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經 正文

疫情如何改變了我們數字化未來的進程

2022-07-08 09:45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比爾·蓋茨
全球大流行病 數字化

摘要:比爾·蓋茨清晰有力地闡述了世界應該從新冠肺炎大流行中吸取的教訓,以及我們所有人可以做哪些準備來抵御另一場類似的災難?;谌蛑麑<业墓灿兄R,以及蓋茨基金會防治致命疾病的經驗,他首先幫助我們梳理了傳染病的知識,其次展示了世界各國應該如何相互合作并與私營企業合作,以此抵御另一場與新冠肺炎類似的災難,并消除包括流感在內的所有呼吸系統疾病。這本書的每一章都闡釋了一個我們需要采取的行動,它們共同構成了一項計劃,旨在消除大流行對人類的威脅。

編者按:新冠肺炎大流行尚未消退,世界各國政府正在努力把我們從這場災難中解救出來,與此同時,他們也開始談論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我們如何才能防止下一次大流行奪去數以百萬計的生命并嚴重破壞全球經濟?我們有希望實現這一目標嗎?技術專家、知名企業家和慈善家比爾·蓋茨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在這本書中,他清晰有力地闡述了世界應該從新冠肺炎大流行中吸取的教訓,以及我們所有人可以做哪些準備來抵御另一場類似的災難?;谌蛑麑<业墓灿兄R,以及蓋茨基金會防治致命疾病的經驗,他首先幫助我們梳理了傳染病的知識,其次展示了世界各國應該如何相互合作并與私營企業合作,以此抵御另一場與新冠肺炎類似的災難,并消除包括流感在內的所有呼吸系統疾病。這本書的每一章都闡釋了一個我們需要采取的行動,它們共同構成了一項計劃,旨在消除大流行對人類的威脅。

比爾·蓋茨

在寫本書的過程中,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新冠肺炎大流行如何加速了傳染病領域的創新。它也引領了一個快速變化的新時代,這種變化遠遠超出了健康創新的范疇。

2020年3月,當全球大多數國家采取嚴格的封鎖措施時,許多人被迫嘗試在家中模擬親臨現場的感覺。在美國這樣的地方,我們轉向了視頻會議和網上購物等數字化工具來填補空白,以新的、創造性的方式使用它們。(我還記得,在大流行的早期,虛擬生日聚會的概念似乎很奇怪。)

我認為,我們在回顧過往的時候會把2020年3月作為一個時間拐點,從那時起,數字化發展進程開始加速。盡管幾十年來,全球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但這個過程是相對緩慢的。例如,在美國,智能手機似乎一夜之間變得無處不在,但在美國,智能手機普及率從35%增長到今天的85%,卻花了10年的時間。

同時,2020年3月也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數字化應用在許多領域都出現了巨大的飛躍。這些變化并不局限于某一人口群體或特定技術。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的方式轉向網絡平臺;辦公室職員開始在Zoom或Teams上進行頭腦風暴,然后在晚上與他們的朋友舉辦競猜之夜;祖父母注冊了Twitch賬號來觀看他們孫輩的婚禮;幾乎每個人都開始更多地在網上購物,這致使美國的電子商務銷售額2020年的年增長率達到了32%。

新冠肺炎大流行迫使我們重新思考什么樣的活動形式更易接受。一度處于劣勢的數字替代品突然被視為可取之選。而在2020年3月之前,如果銷售人員通過視頻推銷產品,許多客戶會認為這意味著他對完成業務并不上心。

在大流行前時代,我從未想過邀請政府領導人通過30分鐘的視頻通話來討論如何改善他們的基本衛生保健系統,非面對面會談被認為不夠正式。現在,當我建議進行視頻通話時,人們已經充分體會到了視頻通話的高效,并會預留時間進行線上會面。一旦人們學會了數字化的方法,他們通常會形成依賴。

在大流行的早期,許多技術僅僅是“還好”。我們使用它們的方式可能與它們的預期目的不完全一致,并且結果有時也不穩定。而在過去的幾年里,隨著對數字化工具需求的提升,我們看到了它們在性能上的巨大改進。隨著硬件和軟件的不斷升級,未來幾年數字化工具將會持續穩步增長。

