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探索改革創新 推進示范帶動 張家港市全力打造“兩業融合”縣域樣本

2021-02-02 17:50 中國發展網
制造業 兩業融合

摘要:生產生態建設方面,依托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制造業和服務業升級,促進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深度融合。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改造傳統制造業和服務業,提高服務業與制造業的匹配程度,加快形成服務型制造體系。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錢慶華 記者袁雪飛報道 江蘇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張家港市作為全省唯一全縣域整體開展兩業融合試點的城市,積極探索機制體制創新,打造公共服務載體,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國“兩業融合”縣域樣本。沙鋼集團、永鋼集團、澳洋健康等江蘇省“兩業融合”龍頭骨干企業試點也在順利推進。

機制體制創新 公共服務先行

開展兩業融合試點以來,張家港市制定實施了《張家港市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試點方案》,由該市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組織領導此項工作,市發改委負責統籌協調推進,全力推動機制體制創新,構建了機制平臺、考核平臺、規劃平臺、政策平臺、統計平臺、金融平臺、人才平臺、溝通平臺這“八大平臺”,作為兩業融合試點的制度保證。

同時,該市還引導本土平臺公司與騰訊公司戰略合作,建設江蘇騰瑞智聯兩業融合區域性綜合服務平臺,平臺圍繞“助力智能制造、推動企業上云、構建產業互聯”三大核心功能,打造以智能制造服務、產業互聯服務、創新孵化服務、專題培訓服務、綜合展示服務為一體的張家港產業互聯網融合發展中心。

張家港市在兩業融合試點工作中不斷完善生產生態、服務生態、創新生態,構建特色鮮明、功能完善、輻射力強的縣域產業生態系統。生產生態建設方面,依托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制造業和服務業升級,促進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深度融合。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改造傳統制造業和服務業,提高服務業與制造業的匹配程度,加快形成服務型制造體系。

截至2020年,張家港全市共有國家級智能制造(綠色集成)試點示范項目2個,3家企業中標國家智能制造專業服務商,109家企業通過國家兩化融合貫標認定。累計獲評省級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3家,省級示范智能車間68家,獲評蘇州市級示范智能車間86家,張家港經開區獲評省“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示范基地,127家企業獲評省星級上云企業(其中五星級上云6家、四星級上云59家,四星以上占比超50%)。

服務生態建設方面,支持研發設計、知識產權、創業孵化、科技金融、營銷管理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培育覆蓋全周期、全要素的高新技術服務產業鏈,鼓勵龍頭企業建立服務平臺,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創新生態建設方面,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融合互促共進,大力發展創新聯盟、技術中介等新型創新組織,強化創新型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促進企業間緊密互動聯合,推動形成企業主導、產學研用一體發展的創新體系。

該市還積極探索兩業融合的新業態新模式。比如加快推進智能制造。實施智能制造 “1211”計劃,即“培育國家級項目10個、省級示范項目20個、省示范智能車間100個、智能工業重點項目100個”。在兩業融合中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聚焦特種鋼、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這3個千億級集群與光伏、紡織、糧油食品等百億級優勢產業,支持沙鋼、永鋼等龍頭企業,聯合ICT龍頭企業,培育發展一批行業級、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工業大數據平臺。深度推進與騰訊云、紫光云等戰略合作,推動張家港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同時,在加快推進服務型制造、優化供應鏈管理、發展工業文化旅游等方面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首批入選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城市試點,著力打造大數據支撐、網絡化共享、智能化協作的現代供應鏈體系,還以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和江蘇大唐紡織有限公司2家江蘇省工業旅游點為重點,發展工業旅游。

支柱產業先試 重點領域先行

張家港市在兩業融合試點工作中注重示范帶動作用,著力培育一批兩業融合的試點集群和試點區域。該市充分依托年產值近5000億元的冶金、紡織、化工、機電、糧油食品“五大支柱產業”,年產值約2300億元的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延伸、二三產業跨界融合,促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著力培育4個試點集群。同時,充分依托2個國家級開發區、1個省級開發區、1個省級特色產業園區、4 個省級服務業集聚區、11個蘇州市級服務業集聚區,謀劃和實施一批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的投資項目,重點培育一批骨干支撐企 業,加快推動制造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 網絡化、服務化轉型,加快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相融相長、耦合共生。積極探索重點行業重點領域融合發展新路徑。

為了更好地利用原有產業基礎,該市在試點中注重發揮產業優勢,推進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先行先試,推動原材料工業和服務業融合,裝備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完善汽車制造和服務全鏈條體系、促進現代物流和制造業高效融合、強化研發設計服務和制造業有機融合、加強新能源生產使用和制造業綠色融合、推進健康養老等服務業重點領域和制造業創新融合、提高金融服務制造 業轉型升級質效提升等工作。如重點打造智能裝備、臨港裝備、再制造等三大產業基地,提升裝備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水平;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充分發揮長城寶馬光束汽車項目集成放大效應,以張家港經開區為核心載體,持續提升傳統汽車零部件產業,推動新能源整車及零部件做大做強,積極培育智能網聯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主動對接融入全省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車)集群戰略;重點扶持物潤船聯依托全國首家“無車承運人”試點和全國首家“無車(船)承運企業代開增值稅發票”“互聯網物流平臺第三方稅務代征”試點,利用長江航運大數據,通過“互聯網+供應鏈+無車/船承運”模式,發展智慧物流, 促進現代物流與制造業高效融合;鼓勵金融機構實施差異化信貸政策,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股權投資、債券融資等更多向制造業傾斜。重點加大對智能制造、制造業科技創新、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金融支持等。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