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下交通運輸如何當好“開路先鋒”
摘要:目前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占我國碳排放總量約10.4%,而公路運輸在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中占比高達85%以上,是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絕對的主體和減排重點。
本報見習記者 | 甄敬怡
交通運輸是全球減排的重點領域之一。交通運輸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總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3%,是排在工業和建筑之后的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源。
近日,交通運輸部、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等四部門出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為加快推進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切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交通運輸工作明確方向。
實施意見指出,要切實推動交通運輸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推進交通運輸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當好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
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迫在眉睫
交通運輸領域是碳排放的重要領域之一,推動交通運輸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對于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督煌◤妵ㄔO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均提出“我國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并將綠色交通作為主要發展目標和重要建設內容。
據悉,目前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占我國碳排放總量約10.4%,而公路運輸在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中占比高達85%以上,是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絕對的主體和減排重點。
“目前,我國公路基礎設施建設仍處于戰略機遇期,根據《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到2035年,國家公路網和普通國道網將達46萬公里左右,建設規模仍然可觀。據相關研究表明,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和養護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占公路交通運輸碳排放總量的10%~20%。雖然公路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碳排放占比較低,但是碳排放總量龐大。”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環境中心副主任王新軍表示,在“雙碳”目標背景下,公路基礎設施生命周期節能降碳成為助推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舉措。
綜合來看,我國交通運輸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尚存諸多挑戰。“從存量看,交通運輸是人民出行和物流服務的基礎支撐和保障,碳排放總量控制難度大。私人汽車保有量和出行比重高,新能源汽車占比偏少。貨運綜合運輸效率不高,運輸結構不合理,運輸能耗顯著偏高。從增量看,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未來交通運輸需求仍將處于增長階段,新增交通基礎設施及運輸裝備、旅客出行量、貨物運輸量、快遞業務量等還有較大增長空間,迫切需要新能源、新技術、新模式支撐。”在交通運輸部總規劃師、綜合規劃司司長徐成光看來,這些都迫切需要推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降低單位運輸周轉量的碳排放強度。
統籌處理好發展和減排的關系
實施意見重點提出“堅持科學有序”原則,指出要處理好交通運輸發展質量和減排的關系,合理確定近遠期目標,分階段制定措施,根據各地實際分類施策,有效應對綠色低碳轉型可能伴隨的經濟、社會風險,確保安全降碳。
去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明確提出“加快推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方案》)中,“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被列為單獨章節,要求加快形成綠色低碳運輸方式,確保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
工業領域、城鄉建筑和交通運輸均為碳排放的重點領域。而與《方案》里“碳達峰十大行動”中的“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和“城鄉建設碳達峰行動”相比,“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沒有直接被冠以“碳達峰”的名稱要求,這進一步體現了“雙碳”工作系統推進、重點突破的工作原則,體現了政策的系統性、協同性。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交通運輸行業時間緊、任務重、挑戰多,接下來一段時間需聚焦關鍵問題,夯實工作基礎,穩妥有序推進。”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環境資源所室主任吳睿表示。
他建議要把握目標任務節奏。“目前全國各地交通運輸碳達峰行動方案均已啟動編制,但進度不一,需要在‘全國一盤棋’統籌下把握行動節奏、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國家層面加強對各省交通碳達峰行動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的指導,確保目標任務銜接、政策取向一致、步驟力度協同,共同構建全國交通運輸綠色低碳發展頂層設計體系;二是綜合考慮各地發展實際,分類施策,因地制宜細化分解國家相關目標任務,建立碳達峰工作任務臺賬和進展督導機制,開展跟蹤評估和督促檢查;三是及早謀劃、扎實做好交通運輸行業從參與‘能源消費強度和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的各項準備事宜。”
在把握好我國交通運輸發展階段特征的基礎上,徐成光認為,應遵循交通運輸發展規律,堅持從實際出發,聚焦減污降碳的主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把握公用先行、商用跟進、民用響應的推進節奏,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突出重點、梯次達峰,加快形成綠色低碳運輸方式。
四方面加快推進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
《意見》和《方案》明確了交通運輸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在實施意見中,進一步聚焦重點任務,落實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
在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方面,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快建設綜合立體交通網,完善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快遞等基礎設施網絡,構建以鐵路為主干,以公路為基礎,水運、民航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加快發展以鐵路、水路為骨干的多式聯運,大力推進鐵水聯運,持續推進大宗貨物和中長途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推動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創建,鼓勵共同配送、集中配送、夜間配送等運輸組織模式發展。
在推廣節能低碳型交通工具方面,實施意見提出,要積極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運輸工具,有序開展純電動、氫燃料電池、可再生合成燃料車輛、船舶的試點;推動新能源車輛的應用;加強交通電氣化替代,推進船舶靠港使用岸電;提高燃油車船能效標準,制修訂適應碳達峰碳中和要求的營運車輛能耗限值準入標準。
在積極引導低碳出行方面,實施意見提出,要全面推進國家公交都市建設。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服務網絡,指導各地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公交專用道、快速公交系統等大容量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發展,提高公共交通供給能力;積極開展綠色出行創建行動,提升綠色出行裝備水平,大力培育綠色出行文化,完善綠色出行服務體系;引導公眾優先選擇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車等綠色出行方式,整體提升各城市的綠色出行水平。
在增強交通運輸綠色轉型新動能方面,實施意見提出,強化綠色低碳發展規劃引領,將碳達峰碳中和交通運輸工作目標要求全面融入各地區交通運輸中長期發展規劃;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應用新能源、清潔能源、可再生合成燃料等低碳前沿技術攻關,鼓勵支持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和企業事業單位開展低碳技術和裝備研發;加強政府在碳達峰碳中和的法規、標準、制度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碳排放權、用能權有償使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場機制作用,形成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的新局面。
責任編輯:蔡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