我們正處于數字化新紀元的開端。我們使用數字工具越頻繁,得到的關于如何使它們更好的反饋就越全面,同時在如何使用它們來改善我們的生活方面就會擁有更多創造力。

我寫的第一本書《未來之路》是關于我對個人計算機和互聯網將如何塑造未來的思考。這本書出版于1995年,雖然我的預測并未能完全實現(我當時認為,時至今日數字助手將會和人類助手一樣好),但也有一些預測應驗(我們現在可以點播視頻,還擁有放進口袋里的電腦)。

本書論述了截然不同的問題,但就像《未來之路》一樣,它從根本上講的是創新如何解決重大問題。由于需要在大流行期間重新審視我們的方法,我想分享一些我的觀點——關于技術將如何更快地改變我們的生活。

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是瓦茨拉夫·斯米爾(VaclavSmil),他在好幾本書中都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年輕女人起床后喝了一杯速溶咖啡,然后坐地鐵去上班,到達辦公樓后,乘電梯到10層,在走向辦公桌的路上,她停下來用自動售貨機買了一瓶可口可樂。情節的轉折在于,他所描述的情況發生在19世紀80年代,而不是現今。

幾年前,當我第一次看到這一橋段時,我震驚于斯米爾描述的場景仿佛就在眼前。但是當我在大流行期間再次讀到它時,第一次感覺到他好像在描述過去(盡管重點不是在工作日的那聽可樂)。

新冠肺炎大流行對諸多領域的影響難以扭轉,我認為辦公室工作將出現最顯著的變化。它幾乎擾亂了所有行業的工作,但辦公室職員將更能依托數字化工具所帶來的便捷。斯米爾描述的這一情境(你每天通勤,在辦公室的辦公桌上工作)聽起來越來越像過去的故事,盡管這是一個多世紀以來的常態。

當我在2022年年初撰寫到這里時,許多公司和員工仍在思考他們的新常態是什么樣子。有些人已經完全恢復了線下辦公,有些人則處于長期遠程辦公,大多數人介于兩者之間,仍在試圖找出最有效的方法。

我很期待看到類似的實驗。人們對傳統工作的期望已經被顛覆,我看到了很多重新思考的機會,找出什么是有效的、什么是無效的。盡管大多數公司可能會選擇兩者結合的方式,安排員工在一周的一部分時間來辦公室,但在具體的時間安排上有很大的靈活性。你想在哪天召集全員到辦公室開會?你會讓員工在周一或周五遠程工作,還是在周中?為了盡量緩解通勤的交通壓力,最好是同一地區的公司不要選擇相同的線下工作時間。

我在《未來之路》中做出的另一個預測是:數字化將為居住地點創造更多選擇,并促使許多人搬到離城市更遠的地方。在大流行來襲之前,這看起來似乎很難應驗,但現在我要在這個預測上加倍投注。有些公司會規定每個月只需要在辦公室工作一周,這將為員工住得更遠創造條件,因為如果你不經常上班,那么長時間的通勤便不再難以忍受。雖然我們已經看到這種轉變的早期跡象,但我認為隨著雇主們將遠程工作的政策標準化,未來10年我們將看到更明顯的趨勢。

如果你決定要求員工待在辦公室的時間少于50%,那么你可以與另一家公司共享辦公空間。辦公空間對企業來說是一項重大支出,合作共用可以削減一半成本。如果有足夠多的公司這樣做,對辦公空間的需求就會減少。

我不認為此刻公司需要立即做出最終決定。這是一個進行AB測試的良機,也許你可以讓一個團隊嘗試一種工作日程,另一個團隊嘗試另一種,這樣你就可以評估結果,為每位員工找到合適的平衡點。對新方法持保守態度的領導者和希望彈性工作的員工之間會出現緊張的關系,因此未來的簡歷內容應涵蓋對工作時間、地點偏好性的陳述。

新冠肺炎大流行迫使企業重新思考工作場所的生產力。曾經互不相干的領域(頭腦風暴、團隊會議甚至走廊上的簡短交談)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我們認為對辦公室文化至關重要的結構已經開始演變,隨著企業和員工適應新的工作方式,這種變化在未來幾年只會加劇。

我想大多數人會震驚于未來10年的創新速度,因為軟件行業現在專注于遠程工作場景的開發。在同一物理空間工作的許多優勢,如在飲水機旁遇到的同事,都可以通過正確的用戶界面重塑。

如果你在工作中使用像Teams這樣的平臺,你已經在使用一個進階版的軟件(相比2020年3月)。休息室、現場轉錄和可選觀看選項等功能現在已經成為大多數電話會議服務的標準功能,用戶剛剛開始獲益于這些設計精良的功能。例如,我經常在線上會議中使用聊天功能來添加評論和提出問題。現在,當我與他人見面時,我很懷念這種高帶寬的互動,因為它不會分散團隊的注意力。

