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明晰綠色發展路徑 貢獻“中國方案”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2021-03-18 11:07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碳達峰

摘要:不僅《政府工作報告》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重點任務,今年各地的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均成為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高頻詞。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白雪

綜合整理報道

如果要選出今年全國兩會的熱詞,“碳達峰”“碳中和”一定榜上有名。碳達峰和碳中和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被列為2021年重點任務之一,“十四五”規劃綱要也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列入其中。

加快推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讓綠色成為最鮮明的底色,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內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遵循。

《政府工作報告》: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

中國作為地球村的一員,將以實際行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應有貢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發展新能源,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擴大環境保護、節能節水等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范圍,促進新型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產品研發應用,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實施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政策,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政府工作報告》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重點任務,今年各地的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均成為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高頻詞。

例如,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十四五”時期,北京生態文明明顯提升,碳排放穩中有降,碳中和邁出堅實步伐,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北京示范。在2021年的主要工作中明確,加強細顆粒物、臭氧、溫室氣體協同控制,突出碳排放強度和總量“雙控”,明確碳中和時間表、路線圖。

又如,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21年工作重點時明確指出加快實施碳排放達峰行動。制定實施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持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鋼鐵等重點行業率先達峰和煤炭消費盡早達峰,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推進綠色技術研發應用。積極對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協同推進減污降碳,實施工業污染排放雙控,推動工業綠色轉型等。

再如,山西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實施碳達峰、碳中和山西行動,把開展碳達峰作為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牽引舉措,研究制定行動方案。

能源革命有了清晰的發展路線圖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要實現碳中和目標,我國的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等都面臨著深度的低碳轉型。因此,如何進行低碳轉型實現碳中和目標,成為目前備受關注的話題。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需要降低石油、天然氣、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大力發展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清潔能源,能源革命有了清晰的發展路線圖。”

我國國土面積廣闊,風光資源非常豐富,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潛力巨大。與傳統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電力輸出不穩定、不平滑,具有波動性、間歇性和隨機性等特性,對電網安全帶來了嚴峻挑戰。無論是發電側還是用電側,如果配置智慧型儲能設備,形成發、儲、用一體化的清潔供電系統,不僅可以幫助可再生能源平滑出力,保障電力系統穩定安全運行,也能“削峰填谷”,補充用電缺口,改善電力質量。

因此,張天任建議,一是將儲能產業納入國家“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二是推動儲能應用和裝備制造業協同發展,創新發展。三是統籌推進各類電力市場建設,引導開展市場化運營。

在全國政協委員、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看來,從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用能開始帶頭踐行碳中和目標,對于我國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此外,綠色供應鏈管理標準相關政策的提出和實施,將加速推動我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與此同時,也會鼓勵更多的企業開始綠色供應鏈的建設與管理,提升未來國際市場中我國風電企業的產品競爭力。

“十四五”是實現碳達峰關鍵期、推進碳中和起步期,應提升綠色發展在國家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地位,強化目標導向,以高標的剛性約束來起好步,引領和統籌其他國家戰略發展目標;強化問題導向,對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要高強度并行調整,高耗能行業要高標準低碳轉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十四五”期間要完成碳達峰任務的60%,爭取在2028年實現碳達峰,為碳中和打好基礎。為此,農工黨中央建議:一是以能源結構轉型為重點,構建清潔低碳能源體系;統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綜合治理系統性和整體性;以科技為重要支撐,實現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的發展動力轉型;強化組織領導和政策保障。綠色金融是重要的配套支撐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政策,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綠色金融是重要的配套支撐。

在加快構建我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過程中,金融機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全國人大代表、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原行長張智富表示,金融機構要充分發揮金融業在綠色項目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市場定價方面的優勢,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生態環保、節水節能、再生能源等綠色產業。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沈陽分行行長朱蘇榮建議,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制定《綠色金融法》;完善綠色金融配套政策,對金融機構和企業進行規范;統一綠色金融標準;強化綠色金融的激勵約束機制,明確罰則,提高違法違規成本。

全國人大代表、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行長郭新明則建議,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構建多層次綠色金融市場體系。擴大綠色債券發行量,積極支持企業及金融機構發行綠色債券,鼓勵機構投資者提高綠色債券認購占比;探索推進綠色證券化產品、綠色資管產品等發展,支持證券基金及相關投資行業開發綠色投資產品,更好地履行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責任;發展氣候變化相關綠色保險產品,通過保險產品定價促進氣候風險內部化。

責任編輯:李振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