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電網廣東廣州增城供電局:確保今年增城絲苗米5G智慧稻場可靠供電
摘要:“產業園今年早稻種植面積逾一萬畝,預計畝產為600-700斤/畝,總產量可達3000噸以上?!碑a業園相關負責人張澤林介紹。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李曉宛、張澤斌、王穎、 記者皮澤紅報道 在廣州增城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里,剛剛經過20多天育種的秧苗,通過自動化插秧機整齊劃一地播種在稻田里。工作人員操作各類農機在田間奮力運作,浸稻谷、育禾苗、打田地、插秧苗,雖然近一周廣州經歷雨水天氣,但整個春耕作業絲毫不受影響。千畝稻場上空無人機一直在盤旋,實時監測稻場用電線路安全。南方電網廣東廣州增城供電局提前半個月已經為該產業園育苗做好保障,確保今年增城絲苗米5G智慧稻場可靠供電。
藏糧于地,打造優質絲苗“菜籃子”
廣州增城是“中國絲苗米之鄉”,在這里出產的絲苗米,米粒細長苗條,晶瑩剔透,泛絲光,煮出來的米飯香、軟、滑,飯味濃郁、可口,享有“米中碧玉”美譽。近年來,增城區政府通過規模化流轉土地,在朱村街打造了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結合“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輻射帶動周邊農戶種植1萬多畝水稻,為周邊5300多名農戶增加經濟收入。
“產業園今年早稻種植面積逾一萬畝,預計畝產為600-700斤/畝,總產量可達3000噸以上。”產業園相關負責人張澤林介紹。
糧食安全關乎國運民生。為牢牢端穩中國飯碗,守住大國糧倉,目前產業園已創建集種業研發、技術推廣、生產種植、加工倉儲、產品展銷于一體的絲苗米全產業鏈示范區,儼然成為了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菜籃子”基地。經過規范化的種植和高標準檢測,在這里出產的增城絲苗米將銷往國內外140多個城市,直達廣大市民的餐桌。
藏糧于技,跑出現代農業“加速度”
走進產業園的育秧工廠,一間21立方米的自動控溫催芽室在整齊劃一的八層立體育秧架旁尤為顯眼,這是工廠育秧“黑科技”之一。經過放基質、播種、蓋土等簡單的流水線作業后,一疊疊機插秧盤被運送至自動控溫催芽室,在這里,種子經過24小時將生長成10厘米左右的小嫩芽,即為催芽成功,與傳統育秧相比,工廠集中育秧能夠節省60%的人工,降低20%的能耗,效率提高10倍以上。
從幾畝水田至萬畝生態良田,智慧農業也在當地“落葉生根”。目前產業園已累計建成規模3500畝的5G智慧稻場和1800畝的水稻千畝直播示范區,并正與華南農業大學合作,重點打造規模100畝的無人示范農場。春耕期間,產業園將根據田間面積和地塊地形特點,采用機器插秧、無人機飛播、水直播和旱直播等方式進行播種。
“通過智慧信息化平臺,我們能夠及時監測、妥善解決,田地水分不足、病蟲害等問題,確保絲苗米豐收增產。”現場,產業園負責人向記者展示了智能設備使用,只需輕點屏幕,禾苗的生長情況、土壤、大氣環境、水環境狀況、病蟲害實時動態監控等信息一覽無遺,用于精準指導農業生產決策,推動增城絲苗米產業高質量發展。
電力護航,奏響產業振興“協奏曲”
當農業插上現代化的翅膀,電力就更要當好“先行官”的角色。據統計,近年產業園用電量穩定增長,用電容量較三年前更是翻了兩番,園區內5G智慧農業、自動化加工生產線和冷鏈儲藏等設備都離不開可靠的電力供應。
今年2月初,為完善育秧工廠建設,產業園向供電部門申請了新增630千伏安容量的用電,出乎他們意料的是,從報裝到送電,僅半個月時間便完成了項目投產。“我們和產業園一起搶抓農時,安排了客戶經理全程跟蹤項目實施,確保不耽誤春耕生產用電!”南方電網廣東廣州增城供電局(以下簡稱“廣州增城供電局”)朱村供電所副所長袁錦其表示。每逢春耕時節,黨員服務隊都會主動上門,對噴灌設施等客戶用電設備進行專項安全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全力護航春耕生產。得益于優化電力營商環境的春風,廣州增城供電局也緊貼鄉村多元化、個性化、定制化用力需求,持續開展供電服務進企業、進鄉村活動,大大提升了當地百姓的“電力獲得感”。
用電量的爆發式增長見證著絲苗米產業的發展變革,也對地區供電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州增城供電局當前正著力打造城鄉融合新型供電綜合示范區,加大鄉村供電服務基礎設施投入,并通過智能運維、數字化轉型等手段,穩步縮小城鄉電網差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在田間的一角,增城供電局黨員服務隊正熟練地操作無人機,對產業園的供電線路開展巡維,在萬物昭蘇的畫卷上,點綴著電力護航無人機,讓鄉村振興的藍圖盡情鋪展在希望的田野上。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