最終,數字會議的發展將不僅僅是簡單地復制一個現場會議,實時轉錄將允許你在公司的所有會議中搜索一個主題。你也許可以讓行動項目在被提及時自動添加到你的待辦事項列表中,并分析會議的視頻記錄來學習如何讓你更高效。

在線會議最大的弊端之一是視頻不能讓你看到誰在看哪里。大量的非語言交流消失了,消除了人類元素。從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座位切換到其他的虛擬“座位”的安排,會讓氣氛更加輕松,但這并不能解決眼神交流的缺失問題。隨著我們將參會者帶入3D空間,這種情況將發生改變。包括Meta和微軟在內的許多公司最近都公布了他們對“元宇宙”的愿景,這是一個既能復制又能增強我們的物理現實的數字世界。(“元宇宙”這個詞是我最喜歡的現代科幻小說作家之一尼爾·斯蒂芬森在1992年創造的。)

這個想法是,你將使用一個3D的化身(你自己的數字代表)在一個虛擬的空間里與人們見面,這種感覺就像在現實生活中一樣,通常被稱為“臨場感”,很多科技公司在新冠肺炎大流行前就一直在努力捕捉并打造它。如果做得好,“臨場感”不僅可以復制面對面會議的體驗,還可以增強這種體驗。可以想象一下,一家汽車公司的工程師們居住在三個不同的大陸,在一場會議上,他們拆開了一輛新車的3D引擎模型,討論細節進行改進。

這種類型的會議可以通過增強現實(AR,即在物理環境上疊加一個數字層)或虛擬現實(VR,即你進入一個完全沉浸的世界)來完成。這種變化不會馬上發生,因為大多數人還沒能擁有能夠實現捕捉的工具,這與視頻會議的方式形成對比,因為許多人已經擁有帶攝像頭的電腦或手機。現在,你可以使用虛擬現實的護目鏡和手套來控制你的化身,但更精密便捷的工具(如輕型眼鏡和隱形眼鏡)將在未來幾年出現。

計算機視覺、顯示技術、音頻和傳感器的改進將以極短的延遲捕獲你的面部表情、視線和身體語言?;貞浺幌拢诩ち业囊曨l會議討論中,你是否曾試圖提出一個想法,而當你無法看到人們在即將結束一個想法時的身體語言變化,這變得相當困難。

元宇宙的一個關鍵特征是空間音頻的使用,它使說話的聲音聽起來就像真正來自說話的人的方向。真正的臨場感意味著技術能夠捕捉到與某人共處一室時的感覺,而不僅僅是外表的形態。

2021年秋,我戴上了耳機,參加了一次元宇宙會議。聽到人們的聲音似乎隨著他們的移動而移動,這很神奇。在元宇宙會議上,你不會感到會議的聲音來自電腦的揚聲器,而是仿佛親臨現場。在元宇宙里,你可以探身和同事小聲交談,就像你們在同一間屋子里一樣。

我特別興奮地看到,元宇宙技術將為遠程工作提供更多自發性的可能。當你不在辦公室的時候,這是你最大的損失。當你在家里的客廳工作,這可能不利于你向經理就上次會議內容開展自由討論,或與你的新同事隨意聊起昨晚的棒球比賽。但是,如果你們都在一個虛擬的空間里遠程工作,你們就能看到什么時候有人有空,并接近那個人開啟一段攀談。

我們正在元宇宙的門口,技術開始真正復刻在辦公室的體驗。在工作場所看到的變化,將作為先驅力量,我們最終將在許多領域看到改變。我們正在走向一個未來,我們都將利用更多的時間生活在數字空間中。元宇宙現在看起來像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它將逐漸成為我們物質世界的延伸。

當然,存在一些龐大的經濟實體的工作場所不會有那么大的變化,或者可能會以不同于我在這里描述的方式轉變。如果你是空中乘務員,你的工作可能在最近幾年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不是因為數字化的進程;如果你是餐廳的服務員,你的顧客現在可能會使用二維碼掃描獲取菜單來決定他們想要什么,并直接通過手機下單;如果你在工廠工作,技術早在大流行之前就已經改變了你的工作。

