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區:高質量建設產城融合的現代化新主城
摘要:江北新區地處長江黃金水道與京滬鐵路的交匯處,區位優勢獨特,既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也是長江經濟帶門戶城市,還是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程暉
“十三五”時期,是江蘇省唯一的國家級新區——南京市江北新區誕生并砥礪奮進的5年。5年來,江北新區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指標實現翻番,綜合實力位居19個國家級新區第六位。一座人口超280萬人,經濟總量近3000億元的現代化、國際化江北新主城,正在揚子江畔強勢崛起,南京擁江發展、協同并進的戰略構想初步變成現實,江蘇省創新策源地、區域增長極作用不斷凸顯。日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就江北新區發展的熱點話題,專程采訪了南京市委常委、南京市江北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羅群。
輻射周邊放眼全球
中國經濟導報:“十三五”時期,是江北新區成立并快速發展的5年,這5年的主要成績是什么?
羅群:新區成立以來,聚焦“三區一平臺”戰略定位,積極投身長江經濟帶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以自身的高質量發展,為江蘇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試點作出示范。
去年8月,自貿區南京片區獲批,再次為江北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也將新區的對外開放推向全新高度。面對這一重大發展“風口”,我們放眼全球“朋友圈”,率先加入世界自由區組織,率先與上海浦東新區、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牽手”合作。我們率先踐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寧滁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實現跨省協同,寧淮特別合作區開創了全省區域合作新模式。南京北站、西壩港、長江深水航道、長江五橋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布局,更加凸顯江北新區承東啟西、連南接北、通江達海的戰略地位和開放格局。
中國經濟導報:作為江蘇省唯一的國家級新區,江北新區如何在發展好自身的同時,對周邊地區起到輻射帶動作用?
羅群:江北新區地處長江黃金水道與京滬鐵路的交匯處,區位優勢獨特,既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也是長江經濟帶門戶城市,還是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江北新區對周邊地區和長江中上游一直發揮著明顯的輻射帶動作用,對蘇北、安徽等區域溢出效應明顯,輻射帶動的區域面積為5.3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人。
新區積極推進生命健康、集成電路、新材料等產業的發展,促進高成長性企業布局,形成了由數字經濟、新醫藥與新健康、新型都市工業等新產業構成的“研創經濟”力量。從科技創新到產業創新,既要實現各區域之間科技與產業的創新協調,也需實現創新群落中“政產學研介媒”等主體的有機協同,還要將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兩個環節連通并產生耦合效應。新區就是通過區域之間創新行為的互動一體化、創新主體的行為一體化以及創新環節的連通一體化,來實現更高層次、更廣范圍、更深意義上帶動輻射效應。
中國經濟導報:全國19個國家級新區發展情況各異,如何對標對表其他新區?和其他新區開展了哪些合作?
羅群:國家級新區是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平臺,自2015年批復以來,南京江北新區成為中國第13個、江蘇省唯一的國家級新區。成立5年多來,江北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翻番,綜合實力在19個國家級新區中位居第六,人口凈增近百萬,經濟總量超3000億。
江北新區牢牢鎖定“三區一平臺”戰略定位,深入對標浦東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聚焦“兩城一中心”,加快集聚各類創新資源、關鍵要素,推動新區發展質量不斷提升。“十四五”期間,我們將以“人的現代化”為核心,緊盯“高質量建設產城融合的現代化新主城”目標,力爭到2025年,江北全域GDP躍過6000億元臺階,綜合實力躋身國家級新區前四位。
2019年12月,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與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共建框架協議。雙方在制度創新探索、產業地標培育、創新高峰共享、金融服務一體化、數據互聯互通、干部交流六大方面加強合作。
2020年1月,江北新區與西咸新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建立產業轉移精準對接長效機制,加強制度創新、貿易、投資、金融、科技、文化旅游等領域的合作。
與此同時,江北新區經常性地開展與陜西省發展改革委和西咸新區、青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地的調研交流,探索合作空間,實現合作共贏。
中國經濟導報:江北新區瞄準最高標準建設南京自貿片區,在同批次獲批的19個自貿片區中,首個加入世界自由區組織。江北新區和自貿區是如何相輔相成的?
羅群:5年前,江北新區獲批為江蘇唯一的國家級新區。5年來,圍繞自主創新先導區、新型城鎮化示范區、長三角地區現代產業集聚區和長江經濟帶對外開放合作重要平臺的發展定位,江北新區高速高效地集聚了國內外高端的人才、技術、平臺等創新資源,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2019年8月獲批設立,規劃實施范圍39.55平方公里,地處江北新區核心區域,既是江北新區打造南京新主城的核心區,也是新區產業發展的主戰場。南京片區依托新區既有的良好基礎,又突出自貿的創新特色,開啟了“雙區疊加”的發展新征程。
“雙區疊加”首先表現在發展定位上。國家賦予江北新區的定位是“三區一平臺”,即自主創新先導區、新型城鎮化示范區、長三角地區現代產業集聚區和長江經濟帶對外開放合作重要平臺。這與南京片區的“兩區一平臺”定位緊密銜接,高度融合。江北新區通過5年的努力,在“三區一平臺”的建設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這為南京片區“兩區一平臺”的發展提供了指引,也夯實了基礎。
“雙區疊加”其次是體現在產業發展上。自貿區南京片區獲批后,以自貿區特有的優勢,進一步立足區域產業特色、創新稟賦,推進主導產業發展實現再提升。比如,成立了EDA創新中心,努力破解集成電路設計面臨的“卡脖子”難題;設立了全國首個國家生物醫藥公共檢測服務平臺,滿足創新藥物與精準醫療技術的研發需求;成立了數字金融研究院,搭建了全國首個數字資產登記結算平臺。
“雙區疊加”最后是反映在改革創新上。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的改革平臺作用,聚焦自主創新與產業鏈提升雙向驅動,積極推動相關改革試點在南京片區先行先試;另一方面,也積極借助自貿試驗區的開放平臺功能,推動更多含金量高、首創性強的創新經驗在新區、全市乃至更大范圍內復制推廣。
產業基礎高級化現代化產業鏈
中國經濟導報:江北新區在瞄準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關鍵環節是如何做的?有哪些產業鏈是全國產業鏈中的關鍵節點?“十四五”時期還需要在哪些方面補鏈?
