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國際綠色金融與建筑低碳智慧用能論壇在京召開,發布《2024中國綠色低碳地產指數TOP30報告》
摘要:我國步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新階段,要堅持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中國發展網訊 10月25日,中國能源研究會主辦,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金融與法律分會、北京萬家綠色信用評級有限公司承辦,中國能源研究會綠色建筑低碳智慧用能專業委員會(籌)協辦的“2024國際綠色金融與建筑低碳智慧用能論壇”在京召開。本屆論壇得到中國歐盟協會科技教育專業委員會、中國開發區協會綠色發展專業委員會、中國美國商會中美能源合作項目(ECP)、中科友成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等單位的支持。來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央結算公司、中國歐盟協會、中國歐盟商會、國際建筑業主與管理者協會、全聯房地產商會、精瑞人居發展基金會、中國開發區協會綠色發展專委會、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氣候債券倡議組織等中外機構代表和綠城中國等綠色低碳地產企業、金融機構的上百位中外嘉賓參加論壇。
“建筑、能源和金融”融合發展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王樹民在論壇致辭中表示,“我國建筑節能減排的潛力很大。推動建筑向節能、智能、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方向發展,是房地產建筑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中國經濟社會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高質量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
中國歐盟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宋敬武在論壇致辭中介紹,“歐盟立法機構于今年3月份通過了建筑能源效能指引,要求所有新建住宅和非住宅建筑到2030年實現化石燃料的現場零排放,到2050年歐盟既有建筑轉變為零排放建筑。在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加強同歐洲國家的合作,非常有必要。未來中歐協會在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將繼續推動中歐進行更多全面務實的合作。”
住房城鄉建設部建筑雜志社總編輯鄭淮兵在論壇致辭中指出,“本次論壇恰逢其時,是在建筑行業如何落實這一精神的一次深入探討。今后‘會呼吸’、能發電、更節能的綠色節能建筑、超低能耗建筑以及零能耗建筑將會越來越多,綠色、低碳、智慧和安全的‘好房子’將讓居民住的安心和放心。”
論壇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金融與法律分會主任委員陳景東負責主持。
“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精瑞人居發展基金會主席、全聯房地產商會創會會長聶梅生強調,“近期,國家密集出臺的一系列房地產政策,有利于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避免硬著陸。軟著陸后,房地產將開啟發展新模式,‘機不可失,未來可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瑞民指出,房地產在高質量供給引領下精細增長,未來房地產預售制改革、公攤面積改革和全裝修成品房交付都有很大空間。
在《可持續債券助力建筑綠色低碳發展》的主旨報告中,中央結算公司綠色金融研究部總經理、中債研發中心副總經理史祎強調,推動社會責任債券相關標準建設,將保障性住房、普惠性基礎設施及適應氣候變化設施建設等領域納入可持續債券支持范圍。鼓勵建筑行業披露項目全生命周期碳減排信息。
加強中外綠色低碳合作交流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可持續中心主任田智宇強調,實現全球溫升控制目標需要史無前例的、快速而深遠的轉型。我國步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新階段,要堅持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城市綠色高質量發展是重要著力點,要以控碳降碳為引領推動區域流域綠色低碳發展,以城市建成區為重點大幅降低直接碳排放,以縣域為載體創新發展分布式能源系統,創新安全觀統籌推進零碳發展和提升安全韌性,創新發展觀打造碳中和時代“未來城市”。
