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創新優化人才服務助力實現高質量就業
摘要:上海近幾年不斷加大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的投入力度,除了對企業和勞動者參加培訓的普惠性政策以外,還開展世賽選手培養基地建設資助、高技能人才專項資助、公共實訓基地資助、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建設資助等,全面加快本市職業培訓基礎能力建設。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繆曉琴
作為特大型城市,上海的就業創業形勢和人才體系建設直接關系到城市未來發展的高度和競爭力,直接關系到社會穩定大局,直接關系到人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5月17日,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黨組書記趙永峰在做客“2021民生訪談”時表示,上海正不斷推動人才服務提質增效,以一系列更加開放有力的創新舉措,張開懷抱熱忱歡迎廣大海歸人才來滬創業。
據統計監測,截至4月末,上海市正規就業人數已經大大超過去年同期,新增就業崗位已完成全年目標近六成。
趙永峰表示,上海市人社部門將從充分的就業機會、公平的就業環境、科學的就業結構、寬松的創業氛圍、良好的就業能力、和諧的勞動關系、合理的勞動報酬、健全的社會保障等多個維度出發,按照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總體要求,結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具體職能,在就業培訓、勞動關系、人事人才、社會保障等方面進一步優化政策措施、夯實工作舉措,助力實現高質量就業。
做細做足就業服務,全面扶持創新創業
今年上海起草制訂了公共就業服務的指導性文件《關于進一步完善本市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意見》,即將于近期正式實施。將在進一步延伸拓展服務對象、進一步梳理整合服務內容、進一步完善優化服務手段、進一步合理布局服務網點、進一步提升服務隊伍素質等方面積極尋求突破創新,進一步把公共就業服務做細、做實、做到位,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
對于失業時間較長、找工作有困難的勞動者,上海積極采取有針對性的就業援助政策措施,全力進行就業幫扶。在不挑不揀、服從安排的前提下,確保“就業困難人員”在認定后三個月內實現就業,“零就業家庭”成員在一個月內實現就業。2020年,上海全市共幫助6.3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了就業。
目前,上海市幾乎每8人就有1位創業者,創業已成為勞動者就業的重要選擇。上海鼓勵有能力的勞動者創業,通過創業實現自身就業,帶動更多人就業。為此,上海市人社局以促進就業為目標構建了創業扶持政策體系,包括初創期創業組織社保費補貼、房租補貼;創業培訓、見習;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政策等。去年疫情防控期間,上海加大了各項鼓勵創業政策補貼的投放力度,還為不同群體量身定制了專項貸款產品。為滿足創業者成長需求,上海以需求為導向推出了各類公共創業服務和創業活動,如成立上海市創業指導專家志愿團、每年舉辦東方講壇創業生涯講座、創業訓練營等,幫助創業者提升能力。所有創業政策、創業服務和創業活動信息,都可以通過“海納百創”公眾號查詢了解。
主動順應和掌握數字化時代的新趨勢新機遇,將全面提升上海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創造人民城市美好生活新體驗。上海市人社局將“十四五”城市數字化轉型作為重要任務之一,計劃在未來的2~3年時間里,通過“數字人社”建設,推動人社全領域、全環節、全過程的數字化轉型建設,建成“數字底座、數字經辦、數字決策、數字監管”四位一體的數字人社大平臺。未來,上海人社將通過提供主動、精準的服務,實現個人求職者應聘“一鍵匹配”。
降低高校畢業生求職成本,支持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
對于面臨畢業季、陸續進入就業市場的應屆畢業生,上海除了普惠性政策外,還針對高校畢業生職場經驗不足的問題,推進實施了青年見習政策;為了降低高校畢業生求職成本,制訂了求職創業補貼政策;為了鼓勵企業招用經驗不足的高校畢業生,出臺了社會保險費補貼政策;為了讓從事靈活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免去后顧之憂,實施了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費補貼政策。
上海還推出了一系列支持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的政策和舉措。對于想創業的大學生,自2016年起,上海市人社局聯合市教委系統,在上海高校開展院校創業指導站建設,到2020年,已有68家,涵蓋全市高校、高職及中職院校。在校學生有任何創業方面的需求,無論是創業精神的培養,創業點子的成型,到項目細化落地,再到獲取資金、政策等各項支持,創業指導站都可以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此外,上海還有一支800余人的創業專家志愿團隊伍,可以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咨詢指導服務,指導畢業學生理性創業、成功創業。
完善職業培訓制度,發揮領軍人才作用
就業是民生之本,培訓是就業之基。提升職業技能水平,是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在加強制度創新方面,上海近幾年始終推行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制度,構建以行業企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培訓機構為補充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組織實施體系。2021年,“支持培養萬名企業新型學徒”被列為上海市政府實事項目,在各行各業全面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的企業新型學徒制。
在加大政策供給方面,上海大力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探索形成包括鼓勵勞動者個人自主參加培訓、支持企業集中開展職工培訓、針對特定群體實施緊缺急需專項培訓的“1+1+X”的培訓政策體系。2020年,率先出臺疫情防控期間培訓援企穩崗政策,得到了企業好評,全年開展補貼性培訓176萬人次。今年,還出臺了對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勞動者實施技能提升補貼的政策,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近年來,上海堅決貫徹中央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積極推進與云南省、貴州遵義、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則等地的對口就業扶貧工作,著力構建政府、社會、企業合力推進的大就業扶貧格局。通過不斷探索,清底數、穩存量、擴增量,全面推進滬滇、滬遵建檔立卡人員轉移就業和中西部地區貧困勞動力穩崗就業工作,每年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轉移就業指標任務。同時,積極組織實施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幫扶貧困地區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
為不斷拓展技能勞動者成長通道,在職業資格證書清理、規范的大背景下,根據國家及上海關于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的部署要求,上海自2019年起啟動了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建立并推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制度,構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用人單位自主評價為主體、政府部門指導監管的技能人才評價新模式。除了大力推進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還通過公開征集遴選一批行業組織、職業院校、龍頭企業作為社會培訓評價組織,指導其面向中小企業、院校學生以及社會人員提供評價服務。
此外,上海近幾年不斷加大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的投入力度,除了對企業和勞動者參加培訓的普惠性政策以外,還開展世賽選手培養基地建設資助、高技能人才專項資助、公共實訓基地資助、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建設資助等,全面加快本市職業培訓基礎能力建設。
通過競賽選拔和評選資助工作,上海充分發揮高技能領軍人才的引領示范作用,激發他們的榮譽感、使命感,并在全社會積極營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圍,使上海成為注重技能培養、鼓勵技能成才的城市典范。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