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如果碳交易市場得到充分發展,對于改善碳中和債券的激勵機制意義重大

2021-04-20 10:42 中國發展網
碳中和 綠色債券 碳交易市場

摘要:截至2021年3月22日,中國綠色債券存量余額9108億元人民幣,位居世界第二。但相對于中國存量債券(約120萬億元)而言,綠色債券占比不足1%。綠色債券在發行機制方面仍然缺乏足夠激勵。

中國發展網訊   4月17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與財政金融學院貨幣金融系聯合主辦了“發展綠色金融 高效助力'碳中和’”為主題的大金融思想沙龍。會上,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從投行角度與市場參與者角度解讀建設碳交易市場的意義,并通過對改善綠色債券激勵機制提出建議來說明碳交易市場的重要性。

第一,碳信用給綠色企業帶來巨大財務激勵,也給金融機構參與碳交易帶來商機。

以特斯拉為例,2014-2020年,特斯拉的凈利潤在2014-2019年持續為負,在2020年轉為正值,這與碳信用收入的增長密不可分。如果沒有美國碳交易市場提供的碳信用收入,特斯拉的利潤將無法達到當前水平。因此,碳市場對推動新興綠色能源產業、具有創新能力的公司發展意義重大。

第二,我國碳中和進程存在巨大機遇,金融機構應積極參與。

2019年,全球碳排放總量為360億噸,其中,中國占比為29%,美國占比為15%,歐盟占比為9%。然而,歐盟的碳市場總成交量占全球的90%,中國的碳市場總成交量卻占比很小。如果我國在碳交易、碳信用領域可以發展至歐盟水平,則碳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第三,綠色債券與碳中和債券的激勵機制尚不完善,如果碳交易市場得到充分發展,對于改善碳中和債券的激勵機制意義重大。

中國在綠色債券領域位居世界前列,但總量仍然有限,其中一個原因是激勵機制不足。截至2021年3月22日,中國綠色債券存量余額9108億元人民幣,位居世界第二。但相對于中國存量債券(約120萬億元)而言,綠色債券占比不足1%。綠色債券在發行機制方面仍然缺乏足夠激勵。

對于發行主體而言,綠色債券的發行、認證、信息披露、核驗等方面都造成額外的財務成本或交易成本,通過降低發行利率獲得的優惠其實很少,只能依靠政府補貼;對于購買方(債券投資者)而言,債券是否為綠色債券對購買意愿的提升作用不大,需要更多的財務激勵。近來,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有關機構發行了一批“碳中和債”,總額約200多億元人民幣。碳中和債集中在碳中和相關的商業用途上,目標更清晰,但在激勵機制方面和綠色債券相差不多。因此,需要考慮給發行方和投資方更多的激勵。

如果我國的碳交易市場發展到足夠成熟,達到歐洲市場水平,可考慮實行這樣一種金融創新方案:發行方發行綠色債券的利率與普通債券并無區別,但必須在發行時承諾碳排放的減排量,實際減排量在經過核證之后,允許在碳交易市場進行出售,發行方、投資者(乃至核證機構)等各方可按預先設定的比例共享出售這些核證減排量(CER)的收入,這相當于給各方以額外的收益激勵,以此提高企業發行和投資者購買綠債或碳中和債的積極性。可見,碳交易市場的建設對改善碳金融的激勵機制至關重要。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