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能源 正文

循環經濟服務新時代綠色發展取得輝煌成就

2023-02-08 14:49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循環經濟 綠色轉型

摘要:十年來,我國通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采取材料替代、燃料替代、流程優化、產品循環等舉措,持續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強度和廢棄物產生強度,為重點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朱黎陽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采取務實行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作為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推動資源利用效率全面提升,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發展循環經濟是綠色低碳發展的必由之路。循環經濟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耗、大量廢棄”的傳統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的根本變革,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通過對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循環經濟能夠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減少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用最少的資源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協同推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實現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

發展循環經濟有力促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十年來,我國通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采取材料替代、燃料替代、流程優化、產品循環等舉措,持續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強度和廢棄物產生強度,為重點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大力推動農業循環經濟,全面實施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行動,形成了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和基料化“五化”利用模式。促進制造業綠色轉型,推動源頭減量和過程優化,打造了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逐步構建起從基礎原材料到終端消費品的全鏈條綠色產品供給體系。持續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實施能源梯級利用、廢水循環利用和固廢綜合利用,共建共享供氣、供熱、供水和污染治理等基礎設施。提升服務業綠色化水平,升級完善快遞綠色包裝標準體系,推進快遞包裝減量化標準化循環化,引導生產商、消費者使用可循環快遞包裝和可降解包裝,快遞包裝循環中轉袋使用基本實現全覆蓋。

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綠色產業規模持續壯大。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以利用生產生活中各類廢棄物為主要特征的“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在逐漸發展壯大,利廢范圍不斷拓寬、產業質量不斷提升、產業規模穩步擴大、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加強,已成為我國綠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綠色增長提供了產業載體。

廢棄物循環利用的領域不斷拓寬,幾乎涵蓋了從傳統工農業廢棄物到退役動力電池、光伏組件及風機葉片等新興廢棄物的方方面面,形成了與動脈產業相對應的靜脈產業,成為綠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方式不斷優化,在使用廢棄物生產傳統板材、建材等的同時,利用農作物秸稈生產炭基產品,利用廢塑料生產復紡滌綸長纖維,利用大宗固廢生產建筑新材料等高值化途徑也不斷擴展,部分已實現產業化應用。聚焦工業固廢、生活垃圾、城市礦產三大類典型固廢利用,攻克了一批技術難題,推動技術與裝備水平不斷提升。產業規模穩步擴大,據粗略測算,廢舊物資循環利用企業已超過10萬家,大宗固廢綜合利用量約38億噸,比2012年增加了約17億噸;廢鋼鐵、再生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等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達到3.85億噸,比2012年增加了2億噸以上。

發展循環經濟引領形成綠色生活新時尚。綠色發展同每個人息息相關,需要持續提升全社會生態環保意識,培養低碳節約習慣,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綠色發展的良好氛圍。新時代十年來,通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閑置經濟、共享經濟已融入百姓生活,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廣泛普及。

共享經濟已成新時尚,2021年,我國共享經濟持續呈現出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全年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約3.69萬億元,共享單車用戶規模達3億人。閑置物品循環利用蔚然成風,二手商品交易平臺不斷發展壯大,成為電商新模式,交易產品認證測試等配套體系不斷完善,交易品種幾乎覆蓋所有消費品品類。垃圾分類已成為綠色生活“新時尚”,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持續提升。2021年,全國29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已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居民小區垃圾分類平均覆蓋率達77%,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居民對垃圾分類的參與率已達到九成以上。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已成為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模式、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必然要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當前,我們已經踏上了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全面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新時代呼喚新作為,我們要在新征程上找準發展循環經濟的新使命、新方位、新目標、新任務和新舉措,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作者系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