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醫療與和睦家醫療合作簽約,共同推動創新診斷技術在中國非公醫療衛生機構應用
摘要:連續六屆參展的GE醫療首次以獨立品牌身份亮相,參展面積達往屆最大的600平米,展品也是歷屆最多,圍繞精準醫療、婦幼健康、基層關愛、智慧醫療等方面,帶來近30款融合全球資源和中國智慧的無界創新成果,其中10款為中國首發首展,加速推動產學研協同,促進優質資源下沉,助力中國醫療大健康高質量發展。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日前在上海舉行。首日,GE醫療意向簽約和戰略合作簽約超70單。其中的合作亮點之一,是GE醫療與和睦家醫療的合作簽約,雙方將圍繞醫療質量管理能力與母嬰健康示范中心建設等方面開展長期合作共建,攜手創建乳腺/生殖/產科影像示范中心,共同推動創新診斷技術在中國非公醫療衛生機構的應用。
據介紹,連續六屆參展的GE醫療首次以獨立品牌身份亮相,參展面積達往屆最大的600平米,展品也是歷屆最多,圍繞精準醫療、婦幼健康、基層關愛、智慧醫療等方面,帶來近30款融合全球資源和中國智慧的無界創新成果,其中10款為中國首發首展,加速推動產學研協同,促進優質資源下沉,助力中國醫療大健康高質量發展。
GE醫療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張軼昊表示:“改革開放45年進程中,GE醫療作為醫療大健康領域的伙伴,始終同行、參與和貢獻。進博會是高水平開放、共享的平臺,六年來GE醫療從未缺席,今年更是帶來了近30款的高精尖‘干貨’。與往年不同的是,這些展品中超過半數是中國智慧深度融合全球資源而激發出的最新成果,這是我們‘無界創新’最好詮釋,越來越多的‘全球+中國的無界創新成果’登陸全球領先科創的舞臺,反哺全球創新鏈、產業鏈和供應鏈,引領未來創新大勢,讓世界見證無界創新、共享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新機遇。”
本屆進博會上,GE醫療首發首展的10大展品中,不僅包含以光譜數字SIGNATM PET/MR、全新一代Apex量子平臺的人工智能CT為代表的精準醫療創新成果,以覆蓋乳腺疾病全周期診療一體化的乳腺全自動容積超聲、數字乳腺機和兒童用磁共振對比劑“可銳影®”為代表的關愛婦幼健康創新成果,還包括掌上超聲Vscan Air、設備健康智測平臺等關愛基層、助力社區老齡人群保健的創新成果。
本屆展會上,GE 醫療圍繞精準診療一體化、婦幼健康等方面,通過融合全球和中國智慧的無界創新,打開合作空間、打通創新鏈條、打破研發邊界,推動腫瘤、心血管等方面的重疾、疑難雜癥精準診治。
精準診療方面,GE醫療帶來了多模態影像的代表性醫療重器——光譜數字SIGNATM PET/MR,搭載了多個全球院校和裝機用戶共同研發的“光譜診療系統”,可實現全核素精準定量和全序列快速成像,能在更短時間內獲取更全面的病灶信息,為針對腫瘤靶向治療和免疫療法帶來新方案;由中國團隊整合全球資源研發的全新一代Apex量子平臺,搭載GE醫療專利的QuantixTM Platform,具備0.23s/圈球管轉速和19.5ms時間分辨率,不僅將CT掃描速度帶到新高度,更能夠在一個心跳完成覆蓋全心各個細節的精準成像。隨后很快上市的基于Apex量子平臺的系列CT設備都會具備上述特點。
婦幼健康方面,GE醫療不僅為2歲及以下兒童帶來了安全性和藥物穩定性更佳、全球應用更廣的磁共振環狀對比劑“可銳影®”,還展出了針對乳腺疾病篩診療全周期的最新產品,包括擺脫傳統超聲對于技師掃查手法依賴、實現乳腺檢查標準化操作的ABUS 2.0 全自動乳腺超聲AI解決方案、推動乳腺精準診療的超高端數字乳腺機Pristina Hygeia,以及能輕松獲得更高分辨率圖像的旗艦型婦產超聲診斷系統Voluson Expert 20,以覆蓋影像設備和診斷藥物的最新科技,呵護婦女兒童的健康。
隨著分級診療的推進,縣域醫療的龍頭地位和承上啟下的作用更加凸顯,對于??颇芰ㄔO、疾病精準診療、數字化提質增效、人才持續培養等方面提出了更急迫的需求,這些都驅動著高精尖設備+數字醫療的無界創新,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廣大基層延伸。
為了更好地推進縣域發展,GE醫療還在本次展會上展出了多款賦能基層的解決方案,包括僅重205克、可以裝進口袋的雙面探頭掌上無線超聲Vscan Air,可通過移動端App連接,隨時隨地為基層社區的老年人做檢查、或者在急診急救現場協助快速檢查;面向肝癌、前列腺癌等重疾精準診治的ONE MI核醫學精準診治生態解決方案,實現早期精準診斷、精準分期,幫助臨床確定精準治療方案、評估療效,協助“一縣一科”建設;以及“智服務”的最新成果——設備健康智測平臺,可快速一鍵自動化生成設備檢測報告,助力廣大縣域和基層醫院精準把控影像設備健康狀態,實現設備穩定運行。
展望未來發展,張軼昊補充道:“我們會繼續努力,根植中國的良好創新土壤,通過更大力度地整合全球創新元素、繼續加大在中國的投入,攜手合作伙伴推動無界創新的成果落地,讓高精尖科技服務中國、造福世界,讓優質醫療更加可及、普惠基層。”
責任編輯: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