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發改委 正文

當好改革創新排頭兵 奮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2023-11-24 18:40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高質量發展

摘要:新區積極探索高品質城市治理方式,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把握城市發展主動權。

本報記者 | 程  暉

19個國家級新區,猶如19顆璀璨明珠,鑲嵌在錦繡中華廣袤大地之上。

國家級新區(以下簡稱“新區”)是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平臺。上世紀90年代初,黨中央作出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重大決策,揭開了我國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的新篇章。經過多年耕耘,浦東成為黃浦江岸邊的明珠。2006年之后,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等17個新區陸續批復設立。2017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如今,我國新區數量達到19個,其中,東部地區8個,中部地區2個,西部地區6個,東北地區3個。

 上海洋山深水港夜晚一派繁榮景象。浦東新區發展改革委/供圖 

上海洋山深水港夜晚一派繁榮景象。浦東新區發展改革委/供圖

各新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從改革創新到產業升級,從對外開放到內部治理,孜孜以求、深化探索,交相輝映間,如鋒銳的筆墨鐫刻在新時代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壯美畫卷之間。

新區改革進行時

新區始終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持續推進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交上了一份厚重的“新答卷”。

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就是要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支持浦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銳意進取,推進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為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黃浦雄渾,滾滾入海,不舍晝夜地滋養著江岸上的滄海桑田。置身黃浦江畔,佇立外灘憑欄,視線瞬時定格于眼前的摩天高樓,定格于最能代表中國發展的縮影——浦東。

浦東是改革開放的熱土。從全國第一個新區、第一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到第一個自貿區,浦東在關鍵歷史節點上,改革開放始終走在全國前列。在國家層面復制推廣的302項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中,近一半源自浦東首創或同步先行先試,在這里誕生了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許多“第一”——推出全國第一張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上線全國第一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創設第一個自由貿易賬戶……大中小各類企業蓬勃發展、活力四射,累計集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440家、高新技術企業4718家。2022年,浦東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萬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4%。

位于祖國西部成渝地區的重慶兩江新區、四川天府新區,以改革創新激活發展動能,共同唱響了西部大開發的“時代之歌”。兩江新區、天府新區創新推出三級合作共建工作機制,合力推進成渝雙核聯動聯建,兩地創新組建八大產業旗艦聯盟,集聚會員企業600余家、頭部企業90余家。其中,兩江新區集聚27萬戶經營主體,上市企業16家、高新技術企業近800家。

渭水泱泱,歷史悠悠。陜西西咸新區把“創新驅動”嵌入“高質量發展”的各個環節,以建好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為抓手,以“三項改革”為引擎,以“三個大市場”為支撐,礪芯慧感、氫易能源、海司諾維、四維圖新等一批優質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先后落地。兩年多來,西咸新區高新技術產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增長10.42、6.63倍,入區企業以每年50%的速度高速增長,發展動能強勁。

創新,從制度到科技,由陸地至海洋。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承擔著努力發展成為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陸海統籌發展試驗區等重要任務。2021年,“十四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仲華”熱物理試驗裝置落戶西海岸新區,“創新星火”在這里燎原。西海岸新區充分發揮體制機制靈活優勢,充分釋放政策疊加效應,獲批國家級改革試點50余項,30余項改革經驗全國層面復制推廣。

新區產業增效能

新區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立足比較優勢,著力做精做強主導產業,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升。

渤海之畔,津城繁華。天津濱海新區在祖國北方、京津一線,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擔當重任,演繹著產業發展“京南花月無雙地,薊北繁華第一城”的榮光,形成了以電子信息、航空航天、汽車、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現代石化等為代表的優勢產業集群。2023年前三季度,12條產業鏈完成產值7275億元,占全市76.2%。

自天津南去兩千里的揚子江畔,10公里的江心洲長江大橋連接南北,是江蘇省南京市極為重要的地標。跨過這座現代化大橋一路向北——南京江北新區躍然眼前。江岸林立的“科創天際線”率先映入眼簾,那是“芯片之城”核心承載區產業技術研創園。這里集聚著500余家集成電路企業,奔騰的“獨角獸”跑在行業最前端,“智能制造”產業于2022年已達到千億規模;沿大道前行,龍王山腳下,生物醫藥谷現代園區產業碩果累累,一批在研創新藥蓄勢待發,向著生命健康千億級產業集群進軍。

自南京繼續南下三千里。位于廣東省廣州市的南沙新區充分發揮國際大港開放優勢,攜手港澳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南沙港區已發展成為華南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綜合性樞紐港,全國最大的內貿集裝箱樞紐港。2022年集裝箱吞吐量1839萬標箱,助力廣州港集裝箱吞吐量進入全球前6位。