誠然,數字化最終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改變我們的生活。回想一下,2020年以來,你評估自己健康狀況的方式可能發生了哪些變化。在過去幾年中,你是否在線上向醫生問診?在新冠肺炎大流行前,你是否曾做過線上健康預約?而在大流行期間,使用遠程醫療服務的人數甚至增加了38倍。

在疾病暴發期間,遠程醫療的好處顯而易見。以前對線上預約持消極態度的人一時間看到了這一方式的實際好處。如果你感覺不舒服,在家里進行預約要安全得多,因為你不必擔心會傳染給別人或自己被傳染。

一旦嘗試過遠程醫療,你就會發現其好處遠遠超出了保護你免受感染的范圍。對很多人來說,尋醫看病可能會耗費許多時間,因為你必須請假或找人照看你的孩子,前往醫院,坐在候診室,等待預約檢查,然后離開醫院,通勤上班或回家。對某些類型的檢查來說,這可能是值得的,但對許多非必要的檢查來說就顯得過于煩瑣,尤其是行為健康檢查。

如果你僅需要打開筆記本電腦,就能獲得醫生的診療,這將會節省大量時間,也更容易融入你的生活。問診可以根據需要決定其時長。同樣對于15分鐘的問診過程,你可能會覺得不值得花費時間到醫院的診室,但如果可以在家里就診,便覺得并非不可。此外,許多人認為在自己的空間比在醫院的環境中更舒適。

隨著新工具的出現,某些科室的醫生看病也可能變得更加靈活。現在,做年度體檢,你可能需要去醫生的診室檢查你的生命體征和抽血,但如果你在家里有一個私人的、安全的設備,你的醫生可以遠程監控你的血壓,那會怎么樣呢?

不久的將來,你的醫生可能會在你的許可下查看從智能手表上收集到的數據,從而了解你的睡眠狀況,以及你的動態心率和靜態心率有何異常。不用去醫院診室抽血,你可以在附近一個方便的地方(也許是你樓下的藥店)進行血液檢測,結果會直接傳送給你的醫生。即使你搬到另一個州,你仍然可以向你多年來信任的主治醫生問診。

在未來,這些可能會成為現實。或許,仍有一些治療所需的醫療設備需要你親自到醫院就診,我還無法想象未來會有機器人在你的客廳里為你切除闌尾。但大多數常規護理最終會成為你在自己家里就能完成的事情。

我不認為基礎教育的現有結構會像辦公室工作和醫療保健那樣被線上替代品取代,但是教育的變革正在發生。盡管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的教育成果表明,教師與學生面對面教學的效果更好,但數字化課程將成為補充課堂教學的新工具。

在大流行期間,如果你家中有一個學齡兒童,你可能會非常熟悉同步和異步學習的概念。同步學習是嘗試模仿正常的上課體驗:教師使用視頻會議服務來模擬現場授課,學生可以隨時提問,就像在真實的教室里一樣。這對許多中學后教育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尤其是那些需要更多靈活性的學生。但是,在大流行后的世界里,我不認為同步學習會顯著影響基礎教育,也許我們會在高年級學生或極端天氣下提供線上教育。但它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效果并不好。

同時,異步學習仍將繼續——但它的形式與我們在大流行最嚴重時期所看到的可能不同。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學生可以觀看預先錄制的講座,并按照自己的時間表完成作業,教師可以在討論板上發布提示,并讓他們的班級參與評分。

據我所知,許多教師、家長和學生對這兩種形式的遠程學習并不滿意,延續它們的任何版本似乎都不足以吸引受眾。但是,在異步學習中使用的一些工具,將可能補充學生和教師已經在課堂上共同完成的任務。

想想數字課程是如何讓家庭作業更豐富、更吸引人的。如果你是學生,在網上做作業時,你可以得到實時反饋。在過去,需要在交上作業后經歷漫長的等待,才能得知自己哪里出了問題,這將成為歷史。線上內容將更好地與學生互動并實現個性化教學,著重幫助你聚焦薄弱環節,同時通過給你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來增強你的信心。

如果你是一名教師,你就能看到學生學習的速度如何、他們需要提示的頻率有多高,從而讓你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只要輕點一下鼠標,教師便能知道諾亞在某一特定類型的問題上需要更多的指導,或者奧利維亞已經準備好挑戰一個更高級的閱讀任務。

