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經 正文

廣東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運作成效凸顯

2022-01-18 10:42 中國發展網 記者皮澤紅
廣東省 農業

摘要:馮堅表示,廣東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全系國首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運作四年多來,該基金發揮了廣東省鄉村產業發展的“加速器”、“孵化器”功能,成為全省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策部署的市場化運作平臺。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皮澤紅報道  1月17日,在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的《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及其配套文件新聞發布會上,廣東恒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馮堅介紹了廣東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運作的相關情況。

據了解,2017年11月,由廣東恒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屬具有資質的基金管理公司作為基金的管理人和主發起人,吸引社會投資人共同發起設立了廣東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重點支持廣東省農林漁業中具有一定收益的經營性股權投資項目,包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服務主體、農林漁業現代種業建設、農林漁業設施裝備、發展綠色農林漁業、農林漁業新業態新產業等。

馮堅表示,廣東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全系國首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運作四年多來,該基金發揮了廣東省鄉村產業發展的“加速器”、“孵化器”功能,成為全省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策部署的市場化運作平臺。截至2021年底,基金累計完成認繳208億元,實繳105億元,投資項目51個,在促進廣東省鄉村產業升級、彌補產業鏈短板和實現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一是發揮國有資本帶動輻射力量。帶動多元資本138億元投向廣東省農業產業,帶動比超過1:2。帶動產業資本,做強廣東省農業產業鏈。引入新希望、溫氏、海大、江西正邦、江西雙胞胎、湖南唐人神、深圳諾普信等省內外農業龍頭企業和知名上市公司,廣東農墾等省屬國企,味千拉面等跨國企業。帶動地市政府資金,精準扶持產生鏈關健環節、關鍵企業快速成長。與韶關、茂名等農業大市共同設立農業產業基金。帶動金融資本,打通社會資本,賦能鄉村振興瓶頸。聯合農業銀行設立全國首只由銀行業金融機構參與并落實具體項目投放的省級鄉村振興基金,構建了銀企合作新格局。

二是圍繞優勢領域和產業鏈布局促進鄉村產業升級。基金投資51家企業,覆蓋14個地市,圍繞省重點優勢產業和產業鏈關鍵環節布局,涵蓋畜禽牧、水產、糧食、果蔬、花卉、南藥等細分領域,以及農資、農產品加工、農業生產服務和信息化、供應鏈和冷鏈等三產融合新業態,構建農業農村產業生態。

三是通過賦能做強做大農業龍頭企業,推動農村進步。基金在省農業農村廳、各地市政府和主管部門的支持下,實地調研、落地投資,解決融資難題,開展持續規范性輔導和增值賦能等,幫助農業企業規范管理和彌補短板,增強信用。農業基金進入后,先后有多家企業成功進入上市程序,申報為國家級龍頭企業、產業園牽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菜籃子”工程參與企業,體現農業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和市場主體力量不斷增強。

四是通過 “基金+龍頭+農戶”模式建立聯農帶農機制,促進農民共同富裕。所投資的農業企業以合同雇傭、采購糧食、購買種苗、合作承包、承辦產業園內項目、利潤分成等方式直接、間接帶動當地合作社、貧困村、農戶超過10萬戶,促進農民共同富裕,農村發展,體現責任擔當。

責任編輯:呂婭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