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發改委 正文

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 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向好

2023-03-08 11:30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中國經濟 經濟運行 高質量發展

摘要:“中國向來是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行動派’,我們將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態度鼓勵外資深耕中國市場?!睏钍a凱強調。

 3月6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李春臨、楊蔭凱出席會議,介紹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本報記者高弘杰/攝 

3月6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李春臨、楊蔭凱出席會議,介紹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本報記者高弘杰/攝

本報前方記者 | 付朝歡

3月6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李春臨、楊蔭凱出席會議,介紹“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拉長時間跨度更能凸顯中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3月5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起草的《關于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已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查和全國政協委員審議。

對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趙辰昕用三句話進行概括:第一句話為“綜合表現十分亮眼”。202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邁上120萬億元新臺階,增量6.1萬億元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全年的GDP;在全球通脹達到40多年新高的情況下,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上漲2.0%;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截至去年底我國外匯儲備穩定在3.1萬億美元水平之上。綜合來看,我國經濟在主要經濟體中的表現非常突出。“在多重不確定因素疊加沖擊下,取得這樣的成績是非常不容易,值得倍加珍惜。”趙辰昕說。

第二句話為“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創新引領發展的作用持續增強,全社會研發投入首次超過3萬億元、與GDP比值提升到2.55%,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提升至第11位。產業、區域、投資、消費、貿易等領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扎實推進,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高。

第三句話為“安全發展基礎不斷夯實”。財政金融運行總體穩健,國際收支狀況良好,這都是安全發展的重要基礎;糧食生產“十九連豐”,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加快,能源供應總體平穩;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這一年的成績還可以放在更長一點的時間跨度來看,能夠看得更全面、更深入、更客觀,更能夠凸顯出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趙辰昕強調,先看5年,過去5年極不尋常、極不平凡,我國始終順應世情國情、社情民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有效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國內經濟下行等多重考驗,5年來經濟年均增長5.2%,明顯高于同期世界2.3%左右的增速,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提升,各項事業都在持續健康發展,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特別是過去3年多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決定性勝利。

“再看10年”,趙辰昕指出,新時代10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是轉向高質量發展的10年,我國經濟總量連續躍上新臺階,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居于首位,特別是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打贏脫貧攻堅戰,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趙辰昕強調,在閱讀觀察經濟數據時,要分析清楚這些數據的準確含義。舉例來說,各國在做GDP總量核算的時候,用的都是本幣現價計算的名義GDP,物價因素會在名義GDP規模核算中產生重要影響。去年美國高通脹,CPI、PPI同比分別增長8%、16.5%,而我國去年物價非常平穩,CPI、PPI分別上漲2%、4.1%。“美國的高通脹大幅拉高了名義GDP規模,當然生活在高通脹水平之下,老百姓到底有沒有獲得感,相信本國的居民最有體會。”

趙辰昕表示,中國的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目的是造福人民。“我們在扎扎實實辦好自己的事,不斷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成為更好的中國,通過發展讓中國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同時也讓中國的發展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越來越大的貢獻。作為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和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本身就是對人類發展的重大貢獻。我們秉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致力于各國共同發展。我們愿意以中國發展的新成績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新的貢獻,我們張開雙臂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基礎的重要一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趙辰昕強調,當前隨著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優化調整、各項政策落地見效,人流物流加快恢復,經濟運行穩步改善。

趙辰昕介紹,從消費看,今年春節以來消費市場呈現良好態勢,旅游出行、餐飲零售等服務消費大幅回暖,為一季度乃至全年消費創造了良好開局;從投資看,近一段時期,各地重大項目密集開工,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制造業中長期貸款、重點領域設備更新改造等政策,有效推動“資金、要素跟著項目走”,為經濟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撐。“這些都充分說明,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沒有改變,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趙辰昕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今年經濟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下一步重點就是會同相關方面共同抓好落實,扎扎實實地、不折不扣地把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總體上,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的“六個更好統籌”,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具體來講,有五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是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協調性、增強有效性針對性,加強各項政策的統籌銜接和協調配合,做好各項政策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

二是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釋放居民消費潛力,推動投資更快更多形成實物工作量,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以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供給適應、引領、創造新需求,推動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實現良性循環。

三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激發發展動力活力。

四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穩妥處置化解房地產、金融、地方政府債務等領域風險,切實加強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等領域安全能力建設。

五是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強化基本公共服務,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

趙辰昕表示,“與此同時,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經濟監測預測預警和政策預研儲備,不斷豐富政策工具箱,堅持底線思維,做好應對復雜困難局面的各項工作準備,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向好。”

趙辰昕強調,當前全國上下認識高度一致,各地方各部門都在采取扎實、務實、有效的舉措。“我們對通過努力實現今年的年度目標以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景充滿信心。”