羅群:近年來,新區聚力“兩城一中心”(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建設,經濟發展持續向好,5年GDP總量實現翻番,2020年GDP達2104億元,增長9.7%,主要指標增速持續領跑全省全市,現有高企超過1500家,新型研發機構超過100家。“芯片之城”布局以IC設計為核心,重點發展光電芯片、車聯網、CPU/MCU、人工智能和EDA五大領域。依托臺積電“生態圈”,推動EDA設計等核心領域自主可控,集聚上下游企業500多家,形成設計、制造、封測和設備材料等產業鏈閉環。華為鯤鵬生態產業基地、龍芯自主創新產業園等落地建設,芯華章中國EDA創新中心成立,補齊國產EDA數字驗證短板。2020年全產業鏈收入超500億元,增長63%以上。“基因之城”集聚基因測序、精準醫療、大分子藥物研發、腦科學、醫療器械、高端??漆t院等創新資源,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醫療服務體系。開展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及產業化的國家級試點,建成年測序能力超50萬人次的亞洲最大基因測序基地,加速建設長三角區域醫療中心。2020年,全產業鏈主營業務收入突破千億元,同比增長達30%以上。
“十四五”期間,江北新區將積極構建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現代產業體系。
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芯片之城”。如以IC設計為核心,著眼光電、車聯網、CPU/MCU、人工智能和EDA五大領域,重點圍繞先進工藝制程、AI技術、超低功耗技術等,開展新一代EDA工具研發,積極推進國際、國內EDA龍頭企業集聚,大力培育EDA產業集群。打造基于國產芯片供應鏈體系的“內循環”生態。以新基建、數字經濟等需求為牽引,面向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高鐵、超高清視頻等重點場景,以系統級行業龍頭企業為主體,聯動國內集成電路企業,加快建立適應國內最終需求的集成電路供給體系等。
建設引領國際產業創新前沿的“基因之城”。一是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圍繞重大疾病、人口健康與老齡化、藥物研發關鍵問題、中醫藥傳承創新、醫療器械科技與產業發展需求,組織實施精準醫學與干細胞、新藥創制、中醫藥關鍵技術裝備、高端醫療器械等省重點專項。二是引導生物醫藥全產業鏈建設。三是打造長三角區域醫療中心。四是創新生物醫藥公共服務與集中監管模式。重點打造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基因公共服務平臺,構建南京綜合細胞資源庫與細胞制備中心,搭建新藥檢測公共服務平臺、生物醫藥CDMO服務平臺,布局基因檢測、基因編輯、抗體藥物、免疫細胞治療、靶向藥物技術領域等。
中國經濟導報:“十四五”期間,江北新區的主要任務和工作重心有哪些?
羅群:“十四五”期間,江北新區將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先導區”建設為引領,全力打造“四個之城”,即:以高標準打造現代化先導區為引領,加速將南京江北新區打造成為全省乃至全國一流的創新之城、未來之城、幸福之城、開放之城。到2025年,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翻番,達到600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突破5000家;集成電路、生命健康兩大地標產業達到3000億元規模;全力沖刺國家級新區四強,推動新區能級再跨越。
——創新之城更出彩。力爭經過5年努力,集聚新型研發機構200家以上,質效全市第一,高新技術產值再上臺階,集聚創新型人才1萬人以上,以創新質效爭一流的硬氣,敢亮劍、善沖刺,在全國國家級新區、開發園區中躋身第一方陣,讓創新之城品牌常青。
——未來之城更融合。把“產、城、人”的協調共生、融合發展作為未來城市競爭的制勝法寶,使智慧城市、精明增長成為新區發展的守則,聚力打造一座可閱讀、能漫步、有品質、存溫度的國際化新城,成為代表南京參與全球未來競爭的第一主城、第一先鋒。
——幸福之城更宜居。要在做大“蛋糕”的同時,讓民生的“奶酪”同步,使新區群眾從“居者有其屋”到“居者優其屋”轉變,出行能夠“一站式直達”。
——開放之城更開闊。未來5年,我們將以自貿區成為全國開放發展的重要窗口為機遇,使南京自貿片區成為海內外創新創業人才首選地,年新增市場主體1萬家以上,在探索推進現代化建設中闖出一條發展新路,在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闖出一片廣闊天地,成為東部沿海地區率先轉型發展的“江北現象”和代表江蘇引領全球創新的“中國方案”。
責任編輯: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