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山東沂南:紅色旅游助推沂蒙老區鄉村振興

2021-06-15 17:47 中國發展網
紅色旅游 鄉村振興 紅色文化

摘要:沂蒙紅色影視基地發展之所以如此迅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讓紅嫂唱主角,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嫂故事。他們充分挖掘、利用紅色資源,創新紅色旅游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成功的紅色旅游發展之路,景區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袁俊國、陳建偉、記者尹明波報道  近年來,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立足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講紅色故事,傳紅色基因,打響“紅嫂”紅色旅游品牌。該縣充分發揮沂蒙紅色影視基地龍頭帶動作用,紅色旅游成為沂蒙老區鄉村振興主力軍,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助推器”和“催化劑”。

雪后的紅色影視基地。攝影:李長坤

在國家4A級景區紅嫂家鄉旅游區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沂南縣創新打造了紅色旅游發展的“常山模式”,把昔日貧困落后的沂蒙小山村打造成為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2015年常山莊被評為“CCTV中國十大最美鄉村”,2018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2020年被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讓紅嫂唱主角,讓紅色旗幟高

抗日戰爭時期,山東的抗戰中心是沂蒙,沂蒙的抗戰中心是沂南,沂南的抗戰中心在常山,乳汁救傷員的沂蒙紅嫂明德英、辦起戰地托兒所的沂蒙母親王換于、架起火線橋的“沂蒙大姐”李桂芳這群沂蒙紅嫂群體故事就發生在這里。如今,常山莊所在的紅嫂家鄉旅游區也成為新時代沂蒙精神的發源地。

沂蒙紅色紅嫂家鄉旅游區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2008年建成,占地2000余畝。景區由“古山村”、“古縣城”、“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鄉夢影視服務中心”、“沂蒙紅色寫生基地”、“蟠龍湖”等組成,可同時接待2萬名游客、1200人食宿、5部及以上影視劇同時拍攝,是一處集紅色旅游、紅色教育體驗、綠色養生、影視拍攝、餐飲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休閑度假旅游景區。

沂蒙紅色影視基地發展之所以如此迅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讓紅嫂唱主角,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嫂故事。他們充分挖掘、利用紅色資源,創新紅色旅游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成功的紅色旅游發展之路,景區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為傳承紅色基因,沂南縣充分挖掘紅色資源,重點打造了《中國紅嫂革命紀念館》,建有“紅嫂”明德英展室,“沂蒙母親”王換于展室,“愛國擁軍好媽媽”胡玉萍展室,“沂蒙紅嫂”群體展館、“支前婦救會”展室等,以文、圖、雕塑及實物相結合方式,詳細介紹了紅嫂們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無私奉獻精神和豐功偉績。獨具特色的《中國紅嫂革命紀念館》建成后,來自全國的游客懷著敬仰之情,前來瞻仰、緬懷革命前輩事跡,重溫那段艱苦歲月,接受靈魂洗禮,補精神之鈣。

創造情景式教育,打造紅色“沂蒙高地

沂南縣充分利用常山莊山東抗戰中心獨特優勢,創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創新教育模式,紅嫂家鄉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和黨性教育的紅色“沂蒙高地”。

2010年,建起了由《中國紅嫂革命紀念館》《人民子弟兵將帥紀念館》《跟著共產黨走紀念館》等組成的紅嫂家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5月,被中共山東省委確定為全省黨員領導干部黨性教育基地,被全國婦聯等40多個黨政機關團體等確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研發出沂蒙紅色研學課程,成為山東首批十個研學旅行示范課程,入選教育部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2019年,由文化和旅游部編輯的旅游扶貧培訓教材——《新時代旅游扶貧面對面典型案例篇》出版,沂蒙紅色影視基地案例入選,成為山東省唯一入選的旅游景區?!吨袊鴫簦t嫂情》獲全國研學旅行課程特等獎。至今,帶動前來參觀學習的各地黨政機關干部200余萬人次,年接待游客150余萬人次,前來紅色研學的中小學生達到60多萬人次。