努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同志就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進行了詳細介紹和解讀。

——從三方面認識把握經濟增長年度預期目標。

對于今年經濟增長5%左右的預期目標,趙辰昕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認識把握:

首先,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發展是第一要務,實現黨的二十大確定的目標任務,需要在提高發展質量效益基礎上長期保持合理經濟增長;同時,統籌推進擴大就業、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風險等工作,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

其次,5%左右的預期目標符合經濟運行走勢,符合經濟發展規律,也有利于引導各方面更加注重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第三,各地區發展信心和勁頭很足,各地人代會都確定了今年本地區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我們作了統計和分析,31個省區市中有27個省份預期目標高于全國,其中有23個省份為5.5%或以上,各地的發展信心、采取的務實舉措,為全國目標實現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基礎。

——有信心、有能力實現今年全年CPI的預期目標。

李春臨表示,2022年我國以糧食和能源為重點,有力有效開展重要商品保供穩價工作,可以說取得了非常漂亮的成績:國內物價持續平穩運行,CPI單月漲幅始終沒超過3%,全年漲幅只有2%,與國際高通脹形成鮮明對比。

“今年,受地緣政治沖突、輸入性通脹風險等多重因素影響,國內物價運行仍然面臨一些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李春臨指出,我國糧食“十九年連豐”,多年保持在1.3萬億斤糧食以上,糧食豐收是我們保障物價平穩的最大“壓艙石”。同時,生豬產能合理充裕,商品供應充足,能源保障有力,保供穩價體系進一步健全。“可以說保持物價平穩運行的基礎十分堅實,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實現今年全年CPI的預期目標。”下一步,將突出做好四方面工作:進一步強化監測預測預警,進一步強化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進一步強化能源等大宗商品的保供穩價,進一步強化市場監管和預期引導。

——消費能夠成為經濟增長的主拉動力。

今年春節期間,全國消費相關行業收入增長12.2%、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4.5%……李春臨表示,從這些數據看,我國開年以來消費加速恢復,當前一些制約消費釋放的不確定因素正在逐步消除。隨著消費潛力的快速釋放,上半年消費領域主要指標增速有望逐步回升。展望全年,消費能夠成為經濟增長的主拉動力,更好發揮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

李春臨表示,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將主要聚焦多措并舉推動消費平穩增長、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改善消費環境、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等方面。“我們政策工具箱里有很多政策工具來應對制約消費的不利因素。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保證今年促消費措施落實,在全年GDP實現5%左右的增速中讓消費作出更大貢獻。”

——今年將持續做好擴大有效投資工作。

“2022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1%,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兩端發力,分別增長9.4%和9.1%,為穩住宏觀經濟大盤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楊蔭凱表示,今年將持續做好擴大有效投資工作,扎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著力鞏固基礎設施投資和制造業投資穩定增長的良好勢頭,進一步增強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重點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聚焦短板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建設;二是充分發揮各項投資政策組合作用,統籌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三是加強項目儲備,持續提高投資項目前期工作質量;四是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不斷優化投資環境。

楊蔭凱介紹,今年擬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6800億元。“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集中力量辦好國家層面的大事難事急事。積極組織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準備工作,督促地方加快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和項目開工建設。”

——將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態度鼓勵外資深耕中國市場。

楊蔭凱指出,今年在吸引外資方面,我們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為全球投資者來華投資提供支持,不斷推動吸引外資工作高質量發展。

“中國向來是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行動派’,我們將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態度鼓勵外資深耕中國市場。”楊蔭凱強調。

——加大就業優先導向的宏觀政策調控力度。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民生。”李春臨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大就業優先導向的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協同推進“拓崗、穩崗、服務、創業”,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高質量充分就業。

——加快構建更高質量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我國有14億多人口,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趙辰昕表示,我們將圍繞糧食產購儲加銷各環節綜合施策,統籌推進糧食生產、流通、儲備能力建設,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一方面,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另一方面,全力保障市場供應。“總之,我們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端牢中國人自己的飯碗,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為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綜合施策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

李春臨指出,2023年,國際能源供需形勢依然錯綜復雜,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國內經濟恢復發展帶動能源需求穩定增長,區域性、時段性能源供需矛盾依然存在。為做好能源保供穩價,我們將在前期工作基礎上,繼續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綜合施策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重點做好增加能源生產供應、持續夯實能源儲備、保持能源價格穩定、堅決守好民生用能底線等工作。

——開展“十四五”規劃實施中期評估工作。

楊蔭凱指出,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認真做好中期評估工作,對推動“十四五”規劃順利實施具有重要意義。“按照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和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我們正會同有關方面開展‘十四五’規劃實施中期評估工作,全面總結規劃實施進展,深入分析面臨的困難挑戰,研究提出下一步深化落實‘十四五’規劃的針對性政策舉措。”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