說話,系統介紹執行“動態清零”總方針下抗擊疫情取得的成績,進一步凝聚社會共識。對社區工作者以及封控區、管控區群眾及時提供心理疏導、情緒支持等服務。加強信息發布,切實滿足居民對疫情防控政策的深入了解,進一步提高群眾防控意識和健康意識,筑牢社區居民生命健康安全防線。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