中國能源研究會綠色低碳建筑智慧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國網數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雄安公司運營總監徐慧明在智慧零碳園區的探索與實踐演講中介紹,“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園區零碳轉型將是推動客戶側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能源綠色低碳發展、“雙碳”目標落地的重要舉措。2030年建筑的電氣化比例預計要達到65%,到碳中和的場景下,電力電能占終端消費比例將在70%以上。”
中國歐盟商會建設工作組副主席羅巖指出,可持續建筑的巔峰成就是零碳建筑乃至氣候積極建筑??沙掷m建筑的實踐不僅關注建筑本身,還包括其周邊環境,如城市規劃、交通系統、公共空間和基礎設施等,以創造一個整體的、可持續的生活環境。
在分享《國際商業地產可持續發展最佳實踐》時,國際建筑業主與管理者協會(BOMA)中國研究委員會主席張平介紹,BOMA BEST金級認證建筑平均一年節省5萬美元的能源成本。BOMA BEST認證的寫字樓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84%;每年可節約450萬升水,相當于每年每平方米節約0.41立方米用水;26%的樓宇廢棄物轉化率達到70%以上。
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專家張菁介紹,美國建筑低碳化主要從節能、電網互動和電氣化等方面著手,“如果建筑和工業、交通部門考慮電網互動,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也可以幫助電網減少高負荷調峰電廠投資,2020-2040年之間,我們預計可以節約大概一千到兩千億美元。”為了推動電氣化,加州強調新建建筑一定要采用熱泵,通脹消減法案有很大一筆經費來支持熱泵采用,如果新建建筑建有天然氣管道,將無法獲得政府補助。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推進,各類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保稅區、邊境經濟合作區等開發區,成為中國工業發展和制造業工廠、工人的集聚區,開發區的綠色低碳發展也至關重要。中國開發區協會綠色發展專委會執行主任?;蹮钤谡搲髁恕堕_發區綠色建設與低碳轉型升級》的報告。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熱泵與蓄能研究中心主任李驥強調說,建筑運行相關碳排放占全社會總排放的22%,提高建筑用能電氣化水平可以降低建筑直接碳排放,建筑采用清潔電力可以降低間接碳排放。“推進建筑和區域電氣化轉型,重點把控建筑區域能源供給-能源儲蓄-轉化利用-能源消費環節的關鍵技術,形成以“電”為核心的建筑區域能源系統,是建筑領域低碳轉型的關鍵。”
上海碧甫照明設計有限公司可持續發展部門負責人葉真語認為,“碳中和”實為“凈零碳”,而不是簡單的“零碳”(沒有碳抵消)。零碳排放幾乎不可能實現。通過技術改造,可以最大程度減少建筑的碳排放,對于仍然難以避免的碳排放必須通過抵消來實現“凈零排放”。
《2024中國綠色低碳地產指數TOP30報告》發布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金融與法律分會副秘書長郭海飛在論壇發布了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金融與法律分會、中國能源研究會綠色建筑低碳智慧用能專業委員會和北京萬家綠色信用評級有限公司聯合編制的《2024中國綠色低碳地產指數TOP30報告》。
在對以往7 年綠色低碳地產指數編制的基礎上,2024 年報告編寫組通過系統研究,制定了更為科學合理的綠色低碳地產評價體系。除了繼續對綠色建筑、超低(近零、零)能耗建筑、裝配式建筑和全裝修成品房等進行考察,并從新開工和竣工兩個維度進行統計和測算分析外,還引入了地產企業能源消耗以及建材消耗、施工建設、辦公等所產生的碳排放情況、主要污染氣體排放、水資源消耗、固體廢棄物排放以及環境信息披露等其他環境指標。
報告通過綜合房企溫室氣體直接排放量,消耗建材施工建設隱含碳排放量等數據,測算出房企2023年的碳排放總量。根據營業收入測算出碳排放強度,按照正態分布模型排列,2023年房企碳排放強度位于0.34-0.497噸/萬元的企業最多,為32家;位于0.497-0.655噸/萬元的企業為30家;位于0.182-0.340噸/萬元的企業數據量為22家;位于0.655-0.812噸/萬元的企業數據量為18家。
報告顯示,綠城中國、招商蛇口、首開股份、萬科集團、中海發展、華潤置地、中國金茂、保利發展、新世界中國和恒通集團10家房企成為2024中國綠色低碳地產指數TOP30的前十名。
論壇還舉辦了“金融助力建筑’碳中和’”圓桌沙龍。中央結算公司綠色金融研究部總經理、中債研發中心副總經理史祎,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中國區負責人謝文泓,國際WELL建筑研究院中國區副總裁宋怡,綠城中國華北區域公司副總經理傅立群參與討論。
責任編輯: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