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專家:用低收入概念將更有利于脫貧攻堅可持續和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

2021-05-14 17:35 中國發展網
鄉村振興

摘要:至少在“十四五”時期不再用一般貧困的概念,而是用低收入的概念,將更有利于脫貧攻堅可持續和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記者張洽棠

5月12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經濟學院、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的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第25期)于線上舉行。本期主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中國的相對貧困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教授,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聯席主席,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毛振華認為,我國大規模減貧的階段性成功或者絕對性成功,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的成就。面對新冠疫情的沖擊,我國借助體制優勢,如期完成了脫貧攻堅的目標。而在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就業,目前就業端還是存在一些壓力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進一步認識到,我國剛剛邁過了一個門檻,要繼續鞏固成果,防止返貧復貧,這是非常艱巨的任務。除此之外,在思想上也要做好調整,理清扶貧攻堅戰勝利之后我國面臨的形勢,在思想上、在行動上、在政策上能夠把鞏固扶貧成果和繼續深入開展減貧工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克服畏難情緒及自滿情緒。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表示,相對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兩個概念背后的核心實質是一樣的,都是在絕對貧困問題消除以后仍需要幫扶的人口。但兩者還是有一些差異。我們理解用相對貧困的概念更容易和國際接軌,但相對貧困的概念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對于一部分老百姓來講,搞不清楚什么是絕對和相對。剛剛宣布消除貧困,又冒出一個相對貧困的概念,這會造成混亂。第二,使用相對貧困的概念,偏重于政策分析,因為這個概念有非常完美的計算方法。但是我們要定義一個相對貧困標準,要框定一批相對貧困人口,不僅僅是為了學術研究,很大程度上是要指導我們的工作。從這樣一個角度看,用低收入人口恐怕就有它的優勢??傮w而言,我們主張“十四五”期間使用低收入人口的概念,低收入標準采用農村低保標準,框定出這一批人口后,基本還是遵循目前的政策執行系統,把幫扶政策傳遞下去,也為企業家等社會愛心人士參與幫扶低保對象和低收入人口提供了一個可行的對象。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教授、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張琦針對相對貧困發表了兩方面見解。一是貧困依然存在。雖然我國解決了絕對貧困,但貧困在新階段的表現形態和方式有所差異。十九屆四中全會正式提出了相對貧困的概念,以及構建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與此同時,要將相對貧困與當前形勢相結合,把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兩者結合起來,統一地解決相對貧困問題。二是關于貧困標準及區域設置。相對貧困人口標準按照城鄉分別設置,以城鎮和居民收入中位數的35%或者40%為宜,相對貧困多維角度是非常切合實際的,對于未來緩解相對貧困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福建農林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溫鐵軍認為,“十四五”期間應該以低收入人口這個相對成熟的指標做政策依據,這樣使成本相對較低,從而避免之前確定目標貧困人口那樣操作帶來的成本過高。此外還要考慮如何把現在的“三新”(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加入到關于相對貧困人口研究以及相應政策制定之中。我們還需要認真考慮中央在五中全會以來明確提出,要把鞏固脫貧攻堅的可持續和鄉村振興戰略有機整合,其實也就是明確了要用長期的鄉村振興戰略方面的各種政策貫徹,來把脫貧攻堅的成果變成一個可持續的成果。至少在“十四五”時期不再用一般貧困的概念,而是用低收入的概念,將更有利于脫貧攻堅可持續和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

責任編輯:張洽棠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