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主體共同參與 同心共筑戰疫合力
——蘭州市“社工委”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遭遇戰
摘要:中國發展網訊 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任務艱巨,需要聚合各方面力量共同“戰疫”,甘肅省蘭州市堅持“黨工委引領、社會化共建、社區化共治、鄰里式共享”,依托427個社區“社工委”,有效聚合各類組織、整合各方資源,凝聚起同心戰疫的強大力量。
中國發展網訊 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任務艱巨,需要聚合各方面力量共同“戰疫”,甘肅省蘭州市堅持“黨工委引領、社會化共建、社區化共治、鄰里式共享”,依托427個社區“社工委”,有效聚合各類組織、整合各方資源,凝聚起同心戰疫的強大力量。
中國發展網訊 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任務艱巨,需要聚合各方面力量共同“戰疫”,甘肅省蘭州市堅持“黨工委引領、社會化共建、社區化共治、鄰里式共享”,依托427個社區“社工委”,有效聚合各類組織、整合各方資源,凝聚起同心戰疫的強大力量。
從黨組織覆蓋牽引到社會各界參與
社區防疫的“朋友圈”不斷壯大
繁重的疫情防控任務,僅僅依靠社區工作力量遠遠不夠,“社工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工作理念,通過街道社區黨組織引領,有機整合“雙報到”力量、志愿者、行業領域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市、縣(區)400余家機關企事業單位、2.3萬名黨員干部,社會各界800多個社會組織、非公企業及2.7萬余名退役軍人和志愿者迅速下沉各社區,主動參與“社工委”工作,開展志愿服務,投身疫情防控。“我們計劃設立5個核酸采集點,‘社工委’成員單位金塔巷小學為我們提供了所需桌椅,中國移動蘭州分公司為我們支持了10頂帳篷,核酸檢測點布置很快就完成了”張掖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李娟感激地說道。這主要得益于“社工委”挖掘整合轄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非公經濟組織、業委會、居民群眾等多元主體,將各類群體發動起來、把各項防控要求落實下去。西固區64家愛心企業通過“社工委”平臺,及時向所在社區捐贈盒飯、熱飲、隔離帶等物資1000余件,在疫情防控一線履行了社會責任。
從街道社區單打獨斗到各級聯動
社區防控難題自上而下“銷號”解決
疫情發生以來,全市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加強統籌協調,引領“社工委”全面落實各項部署,形成了市級統籌指揮、縣區統一調度,街道社區軸心帶動、“社工委”具體落實的工作格局。對“社工委”在疫情防控中協調有困難的問題,由上級部門協調解決。市委組織部組織市級機關單位7000余名黨員干部到主城四區的252個重點社區報到,聽從“社工委”工作分配,投身疫情防控工作,跨縣區統籌協調14家機關企事業單位、600余名黨員干部奔赴封控小區支援,在疫情防控最前沿體現忠誠。蘭州大劇院組織51名志愿者,由主要負責同志帶隊,沖鋒在前,向險逆行,第一時間進駐疫情封控小區——云祥小區,確保防控工作安全有序。蘭州銀行組織200名員工緊急馳援安寧區,配合街道社區值班值守,組織居民有序進行核酸檢測,認真開展排查工作。
從各類組織自發服務到多項互動
社區防疫快速響應機制全面建立
各街道、社區充分發揮“社工委”統領作用,協調轄區各類力量,組建應急救援隊伍,建立起由社區黨組織統一指揮、“社工委”各成員單位協同,“網格發現、社區呼叫、分級響應、協同處置”的快速響應機制。疫情發生后,全市各“社工委”聞令而動,緊急集結各成員單位,組織“社工委”委員迅速走進全市1794個網格、1917個小區、6490個樓院、1471個單位,開展防控政策宣傳、協助落實防控要求,以“戰時”狀態匯聚起強大的“戰疫”工作合力。在核酸檢測、社區管控等重點工作任務中,“社工委”通過直接聯系各界群眾的優勢,迅速向各個行業領域及身邊親朋好友廣泛宣傳防控要求,動員各行各業干部群眾積極響應號召,安全有序參加核酸采集,自覺關停經營辦公場所,帶頭開展居家辦公,努力讓城市進入“安靜模式”。七里河區80個“社工委”牽頭,組織藍天救援隊等專業社工機構,協同城管、公安、市場監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區屬部門單位成立56個應急工作隊伍,開展重點人群登記排摸、核酸檢測、重點場所消殺等應急處置工作。安寧區685名“社工委”委員帶頭在微信朋友圈轉發“非必要不外出”倡議,主動向身邊“熟人”宣傳解釋政策、進行情緒疏導,發揮了很好的自治力。
從各類組織相對松散到互助融合
社區防疫集約效應得到整體釋放
有效發揮街道黨工委“龍頭”作用、社區“兩委”兜底管理和“社工委”聚合功能,促進轄區單位、行業領域、社團組織等多元主體充分融合,為社區居民量身定制各類精細化服務。將主城四區360個社區“社工委”的社會組織編入1560個社會面管控工作宣傳巡邏隊,充分發揮公益慈善、動員宣傳、志愿服務等作用,廣泛參與入戶排摸、宣傳動員、教育勸導,引導居民正確認識、科學預防、理性應對,確保核酸采集、勸導居民居家不外出等工作有序進行。市委組織部針對核酸檢測中個別點位人員扎堆、秩序維持不到位等情況,下發了核酸檢測工作《注意事項》,指導各街道社區有序開展核酸檢測。七里河區西湖街道理工大社區“社工委”在積極籌措帳篷、防護服等物資的同時,提前謀劃全員檢測方案,對轄區11個樓棟、3800名群眾劃分檢測梯隊,動員轄區社會組織逐樓逐戶發放預約號,引導排隊、掃碼檢測,開辟特殊人群“綠色通道”,確?,F場有條不紊,受到了轄區群眾的一致好評。
從“各掃門前雪”到“同是一家人”
社區防疫的鄰里互助觀念深入人心
充分釋放“社工委”作為區域“大管家”的熟人效應和主場優勢,大力培植“鄰里”文化,引導單位與單位、單位與居民、居民與居民之間和諧相處、互惠互利,共建共享,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疫情發生以來,各社區的轄區單位和居民群眾紛紛參與疫情防控,第一時間召開協商議事會,共同討論安排疫情防控工作,確保各類力量團結一心、步調一致,在家門口筑起戰疫“親情線”。西固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醫生閻亮和在省婦幼醫院上班的妻子尹蕊,在居住地社區進行核酸采集的時候,看到采集醫務人員過度疲憊時,主動亮明身份,立即換上防護服,承擔起采集任務,群眾們親切地稱他們為“采集點上的神雕俠侶”。城關區山字石社區及時組織17個“社工委”委員和43家駐社區單位,以分片包干的方式,前往各小區開展防疫各項服務工作,走訪收集居民群眾意見建議,協助轄區居民群眾做好核酸檢測等防控工作。(甘肅省蘭州市委組織部組織二科、調研室供稿)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