他們注重活化與創新,打造了情景式黨性教育陣地,增強了紅色旅游、黨性教育的感染力、生動性和實效性。他們根據不同內容,設立、劃分了五大教育功能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教育區、紅色民俗體驗教育區、《沂蒙大劇場》紅色情景劇教育區、標志物“沂蒙魂”紅色活動區和研學點教育區。情景式教育課程涵蓋了課堂教學、現場教學、音像教學、情景教學、訪談式教學、體驗式教學等,做到了場場精彩,堂堂有趣,受教育黨員一次次感動,一次次震撼,一次次心靈受到洗滌和升華,取得了良好效果。

弘揚紅色文化,發展鄉村產

紅色搭臺,文化唱戲;文旅融合發展,唱響主旋律。紅嫂家鄉旅游區積極和文化藝術聯姻,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成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山東藝術學院等40多所知名藝術院校“寫生創作基地”。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原院長韓生,攜國內頂級編劇、導演、舞臺設計、舞蹈編導、數字媒體劇場人才,精心打造的鄉園生態體驗劇場《沂蒙四季》,成功申報為山東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項目?!兑拭伤募尽芬院霌P“沂蒙精神”,傳承沂蒙文化為理念,依托當地生態資源、人文資源、紅色資源以及影視基地資源優勢,形成一年四季不間斷的沂蒙文化體驗和新舊動能轉換主流項目,有效促進當地文化旅游發展,豐富群眾生活內容,帶動革命老區文旅產業發展。

古村變身山村好萊塢。2008年電視劇《沂蒙》走遍了6個縣、200多個村莊后最終將拍攝基地選定在這里拍攝,常山莊村也因電視連續劇《沂蒙》的拍攝聲名鵲起,景區建起了二期項目沂州古縣城,與常山古村相融合,為影視劇組提供了便利拍攝條件。之后這里拍攝了《沂蒙六姐妹》《娘》《永不磨滅的番號》《地道英雄》《平原槍聲》《紅高粱》等400余部電影電視劇作品,被譽為中國“山村好萊塢”“中華紅色堡壘第一村”。

政府搭建平臺促發展。沂南縣為發展紅色旅游,成立了沂蒙紅嫂旅游開發公司,為建設初期的沂蒙紅色影視基地項目融資貸款1000萬元,解決了建設的資金瓶頸。之后政府又先后投資4000余萬元修建全長17公里的沂蒙生態大道、投資8000萬修建25公里的紅色旅游專線,重修336省道,開設旅游專線公交,便捷的交通將沂蒙紅色影視基地與周邊景區連點成線,以景區的強勢組合煥發沂南鄉村旅游和紅色旅游的活力。隨著景區的發展,景區與常山莊周邊5個村莊聯合成立了“沂蒙紅嫂家鄉文化產業園區黨委”結成幫扶對子。成立了山東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勞務服務有限公司,建立了“一中心”、“三基地”——影視基地微電影攝制中心;影視演員培訓基地、沂蒙紅色創客制作基地、就業創業實訓基地,對貧困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一中心”、“三基地”像一臺大功率孵化器,成功孵化手工加工、草編等就業加工點10多個,吸納數百名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每人每月收入近千元。

山村舊貌換新顏,群眾脫貧奔小

紅嫂家鄉旅游區建成后打造了“紅色影視文化基地+鄉村旅游+特色產業+就業扶貧”的脫貧攻堅“沂蒙革命老區模式”,為全國革命老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探索出了新路徑。

“紅嫂家鄉旅游區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采用“農戶+開發商+政府”的開發模式,在建設景區的同時,投資6000萬元高標準建設了常山莊社區,建設樓房366套,配套社區服務中心、幼兒園、醫療衛生所、垃圾中轉站、紅色休閑娛樂廣場等服務設施。三方受益的合作模式,建成了新景區,打造了新社區。實施文化創新工程和環境生態建設,成為山東經濟文化建設的示范點,紅嫂鄉村特色旅游的示范區,紅色影視文化的“根據地”。

旅游景區建成后,探索出了“一區帶四員”的帶富模式,即“土地入園當社員,景區務工當職員,搖身一變當演員,售賣產品當店員”,景區及周圍建起了300多家紅色餐飲、紅色商品、農副產品銷售,發展農家樂、特色農業、手工藝品制作店。2000多名周邊村民,常年從事群眾演員、劇組用工、景區建設等工作,每天人均收入近百元。2019年常山莊片區入選2019年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示范區。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