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粵港澳大灣區藝術生態鏈不斷完善 別具特色

2021-04-16 16:49 中國發展網
粵港澳大灣區

摘要:藝術史學家、藝術評論家呂澎認為,對于關心廣東當代藝術發展的人來說,藝術生態的復興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霸谶@一點來看,我覺得除了我們國家政府,在政策,在各個層面上的推動和支持之外,其實民間的力量非常重要?!?/p>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魯利韋、聶金秀、記者羅勉報道   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共建人文灣區”的歷史機遇,大灣區藝術發展別具特色,當代藝術展覽和活動是美術館溝通藝術與大眾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美術館與城市聯動的途徑。春和景明,與藝術邂逅。大灣區藝術在這個春天成為全國藝術圈關注的焦點。從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以下簡稱“兩館”)展出的國際著名藝術家卡普爾的大型個展到順德和美術館舉辦的安藤忠雄大展,再到廣東美術館展出的2021“廣州影像三年展”,勾勒出大灣區“藝術熱”圖景。

名家個展“火爆”大灣區

“深圳也有大師展了!”正準備前往“兩館”參觀卡普爾大展的深圳市民陳小姐興奮地說,“以前我們都是去北京、上??创髱熣?,這次在家門口就能看到大師展,非常激動。”

來自英國的安尼施·卡普爾是久負盛名的藝術大家,他的作品被視為東方哲學和西方精神的結合,個人風格強烈,收獲了數以萬計的擁躉。此次個展是疫情后深圳首次舉辦的國際知名藝術家的大型個展,也是卡普爾在華南地區的首展。

在著名建筑設計事務所“藍天組”設計的“兩館”展出卡普爾大展,被業內人士稱為“一次與建筑本身高度契合的展覽”。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兼研究生院院長蘇新平認為,借此展覽,大灣區觀眾可以共同見證卡普爾對材料、形式、技術和東西方文化的深入探索。

位于廣東順德的和美術館,由普利茲克獎獲得者安藤忠雄操刀設計。今年3月底,和美術館正式開館,開館展為“超越:安藤忠雄的藝術人生”。這是安藤忠雄首次以藝術為主線的個展,從全新視角呈現其在藝術上的思考與創造。畢加索、亞歷山大·考爾德、達明安·赫斯特等知名藝術家的作品均有呈現。

這一展覽開幕之后立即成為藝術圈的“爆款”,來自粵港澳大灣區以及全國各地的觀眾蜂擁而至,有的甚至專門“打飛的”來看展。美術館門外排起長隊的景象每天都在上演。清明小長假期間,館內一天的流量甚至接近4000人。

談及展覽為何如此“火爆”,和美術館的執行館長邵舒分析,目前的人流量說明觀眾對觀看高質量的展覽有很大需求。

“展覽讓更多來自大灣區甚至全國各地的觀眾可以從視覺與精神上,感受藝術的多元魅力。這種機會在過去非常難得,希望我們能將這份使命持續下去,讓整個灣區的文化藝術氛圍更加濃厚。”

藝術匯成交融的激流

和而不同,厚積薄發是大灣區藝術的特色。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域,大灣區雄厚的經濟實力為文化藝術的發展奠定基礎。

業內人士過去一直認為,大灣區的當代藝術體量與經濟規模嚴重不匹配。相較于上海藝術圈的火熱、北京的資源優勢,大灣區的藝術生態似乎有些不溫不火。

如今這一現象已經改觀。大灣區的藝術深藏堅韌而待發的力量。近年來,大灣區藝術發展活躍,除了舉辦大師展之外,還體現在不少方面,比如藝術機構的扎堆出現。2020年,廣東省新產生了4家美術館,和美術館、巽美當代藝術館、紅樹林畫廊、萬一空間。此外,還誕生了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與誕生于2013年的“藝術深圳”遙相呼應。

“兩館”館長顏為昕認為,當我們在經濟上把整個大灣區串聯成一條紐帶時,藝術其實是大灣區更重要的一條精神紐帶。“大灣區區域內美術館和藝術機構的良性互動和合作,可以推動城市藝術生態的良性發展。”

交融與共生,對話與互動,大灣區的各個城市文化多樣,卓爾不群,這也是建筑設計師安藤忠雄欣然接受設計和美術館的原因。安藤忠雄曾經這樣表示:“我希望將中國南部地區延續千年的多樣文化融合在一起,并探討一種獨屬于嶺南地區的建筑形式。在這次‘和美術館’的項目中,我試圖將建筑作為一個充滿活力的聚合點,從而將嶺南地區的地域風俗、氣候狀態和景觀文化融合在一起。”

從2005年持續至今的“廣州影像三年展”從影像的角度呈現大灣區地域的藝術力量。今年的展覽以“交融的激流”為主題,展出來自全球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0位藝術家作品。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表示,希望“廣州影像三年展”能夠成為一個區域的支撐,塑造一個區域的藝術力量,從而形成一種更具有活力和張力的藝術生態。

別具特色的文化生態

藝術機構的推動也是大灣區藝術蓬勃發展的“加速器”。公立的藝術機構和不斷涌現的民間美術館與藝術空間,攜手助推大灣區藝術生態鏈的不斷完善。

藝術史學家、藝術評論家呂澎認為,對于關心廣東當代藝術發展的人來說,藝術生態的復興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在這一點來看,我覺得除了我們國家政府,在政策,在各個層面上的推動和支持之外,其實民間的力量非常重要。”

和美術館是一間非盈利民營美術館。和美術館此前展出的“風會之變——館藏中國近現代美術作品展”,以近現代的作品與嶺南藝術作品為主,讓本地人有更多機會了解自己的文化歷史。邵舒說:“在和美術館之前,廣東藝術家在本地并沒有太多的選項。很多藝術機構沒有收藏,沉淀也比較困難。和美術館以收藏為基礎,我們希望成為一個容器,可以把好的內容匯聚起來。”

邵舒認為,從歷史與地域來看,廣東地區文化發展有著很強的豐富性,也與商業、社會的發展緊密相關,這些都促成很多藝術實踐的發生與壯大。

大灣區的每一個美術館都能成為各自城市的地域文化的起點,同時也作為一個連接點,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形成串聯,發揮好廣府文化、港澳文化以及深圳這種蓬勃發展的新文化的潛在張力,形成大灣區別具特色的文化生態,未來,在藝術+科技的驅動下,大灣區的藝術將更有作為。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