位于東海之濱的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在“八八戰略”的指引下,探索實施向海圖強的發展路徑,實現海洋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8.5%左右。如今,4000萬噸級年煉化一體化項目建成投產,創造“十年任務五年完成”的新區速度。寧波舟山港正在向著“世界一流強港”加快進軍。

東南沿海,福建福州新區在“3820”戰略工程思想指引下,將產業作為挺起現代化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脊梁。全球首臺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海上風電場成功并網發電,東南大數據產業園已入駐企業近千家,注冊總資本超660億元。

根骨強健固然令人歡欣鼓舞,破土而生的"新生命"更蘊含了成長與發展的力量。江西贛江新區把"數字"新能量注入新區,把新興產業作為"突破點""切入點",正在完成"破繭成蝶"的蛻變,以數賦能,奔向"數字新區"。贛江新區錨定"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三大主攻方向,加"數"奔跑。2023年,贛江新區數字經濟重點項目121個,總投資1388億元,"全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地"的雛形初顯。

新區發展加速度

新區加大力度促消費、擴投資、穩外貿,釋放需求潛力,推動"三駕馬車"協同發力,奏響高質量發展的"協奏曲"。

青島,"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自然稟賦和啤酒海鮮的味覺體驗相互交織。一年一度的青島國際啤酒節更似引燃消費動力的"關鍵引擎"。2023年,青島國際啤酒節期間就接待游客617萬人次、消費啤酒2700噸,重點星級酒店平均客房出租率達75.6%,同比增長20.3%。青島國際啤酒節是西海岸新區消費市場的縮影。1~9月份,西海岸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8%;聚集性、接觸性消費持續活躍,限上餐飲業和住宿業營業額增速較上半年分別提升7.3和8.7個百分點。

在以"大漠孤煙"而聞名的西北地區,甘肅蘭州新區以消費破題,集聚人氣。今年,蘭州新區推行"線上線下同向發力、文旅會展協同聯動"模式,出臺"引客入新"、酒店促銷、文藝惠民等支持措施,前三季度接待游客增長30%、實現旅游收入增長55%。

湘江,它滔滔南來,奔騰北去,過岳陽入洞庭,涵養了"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湖湘精神,如今,更是以"匯聚萬溪而成江河"之勢,吸引著全國乃至全球投資。湖南湘江新區,編制現代化產業體系規劃,構建"2+4+N"的產業體系,以"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為導向,聚焦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基礎設施、民生實事、重點片區五大領域。2022年,湘江新區實現外商直接投資26.5億美元,分別占湖南省、長沙市的75%、85%。

祖國大地,山河遼闊。既有"湘江北去,橘子洲頭",亦有"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加快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提升對內對外開放合作水平。

實踐是最動人的旋律,行動是最有力的宣言。遼寧大連金普新區作為東北地區第一個國家級新區,2022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2378億元,占大連全市的50%,遼寧省的30%;吉林長春新區積極打造吉林省"一帶一路"向北開放重要窗口,外貿備案企業600余戶,全區外資企業發展到129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達到29個;黑龍江哈爾濱新區,冰雪資源得天獨厚,比"冰雪之城"更加靚麗的,是哈爾濱新區打造向北開放新高地,交出推動外貿促穩提質的亮眼成績單。哈爾濱新區還成功引進萬科中俄產業園、中俄農產品國際交易中心等項目。今年前三季度,哈爾濱新區對外貿易額同比增長57.2%。其中,對俄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92.8%。

新區治理提水平

新區積極探索高品質城市治理方式,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把握城市發展主動權。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決策、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為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領航指路、把脈定向,要求在新區建設中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求,努力創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標桿。

未來之城,數字為要。雄安新區每建設一棟樓,都會形成與之孿生的數字化模型;城市地下鋪設的綜合管廊,通過智能控制裝置實現智慧管控……設立之初,雄安新區就提出"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云'上一座城"的理念。"云上之城"指的就是數字孿生城市,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了雄安城市計算中心這個"城市大腦"。

清水綠岸,民之所盼。6年來,通過補水、治污、防洪"三位一體"統籌規劃、協調推進,白洋淀水質從劣Ⅴ類到現在穩定保持在總體Ⅲ類標準,碧波蕩漾、百鳥翔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重現。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天府新區考察時強調,天府新區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一定要規劃好建設好,特別是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5年來,天府新區培育形成3個千億級、11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在創新探索城市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同時,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堅守70.1%生態紅線;編制全國首個"公園城市指數體系",并在2020年10月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上首次發布了該指數的"框架體系"。

云南滇中新區成立8年來,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努力走出"以產為主、以產興城、以城帶產、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新路子,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大關。

拼搏鑄就新輝煌,新征程上再揚帆。19個國家級新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進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不斷培育新動能、激發新活力、塑造新優勢,努力成為高質量發展引領區、改革開放新高地、城市建設新標桿。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