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融力量助推高質量發展 貴州舉行政金抱團助力產業大招商簽約儀式
摘要:為了進一步夯實產業大招商的金融基礎,搭建招商引資企業融資需求溝通平臺,通過建立合作機制,提高金企對接效率,通過各家銀行的抱團發展,形成更好的政金合作,以金融力量助推貴州經濟發展,為產業招商招大引強和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持續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楊虹報道 6月13日舉行的政金抱團助力產業大招商簽約儀式上,貴州省投資促進局與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貴州省分行、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貴州省分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貴州省分行、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貴陽分行、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貴陽分行、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貴陽分行、廣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貴陽分行、貴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貴州省產業大招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商務廳廳長、省投資促進局局長馬雷在簽約儀式上講話時表示,進行本次簽約儀式是為了進一步夯實產業大招商的金融基礎,搭建招商引資企業融資需求溝通平臺,通過建立合作機制,提高金企對接效率,通過各家銀行的抱團發展,形成更好的政金合作,以金融力量助推貴州經濟發展,為產業招商招大引強和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持續作出重要貢獻。
就不斷深化政府、銀行、企業的合作共識,馬雷提出三點意見:一是政金抱團,時代命題。新國發2號文件出臺以后,要求貴州從傳統基礎建設投資轉向企業主體投資、產業投資、可持續發展投資,這個要求是時代使命,是當前經濟工作最重要的舉措,招商引資工作對推動貴州經濟作用不言而喻,企業、政府、銀行要形成資金合力,解決企業的痛點、難點、堵點,這是對企業、政府、銀行共同提出的時代使命。二是政金抱團,企業福音。銀行的加入既是杠桿作用,也是真材實料的支持,通過協議的簽署形成更多更好的項目,讓來貴州投資的企業找到合適的銀行和項目,從而投資貴州,落地貴州。三是政金抱團,未來可期。將來會有更多合作空間和更多產品提升助力,在未來,政府、投資促進部門、企業和銀行的四方資金都會設計更多優秀產品,更好的為企業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多低門檻服務。
馬雷提出三點倡議:一要真抱團,希望協議簽署的每家銀行做到“抱團取暖”建立起更多的信任和合作,真正為企業著想,全面降低融資成本,引進更多增量,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飛躍。二要趕時間,時間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錢,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體現營商環境不斷升級優化的重要部分,在時間和效率上體現出“貴人服務”的貴州優勢;三要拼命干,貴州要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要做國際貨運經濟,提高視野和站位,用拼命三郎的勁頭落實戰略協議,把每項工作通過項目化、清單化、臺賬化、時間限制確保工作都能落地完成,為貴州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此次簽約旨在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實效,大力實施‘引金入黔’‘險資入黔’‘基金入黔’,常態化開展政金企融資對接”工作部署,強化現代金融產業招商,推進全省產業大招商提質增效,助力貴州實現高質量發展。
為做好金融助力招商引資工作、助推全省實現高質量發展,貴州省投資促進局于5月初與省金控集團聯合印發了《關于用好“四化”及生態環?;鹬Ξa業招商招大引強工作通知》,建立了省級政府投資基金在項目談判環節助力產業大招商工作協調機制。
“為進一步深化金融系統與產業招商工作的合作,貴州省投資促進局與各家銀行圍繞暢通渠道共享銀行重點客服企業投資信息,解決招商引資的內外資企業、內外貿企業融資需求難題等事宜等內容多次進行磋商,最終形成了一系列合作,促成了今天的集中簽約儀式。”貴州省投資促進局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已收到各市(州)反饋轄區內擬需“四化”及生態環?;鹬С猪椖抗?6個,項目總投共964.36億元,擬申請基金投資金額共171.7億元,項目達產后,預計新增產值共1755.9億元、新增收入共1219.83億元。
貴州銀行行長許安表示:“我們將以此次戰略合作協議簽約為契機,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專門負責此項工作的推動,確保每個項目、每筆融資從總行到分行到支行都有專人負責、專人跟進、專人服務,確保把每項工作都落細、落地、落實,保證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
“馬蜂窩正全力打造鏈接優質的市場主體和新消費群體,除了發展機遇和營商環境外,金融支持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我們期待與相關機構開展深度合作,搶抓重大機遇,謀求更大發展,為貴州旅游產業化目標的實現貢獻一點力量”。北京螞蜂窩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杰說。
會上,貴州省金控集團董事、副總經理羅廷坤宣讀了《政金企協力共克時艱倡議書》,倡議全國關心貴州發展的企業家、金融同仁,以“激發市場活力、穩住經濟增長”的工作要求為目標,抓住貴州政策優勢紅利,幫助廣大投資商抓住貴州發展的機遇,真正做到金融助力、企業發展,營造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氛圍,用好用活各種金融政策,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全力打造“四貴四心服務至上”的“貴人服務”金字招牌,為來貴州投資的企業家創建一流營商環境,助力貴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