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晉中 打造產業集群新高地
—— 晉中全力建設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發展區集群優勢凸顯
摘要:一花引來百花開。龍頭項目是支撐產業鏈的核心,引進一個龍頭項目,往往會引發集群集聚效應。
中國發展改革報 中國發展網訊 趙曉娟 記者郭建軍報道 走進吉利汽車晉中公司的總裝車間,偌大的車間里一派忙碌的景象。一支支機械手臂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零部件組裝,自動化程度和智能程度讓人驚嘆。這樣的生產場景,只是晉中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一花引來百花開。龍頭項目是支撐產業鏈的核心,引進一個龍頭項目,往往會引發集群集聚效應。起步于2010年吉利汽車項目的引進,經過多年培育打造,以吉利汽車為龍頭的汽車產業已成為晉中的主導產業,形成了較強的產業基礎,具備實現快速發展的技術、配套、人才等成熟條件。特別是在國家和省市一系列鼓勵新能源汽車政策支持的引導下,晉中緊抓時代機遇,搶占新能源汽車發展風口, 一批新能源汽車項目相繼入駐晉中,產業集群初具規模,為晉中汽車產業版圖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8年,斯納德新能源專用汽車制造項目正式開工,為晉中市新能源產業集聚發展再添力量。公司年產1萬臺新能源專用汽車項目,占地214畝,建設有智能機器人沖壓、焊接、總裝、靜電粉末噴涂等流水線。2020年8月,一期試投產后生產銷售整車750臺,實現銷售收入1.26億元。項目計劃五年內全面建成達產,預計可實現年產值25億元。
2019年,山西美錦氫能產業園項目落地晉中。該項目是山西省集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及氫燃料商用車零部件為一體的氫能源利用項目。項目總投資70億元,包括年產5萬套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和5萬輛氫燃料商用車及部分配套產品生產線。
由北京保羅投資集團總投資55億元的保羅新能源專用車項目和中鐵聯運集裝箱項目也在全速推進。項目一期工程計劃投入20億元,建設5條生產線,將于明年2月試生產。項目全部達產后,將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專用車、特種車生產基地。
作為全省最大的專用車研發、制造企業,中航蘭田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充分利用中國航空、一汽解放等平臺,擬投資8.5億元的新基地項目已開工建設,目前進展順利。
吉利乘用車、吉利商用車、中航蘭田、斯納德……大手筆投資,大項目發力,從“單槍匹馬”走向“組合軍團”,晉中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效應初步顯現。
目前,晉中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吉利汽車、中航蘭田、斯納德為龍頭,以綜改區晉中開發區為集聚發展區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太谷、祁縣、介休、靈石點狀突破的產業發展態勢,具備了年產乘用車10萬臺,商用車產能5000臺、專用車2萬臺的生產規模,建成了在線車輛突破40萬輛的國家首批無車承運試點“成豐貨運”智慧物流服務平臺。晉中,已成為全省重要的新能源汽車基地。
“十年磨一劍”,晉中新能源汽車產業從無到有,從零到百。聚集產業鏈上游,晉中市出臺鼓勵政策,積極推動產業配套,以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為空間基礎,建設了一批標準廠房,先后引進17家企業入駐吉利零部件配套產業園,帶動了一批零部件配套生產企業加快發展,一個整車及零部件企業集聚集群發展模式已具雛形。
下一步,晉中市將突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戰略地位,以全產業鏈提質升級擴規發展為目標,堅持市場導向、政府引導、龍頭牽引、鏈條培育的集群發展模式,以(吉利新能源、甲醇)乘用車、(吉利新能源、美錦氫能)商用車、(中航蘭田、斯納德、保羅汽車)專用車為龍頭,三條發展主線構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形成“一鏈三線”戰略布局。舉全市之力,大力實施招引補鏈、創新強鏈、配套延鏈,發揮比較優勢、集聚要素資源、創新投資政策,形成政企共建共贏態勢,持續引進產業鏈條內行業龍頭和領軍企業,構建產業鏈條完整、競爭優勢突出、集群特色鮮明、安全可控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
預計未來三到五年,一個500億規模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將宛若新星,閃耀在山西中部城市群,助力晉中破浪前行。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