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經 正文

青島西海岸新區全域創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

2022-02-23 12:25 中國發展網 安然
鄉村振興 宜居宜業

摘要:青島西海岸新區聚焦“三農”發展,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鄉村振興步穩且堅。立足城鄉共生、關系緊密的典型特征,青島西海岸新區致力于打造美麗宜居城鄉融合發展共同體,全域創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鄉村振興發展勢頭強勁、亮點紛呈。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王雪、滕以慶、記者安然報道  12個產業振興集聚區、370家農業產業園、181家畜禽規模養殖場,構建鎮域產業“一區多園”發展新格局;5個市級田園綜合體,總投資104.6億元,輻射帶動約60個村;產業振興集聚區內落地251個項目,完成投資149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達28億元,帶動就業1.2萬人;青島西海岸新區流轉土地50.15萬畝,流轉率55%,土地規?;洜I達55.18萬畝;培育果品、肉兔、深遠海養殖等10億元級特色農業產業鏈,青島西海岸新區被認定為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這是青島西海岸新區向鄉村振興邁出的鏗鏘步伐。

連續五年,青島西海岸新區聚焦“三農”發展,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鄉村振興步穩且堅。立足城鄉共生、關系緊密的典型特征,青島西海岸新區致力于打造美麗宜居城鄉融合發展共同體,全域創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鄉村振興發展勢頭強勁、亮點紛呈。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現生態宜居的具體行動,也是提升農民群眾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

漫步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的鄉村,第一感覺就是“與城市相比,這里的干凈整潔不遑多讓”。細心的人會發現,過去村子常見的路邊敞口式垃圾池早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整齊排列的可分類垃圾桶,而與鄉野美景融為一體的農村公廁,更成為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線。

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不負綠水青山,方得金山銀山。五年間,青島西海岸新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不少鄉鎮實現了村容村貌從“農村”到“景區”的逐步轉變。一個個美麗鄉村,其美景讓人心生向往,洋溢著的發展活力讓人感慨萬千。

五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各級做好頂層設計、高位推動,以保障農民基本生活條件為基礎、以村莊環境整治為重點、以建設宜居鄉村為導向,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確保所確定的每一個項目精心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通過示范引領作用,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提升,成果斐然:

青島西海岸新區森林覆蓋率23%,秸稈綜合利用率95%,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率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投資2.63億元建設28個美麗鄉村和農業基礎設施項目,投資4.5億元建好四好農村路,農村道路硬化率達到100%,道路硬化基本實現“戶戶通”,天然氣管道實現“鎮鎮通”,鎮域承載力持續增強;

青島西海岸新區675家村衛生室全部完成提升改造,農村居民大病保險起付線由1.8萬元降至5000元,大病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

增加農村普惠型養老服務供給,145個行政村建設196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服務驛站,農村就近養老便捷性極大提高;

……

五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堅持鄉村綠色發展,逐步建成外有“顏值”內有“氣質”的生態宜居鄉村,擦亮生態底色的同時,鄉村宜居新篇章徐徐展開。

大美西海岸,每一個“美麗鄉村”都有著與眾不同的氣質與發展路徑。

以青島西海岸新區藏馬鎮為例,依據當地山地形勢特點,藏馬鎮打造了藏馬山田園綜合體,這里的國際旅游度假區、影視外景地等,可提供群眾演員、景區工作人員等就近就業崗位1000余個,推動當地農民向職工轉變。

“目前,在影視外景地,群眾演員日均可以賺100元,既過了當演員的‘癮’,又賺了錢。我們還鼓勵農民結合本地發展需要,投資創辦旅游、餐飲等特色項目,有效帶動農民家門口創業,未來有望實現戶均增收3萬-5萬元。”藏馬鎮黨委副書記、駐藏馬鎮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丁健說。

優越的自然環境和廣闊的文旅市場,給青島西海岸新區農旅融合帶來機遇,自然資源、產業發展、農民增收形成良性互動。

除了藏馬山田園綜合體,青島西海岸新區還持續推進楊家山里、田園青島、海青茶山和青島祝茲4個市級田園綜合體以及12個特色小鎮建設,其中5個田園綜合體面積達126平方公里,涉及60個村、1.51萬戶,總投資104.6億元。

五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還以綠色硅谷、佳沃藍莓、藏馬山智慧農業園區為龍頭,帶動農業園區快速發展,目前已形成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3個,青島市級以上知名農產品47個。

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引進“八零小伙”“嘉禾葡萄”“富民藍莓”等新型經營主體,累計完成社會投資60億元,建成370家規模以上農業園區,有力推動了現代農業與農事體驗、休閑采摘、鄉村旅游融合發展。

