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能源 正文

守護好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摘編

2023-02-08 14:50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自然保護地 高質量發展

摘要:中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創新驅動為引領塑造經濟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以資源環境剛性約束推動產業結構深度調整,以強化區域協作持續優化產業空間布局,經濟發展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長,也實現了質的穩步提升,開創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其一:中共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綠色成為新時代中國的鮮明底色,綠色發展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征,廣袤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人民享有更多、更普惠、更可持續的綠色福祉。中國的綠色發展,為地球增添了更多“中國綠”,擴大了全球綠色版圖,既造福了中國,也造福了世界。

其二: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只有世界各國團結合作、共同努力,攜手推進綠色可持續發展,才能維持地球生態整體平衡,守護好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中國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向世界承諾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牽引推動綠色轉型,以更加積極的姿態開展綠色發展雙多邊國際合作,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其三: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中國加強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和依法治理,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大力推動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筑牢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

其四:自然保護地是生態建設的核心載體。中國努力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首批5個國家公園,積極穩妥有序推進生態重要區域國家公園創建。截至2021年底,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近萬處,占國土陸域面積的17%以上,90%的陸地自然生態系統類型和74%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了有效保護。

其五:中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創新驅動為引領塑造經濟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以資源環境剛性約束推動產業結構深度調整,以強化區域協作持續優化產業空間布局,經濟發展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長,也實現了質的穩步提升,開創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其六:中共二十大擘畫了中國未來發展藍圖,描繪了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畫卷。中國將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讓綠色成為美麗中國最鮮明、最厚重、最牢靠的底色,讓人民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本欄目由本報記者趙慶國編輯整理)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