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云竹: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應為家庭照料者提供更多支撐
摘要:應該對家庭照料者給予必要的支撐。照料者最需要的是什么?老人需要的那些服務現在的服務都在提供,給他助餐,給他做適老化改造,適老化改造也是家屬的需要。調查中發現,家庭照料者更偏向社區嵌入式的養老機構,最好在家門口的養老機構,以及適老化改造、喘息服務、照料技能培訓、適用的輔助器具等,這是家庭照料者需要的服務。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楊虹報道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是我國有效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內容,是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養老需求的重要實踐。其中,社區居家養老作為我國最為廣泛的養老模式,其發展受到政府及社會各界持續關注,2020年1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關于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意見》的發布,社區居家養老的作用被進一步提高,目前,我國的養老態勢已基本形成90%的老人居家養老,7%的老人社區養老,3%的老人在機構中養老的“9073”格局。因此,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供給與質量將直接影響絕大多數老人養老需求與養老質量的保障。
那如何提高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質量、拓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種類,解決多元化養老需求的方法?盤古智庫學術委員、老齡社會30人論壇成員、北京協力人口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賈云竹日前在主題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的回顧與思考”老齡社會30人論壇專題研討會(第39期)上表示,理想的照護是四邊的,市場、政府、社區/非盈利組織和家庭與親屬。理想當中是合作共贏,但現實是一家獨大。近幾年統計數據顯示,家庭、子女和配偶在整個居家老人的照料當中是絕對的主責,約占95%以上。而保姆、小時工社會化的服務所占的比例不足5%。
因此,賈云竹提出,應該對家庭照料者給予必要的支撐。照料者最需要的是什么?老人需要的那些服務現在的服務都在提供,給他助餐,給他做適老化改造,適老化改造也是家屬的需要。調查中發現,家庭照料者更偏向社區嵌入式的養老機構,最好在家門口的養老機構,以及適老化改造、喘息服務、照料技能培訓、適用的輔助器具等,這是家庭照料者需要的服務。
從全球對家庭照料者的支撐來看,經濟上,稅收,照料老人可以減免一部分稅務,提供長期照護保險、照護補貼等;時間上,如何實施護理假等;適老化配套上,為其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包括就近醫療、交通等。
賈云竹分析說,從這些年中國家庭的變化來看,結構上有變化。首先是人員少了,家庭成員流動性強了,同居共住比例降低,獨居空巢老人家庭戶規模增幅顯著。從人口普查數據看,獨居空巢老人家庭戶規模增長非常明顯。
從家庭關系來看,家庭穩定性特別在大城市,最后指望子女養,或者家庭成員之間相互扶持、相互支撐,受到了比較大的挑戰。家庭角色里主要是女性問題,女性經濟獨立后,其傳統家庭照料者的角色相對弱化,家庭支撐力度會存在很大問題。
盡管如此,很多數據仍顯示中國家庭的凝聚力,家庭養老傳統文化的影響力依然堅挺。但家庭本身的風險性必須要直面它,特別是在養老照料這方面的政策里,是需要把國家政策帶入家庭,能夠幫助家庭更好地去承擔或者抗御那些風險。
賈云竹提出,必須要關注家庭照料者,營造友善的家庭支持環境。鄰居、同事,周邊的支持資源能夠協助和支持這個照護者,避免他陷入極端的困境中。“在日本,照護假期間的薪資是提升的,有政府分擔的部分。在北歐國家更明顯,很多國家在最高層級的法律上對家庭照料者都有明確的支撐和承諾。”賈云竹說。
責任編輯: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