通過組建“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形成產業化聯合體,青島西海岸新區已實現農業產業的鏈條化:龍頭企業負責科技研發、產品收購、精深加工和市場開拓,農民合作社負責技術指導、生產示范和推廣、農業社會化服務,家庭農場負責種養生產和標準化基地建設,產業鏈條各鏈接點各司其職,增肌強鏈,共享發展。

目前,青島西海岸新區農業產業化、協同化水平不斷提升,特色種植品牌效應凸顯,黃島藍莓、海青茶、明月蘋果等一批農產品深受市場青睞。

“三農”工作是重中之重,農業農村必須優先發展。其重點在于:該如何發展?對此,作為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的西海岸給出了答案:聚焦改革創新,構建農業農村改革體系,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土地承包權有償退出試點……近幾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推出一系列積極政策,進一步探索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和鄉村建設的空間,各個鄉村的發展活力被不斷激發、重組。

“目前,青島西海岸新區土地規模化經營面積達55.18萬畝。通過大力發展合作社,100%的村黨支部領辦了農民合作社。土地流轉、集體經濟股份收益等,進一步拓寬了農民群眾增收渠道。”青島西海岸新區農業農村局局長王衛青說道,青島西海岸新區越來越多農戶開始增加經營規模,提高農業發展效率,他們不再把自己的命運綁在土地上,以更現代的方式改變著生活。

在農業農村較為集中的西部地區,西海岸新區高標準、高規格布局現代農業示范區等功能區,高新產業、高新技術等向功能區匯聚,并帶動周邊農村地區發展。在張家樓街道大泥溝頭村,畫家解中才創辦了綠澤畫院,從事油畫臨摹、創作與交易。綠澤畫院的到來,使大泥溝頭村從偏遠落后的小山村蝶變成畫師云集的“達尼畫家村”,墨澤、山川等十幾家畫廊(室)入駐,油畫主題的民宿、生態園等文旅項目相繼落戶,部分村民還拿起畫筆,成為農民畫家。依托油畫產業,張家樓街道積極培育陶瓷、石刻等文化業態,落戶當地的青島藝術博覽城年交易額突破6000萬元。

2020年6月,王臺街道(原王臺鎮)引導轄內22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共同出資近5000萬元,成立青島王臺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這是青島市首家鎮級集體經濟投資開發公司。運營一年多來,實現了248萬元的保底收益,入股各村平均增收達10萬元,既服務了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發展需要,也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帶來新思路。

如今的青島西海岸新區,西部12個涉農鎮街中有7個財政收入突破億元,村莊村集體收入全部超過10萬元。青島西海岸新區土地流轉率達到55%,19萬農民轉變為產業工人,在家門口就業、創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到2.39萬元。

五年里,青島西海岸新區堅持全域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充分發揮項目建設和開發的輻射帶動作用,引導人才、資本等生產要素向農村地區流動,讓鄉村振興活力“迸”出來。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王衛青表示,青島西海岸新區堅持把牢人才振興抓手,引導農村能人回鄉、優秀青年下鄉、科技人員興鄉、科研機構駐鄉,讓更多人才愿意來、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培養造就一批能夠引領一方、帶動一片的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讓他們不僅成為致富能手,更成為致富帶頭人,影響一批,帶動一批,讓更多村民實現在家門口致富的夢想。”王衛青告訴記者。

青島西海岸新區堅持就地取“才”。組織142名村“兩委”成員參加大專學歷教育,組織農民技能培訓4156人、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技能培訓7120人;推進鄉村振興巾幗行動、“青鳥計劃”,累計培訓農村婦女450余人,選培“村村都有好青年”700余名。截至目前,青島西海岸新區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約8萬人,位列青島市第一。

鄉村善治,還需夯實組織保障。五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堅持黨建統領,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協同多主體共同參與鄉村治理,凝聚鄉村善治強大內聚力。“分推合選”“集中反向聯審”“規范村改居社區換屆”等3項經驗被列入《全省村(社區)“兩委”換屆試點工作經驗匯編》,在山東省、青島市動員部署會議上進行經驗介紹;23支鄉村振興工作隊全面參與幫扶村(社區)的重點工作任務,累計簽約引進各類項目354個,推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298家,直接為幫扶村集體增收1534萬元,爭取各級、各界資金支持1871萬元……

五年間,青島西海岸新區在鄉村振興征程中大步前行。未來,西海岸還要踔厲奮發、穩扎穩打,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繪就西海岸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壯麗畫卷。

 

責任編輯:張晶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