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鋼:四大因素導致全球經濟呈現四大分化趨勢
摘要:肖鋼表示,過去經濟學理論一般認為,經濟的衰退和復蘇周期,在經濟各個部門當中具有廣泛的相關性。也就是說,經濟衰退時各個部門都衰退,經濟復蘇時各個部門也都在恢復。而這次卻有所不同,出現了“K型”復蘇的分化現象。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張洽棠
如何看待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近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資深研究員肖鋼在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就“全球經濟分化趨勢的原因與應對”發表了主題演講。當前,全球經濟分化仍然嚴重,主要表現在區域、產業、階層、金融市場四大方面。
全球經濟呈現四大分化趨勢
肖鋼表示,自2020年以來,全球經濟分化趨勢進一步凸顯,所謂“K型”復蘇(“K型”復蘇由摩根大通提出,指的是遭遇整體性下跌后,一部分反彈上升,另一部分仍然處于低位,形成分叉走勢,類似字母K。)已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當前,隨著各國刺激措施的出臺,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整體形勢好轉,各國經濟環比來看正在持續修復,但全球經濟分化仍然嚴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區域分化。美國和歐洲兩大經濟體的經濟鴻溝正在擴大。2020年美國GDP下降了3.5%,而歐元區則下降了6.8%。今年,根據經合組織最新預測,美國預計可能會反彈6.5%,而歐元區可能只增長3.9%,所以兩個經濟體的差距正在擴大。從一些欠發達國家和低收入國家的情況來看,其經濟仍比較困難,特別是非洲、拉美等地區發展的軌跡仍在下行。就一個國家內部而言,經濟恢復也存在一些分化的現象。
二是產業分化。受疫情影響,部分產業蓬勃發展,有些則關門倒閉。國際清算銀行BIS最近對疫情期間全球債券和銀行貸款進行分析,發現大企業發債增多,而小企業融資大幅減少。從全球范圍來看,自疫情以來,新增貸款和債券發行資金大部分流入大企業,小企業則仍然很困難。
從美國的情況來看,美國的科技行業、金融業已經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但是旅游業、娛樂業、飲食業等服務業還沒有恢復。當然,美國制造業的比重在下降,產業空心化的問題也仍然嚴重。
三是階層分化。貧富懸殊持續在擴大。根據世界不平等數據庫的數據,2019年美國成年人收入最高的10%人群其稅前收入,占美國國民全部稅前總收入的比例高達50%。2020年以來,各國都“開閘放水”,推高了金融資產的價格,使富人的財富大增,而窮人受疫情的影響,就業崗位減少、收入也大大減少,所以富人越富、窮人越窮,鴻溝越來越大。
四是金融市場分化。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分化,實體經濟總體來講仍處在恢復過程中,有些國家可能還在萎縮。就股市本身而言,也出現了分化。
肖鋼表示,總體而言,“經濟分化”是一個中性詞,反映了經濟的客觀現象,對經濟分化也需要做客觀理性的分析。
四大因素導致全球經濟分化
肖鋼表示,過去經濟學理論一般認為,經濟的衰退和復蘇周期,在經濟各個部門當中具有廣泛的相關性。也就是說,經濟衰退時各個部門都衰退,經濟復蘇時各個部門也都在恢復。而這次卻有所不同,出現了“K型”復蘇的分化現象。
對于“K型”復蘇,肖鋼認為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比較復雜。有些因素是正常的,有些是不合理的。有些是短期因素造成的,有些則是長期的。
第一,各國應對疫情的模式和效果不同,導致了經濟分化。各國應對公共衛生危機的實力和能力差別很大,每個國家的治理水平也有很大差異,這些都決定了對疫情防控的效果,進而造成了對經濟恢復的風險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宏觀刺激政策造成的分化。主要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雙重刺激。雖然這些刺激措施對于緩解經濟停擺帶來的巨大沖擊具有積極作用,但是在這些刺激政策措施下,大企業先受益。分化的結果促使刺激政策進一步加碼,而刺激措施進一步加碼又進一步加劇了分化,兩者相互促進。這種情形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第三,數字經濟逆勢增長、產業結構逐年演變、企業競爭優勝劣汰、行業集中度提高以及人口老齡化等趨勢。這些因素并不是疫情期間發生的,而是多年積累的。當然,正好遇到疫情外生性的沖擊,使得經濟分化更加明顯。
第四,貧富懸殊過大,對經濟發展產生了嚴重的不利影響,這也是經濟分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