數字工具也可以促進課堂上的學習更加個性化。我所熟悉的一個例子是薩米特學習平臺(Summit Learning Platform)。學生和教師共同選擇一個目標——也許是你想進入某所大學或為某一職業道路做準備,并創建一個數字化學習計劃。除了在課堂上接受傳統的教育,他們還利用這個平臺檢測自己的知識水平,以評估自己的表現。讓孩子以這種方式掌控自己的學習進度,有助于建立自信、保持好奇心和培養毅力。

對于這些技術的研究已有一段時間,但在大流行期間由于需求飆升,加速了研發進展。在未來幾年里,蓋茨基金會將大量資金投入對這些工具的研發,并衡量哪些工具有效。

一些跨越式進展集中在數學課程上,尤其是代數。“代數1”是高中畢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的不通過率是所有高中課程中最高的。未通過考試的學生只有20%的機會從高中畢業,這一問題尤其影響到黑人、拉丁裔、英語初學者或極端貧困的學生,使他們在未來的職業生涯和更高收入方面處于不利地位。掙扎于代數學習的孩子通常會產生一種數學不好的自我否定情緒,這種想法也會影響他們其他課程的學習。對他們目前的學習水平來說,練習題可能難度過大,他們會因此感到沮喪,而且隨著課程的深入,他們可能永遠無法趕上。

開發在線數學課程的公司Zearn就是一個致力于數字化創新的典范。它面向小學生的新式數學課程幫助他們建立在未來課程中關鍵的概念,比如分數和運算順序。他們提供教學材料,幫助教育工作者制訂課程計劃,還創建了數字課程和作業,使家庭作業充滿趣味性。

我希望這樣的工具能幫助更多的學生完成學業,同時減輕教師的負擔。在大流行最嚴重的時期,遠程學習意味著教師需要比以往處理更多的工作。未來,軟件最終將為他們騰出更多的時間,讓他們專注于創造個人增量價值。

當然,新的數字教育工具能否改變學習模式,取決于學生能否在家里接觸到相關技術。自疫情暴發以來,這一差距逐步縮小,但許多孩子仍然沒有合適的電腦或穩定、快速的互聯網接入。(有色人種的學生和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尤其如此,他們將更能從有助于縮小教育成果差距的數字化工具中受益。)尋找擴大數字化工具的獲取渠道與發展新的創新同等重要。最終,無論是在教育領域還是其他領域,數字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占據主導地位取決于它的普及程度。

1964年,貝爾電話公司在世界博覽會上展出了第一臺可視電話。可視電話看起來像動畫片《杰森一家》里的風格,在一個看起來科幻感很強的橢圓形小桶里嵌入了一個小的實時圖像。那時候我才8歲,我在報紙上看到了這種電話的照片,我甚至不敢相信我所看到的一切。更難以想象的是,幾十年后,我每天都會花幾個小時的時間進行視頻通話。

當科技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很容易認為它不足為奇。然而,當你花時間審視它們時,今天的數字能力實際上堪稱奇跡。現在,我們能夠以一種曾經純粹是幻想中的方式與他人以及與世界聯系。

對許多人,尤其是生活在照護中心的老年人來說,視頻電話已經成為聯通世界的生命線。即使你可能厭倦了虛擬的歡樂時光和生日聚會,你也不能否認它們建立的聯絡幫助我們度過了大流行期間最灰暗的日子。

的確,新冠肺炎大流行是毀滅性的,但想象一下,如果發生在10年前,與外界隔離會是多么難熬。如今視頻通話應運而生,但網絡速度還不夠快,無法支持很多人在家進行視頻會議。在過去10年中,寬帶基礎設施發展得益于人們都希望能夠在晚上看網飛(Netflix)的訴求。在大流行開始前,帶寬已經發展到能夠供應人們在白天遠程辦公。

事實上,我們無法準確預測突破創新將如何塑造未來。你可以設想,一種新技術將會改變世界的各種劇情,然后像新冠肺炎這樣的事情發生了,迫使每個人以新的方式使用他們掌握的工具。盡管卡塔琳·考里科有著驚人的遠見,但她是否想象過mRNA疫苗有一天會在結束新冠肺炎大流行的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對此我表示懷疑。

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數字技術的突破創新在未來幾年將如何發展。過去幾年,我們看到的技術進步有可能創造更強的靈活性和更多的選擇,從而改善人們的生活。技術的創新與進步,讓我們在面對下一次大流行時處于一個有利位置。回首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兩年,我猜,歷史會將其視為一個遭受重創的陰暗時期,但也正是這段時光激發了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巨大變革。

(本文選自《如何預防下一次大流行》)

責任編輯:張守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