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唐:科技賦能 助力新能源保供增供
摘要:“十四五”時期,中國大唐更加注重新能源的科技賦能,更好地發揮新能源在能源保供增供方面的作用,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在建設“綠色低碳、多能互補、高效協同、數字智慧”的世界一流能源供應商中,中國大唐必將展現出自強自立、務實擔當的科創風采。
楊偉強 中國發展網記者楊虹
從逐浪海灣到蒼茫戈壁,從冰雪北國到海角天涯……中國大唐在“二次創業”中勇立時代潮頭,積極推動轉型發展,2022年1~7月,新能源在開工項目中占比高達90.87%,風電、光伏發電量完成368.88億千瓦時,同比分別增加9.24億千瓦時和19.41億千瓦時。這其中,以多條“戰線”推進的創新科技應用與實踐,為新能源穩發、增發電量提供了保障,彰顯了中國大唐科技興企、能源報國的責任擔當。
數據融合 全域智慧協同的海上風電
坐落在江蘇省鹽城市濱??h海域的大唐濱海海上風電,先后獲評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華東區域海上風電唯一“5A”級風電場、中國電力技術市場協會“百日無故障風電場”。該項目年均發電8億多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70萬噸、二氧化硫5006噸、氮氧化物2003噸,這背后是其炫酷高科技賦予的滿滿“安全幸福”感——安穩運行、發電效率和運營效益顯著。
大唐濱海海上風電項目開展無人機葉片檢測
三維可視化智慧數字平臺、海上無人機自動巡檢、水下多波束及聲吶掃描、海上電子圍欄等先進技術的融合與應用,讓濱海風電場成為了國內首家實現打通多個獨立系統數據鏈條的海上風電項目,做到了數據上的全域融合,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海底、海面、??樟Ⅲw化系統和信息的集約化集成,在促進能源生產和消費轉型的同時,以科技之翼為海上風電發展、能源保供添彩助力。
在這里,新型電子圍欄代替了傳統實體航標燈。它將AIS、雷達、VHF、聲光預警設備以及電子海圖等現代化導助航儀器設備充分融合,實現了水上交通數字化的交互界面和可視化管理。自2019年12月投產以來,濱海風電利用電子圍欄系統共監測闖入風電場區域外來船舶150余次,自主驅離110余次,借助地方海事、漁業管理等相關部門驅離40余次,有效降低了風機基礎碰撞、海纜錨害事件的發生,確保了96臺風機安穩運行、效率提升。
量身定制 為提效而生的科研應用
中國大唐積極適應能源革命和數字化革命相融并進的大趨勢,以“國產化”為目標,主動挑戰新能源工控行業的“卡脖子”問題,加大風電自主電控系統研發力度,按照“一主一備”的技術路線,一舉打破了風電核心控制領域長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2021年10月16日,采用國產CPU和實時操作系統的自主主控風電樣機在大唐寧夏同心風電場60號機組成功并網投運,標志著中國大唐繼南京發電廠DCS、DEH系統國產化后,在新能源核心電控領域上實現了新的突破。
該系統基于國產CPU體系結構,開發面向工業系統的生產控制,從硬件上解決了目前可編程控制器工業控制系統中面臨的安全問題,為風電企業提升在役風力發電機組性能,解決部分風力發電機組故障隱患,減少風電機組轉動部件故障停機時間和次數提供了保障,對于我國新能源行業安全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技術人員為風電機組高強螺栓及塔筒開展系統“體檢”
對比分析發現,2022年上半年,同心風電場60號機組發電量為近194萬千瓦時,高于該風場未改造機組平均水平7.43%。特別是該系統對于急需電控系統改造的老舊風電機組而言,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據測算,系統改造實施后,可顯著減少風機故障停機時間和次數,有效提升發電效益3~5%。
青海格爾木光伏電站故障預警系統科技項目是中國大唐科技興企的又一個嶄新實踐。該項目立足光伏站場設備量多、運維人員相對較少、設備缺陷普查難度大等技術“痛點”,通過大數據挖掘與分析,實時分析、統計光伏組串設備故障情況,生成運維建議,實現對光伏站場的智慧運維,為光伏站場提質增效以及能源管理提供準確、科學的參考指標,彌補了現有數據挖掘技術準確性欠佳、時效性差、針對性不強等技術短板。
針對格爾木區域試點光伏場站特點,技術人員“量身定制”出高效運行數據轉發與接入方案,并圓滿完成系統數據通信測試、數據接入分析等工作。隨著項目研發初版系統的成功上線,初步實現了以“智慧”力量賦能新能源攻堅轉型發展的預期目標。
引入大數據分析平臺的大唐格爾木區域光伏場站,以“智慧”力量賦能綠色發展
2022年3月15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通過視頻召開了一場特別的科技成果鑒定會——對中國大唐研制開發的“風電機組葉片涂層抗冰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進行專項鑒定,其結果令人振奮:該項目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超雙疏與光吸能技術的結合及耐候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議加強推廣應用。
此技術在某風電場實施后,經與該機組同期及相鄰機組運行數據分析對比發現,每臺機組可增加發電量約35萬度,直接增加經濟利潤約21萬元,減少排放二氧化碳361噸、二氧化硫10噸、氮氧化物5噸,并能徹底消除因葉片覆冰造成的風機振動大、載荷風險高等安全隱患,避免了因葉片覆冰被迫停機的現象。
科技創新,勇進者勝。“十四五”時期,中國大唐更加注重新能源的科技賦能,更好地發揮新能源在能源保供增供方面的作用,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在建設“綠色低碳、多能互補、高效協同、數字智慧”的世界一流能源供應商中,中國大唐必將展現出自強自立、務實擔當的科創風采。
責任編輯: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