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經 正文

疫情影響下體育產業如何發展?業界共商破局之道

2021-01-06 20:14 中國新聞網
體育產業

摘要:在主題論壇環節,則分別聚焦于“共同抗疫”、“大賽營銷”、“電子競技”三大關鍵詞。同時,峰會還揭曉了2020第七屆體育大生意年度評選16大獎項的得主。

點擊進入下一頁

體育大生意創始人李濤致辭。體育大生意 供圖

中新網北京1月6日電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整個體育行業頗受沖擊。在防控常態化的大背景下,未來體育產業和體育營銷將何去何從?20多位來自主管部門、體育公司、投資機構、體育協會和運動品牌的嘉賓,5日齊聚2020體育大生意年度峰會,在線上分享了自己的真知灼見。

峰會由體育大生意主辦,延續過去“主旨演講+圓桌論壇”的經典模式。六位嘉賓以主旨演講形式,從各自專業領域出發闡述了對產業的獨到見解;在主題論壇環節,則分別聚焦于“共同抗疫”、“大賽營銷”、“電子競技”三大關鍵詞。同時,峰會還揭曉了2020第七屆體育大生意年度評選16大獎項的得主。

體育大生意創始人李濤展望2021年產業前景時表示,這一年將注定為2020年的很多“欠賬”埋單。“一是體育競賽表演業檔期飽和,2021年將成為大賽最密集的非典型體育大年;二是體育培訓行業悲欣交集;三是體育人才的流失;四是體育營銷短視化問題加劇。想要填補這些“欠賬”,需要足夠的智慧、多贏的統籌舉措和高效的執行力。”

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司長劉扶民在“把握‘十四五’發展機遇,體育產業細分賽道大有可為”演講中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十四五”時期是全面落實《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第一個五年,體育產業作為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要在2035年實現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重要目標。

他認為,結合“十四五”體育產業發展方向,幾個細分領域值得關注:一、競賽表演產業大有可為;二、智能體育產業前景廣闊;三、體育金融業在未來的應用會更加頻繁且多樣化;四、廣泛開展“體育+”工程,重點推動體醫養融合、體旅融合、體教融合;五、充分利用國家體育消費試點的機遇,創新便捷的體育消費方式引導廣大民眾擴大體育消費。

北京體育大學中國體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中國體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鮑明曉,則強調了在形勢大變化時代危中有機的特點。在題為“在變局中育先機開新局”的演講中,鮑明曉樂觀地表示,雖然疫情重創了體育產業,但展望“十四五”時期體育產業發展前景依舊光明,支撐體育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底層邏輯不變,新格局孕育新動能、新機遇、新空間。

在他看來,有八大底層邏輯讓體育產業在“十四五”時期大有可為:一、國家層面高度重視發展體育產業;二、體育產業是提升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生命質量的幸福產業,增長空間巨大;三、中國居民體育消費增長潛力巨大;四、體教融合的機遇;五、體醫融合的機遇;六、體旅文商融合發展的機遇;七、提升和優化運動消費場景;八、推動體育數字化、智能化。

本次線上峰會還揭曉了2020第七屆體育大生意年度評選16大獎項的得主。其中李寧、易建聯獲評年度體育產業人物;中國足球協會超級聯賽、2020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獲評最佳體育商業賽事;“我愛女排”、“王猛”和“馬拉松助手”獲評最佳體育自媒體。

責任編輯:劉丹陽

(原標題:疫情影響下體育產業如何發展?業界共商破局之道)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