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河源市創新管理方法推進廁所革命 用“加減乘除”法提升公廁服務
摘要:每到傍晚,河源市源城區茶山公園都會變得分外熱鬧,周邊不少市民都會到公園散步消食,或跳廣場舞。大量的市民游客聚集帶來了大量如廁需求,但無論何時走進公園內的公廁,難以聞到異味。市民說,公園的廁所非常干凈,而且南瓜形狀的外觀也很有趣。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記者羅勉報道 從河源市了解到,該市近年來大刀闊斧創新廁所管理方法,用釘釘子精神補齊民生短板,市區75間公廁面貌煥然一新。公廁雖小,卻關乎百姓民生,有市民評價,無論何時走進河源市區任意一間公廁,都很難聞得到異味。
每到傍晚,河源市源城區茶山公園都會變得分外熱鬧,周邊不少市民都會到公園散步消食,或跳廣場舞。大量的市民游客聚集帶來了大量如廁需求,但無論何時走進公園內的公廁,難以聞到異味。市民說,公園的廁所非常干凈,而且南瓜形狀的外觀也很有趣。
減少群眾如廁煩惱事
該市區公廁環境日益改善,得益于河源源城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下稱“源城區城管局”)使用“加減乘除”法不斷提升公廁服務。加大公廁服務覆蓋范圍是“加法”,源城區城管局在人流密集的華達街小公園等地,設置耗能低、施工工期短、質量可控的裝配式公廁,還動員全區機關、事業單位近400間廁所、1780多個內設廁所免費向市民開放。
開發上線“源城開放廁所云平臺小程序”來減少群眾如廁煩惱事,則是“減法”。小程序不僅能讓市民游客“一鍵”找公廁、用公廁、評公廁,還能接受問題投訴。源城區城管局還在12座文明公廁不定時配置洗手液、紙巾、烘干機,增加女性蹲位數量等。
將公廁建設納入城市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點內容是“乘法”,該市區每座公廁在外觀上都經過設計,務求一廁一景,如兒童公園的廁所顏色艷麗、外形可愛;茶山公園的公廁則采用南瓜外形,在園內既顯眼又不突兀;太平街公廁則加入客家文化元素,青磚白墻與綠竹紅花掩映……走在源城的大街小巷,公廁不僅不臭,還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該市區任意一間公廁,都很難聞得到異味,這得益于源城區城管局做好“除法”,全面抓好“強保潔、除異味”工作,積極推進網格化管理,同時對人流量較大的一類公廁加裝抽風系統設備,對二類公廁調整門窗的尺寸規格、位置設置,形成空氣對流、自然通風換氣。
保潔員日復一日堅守崗位
干凈整潔的公廁背后,少不了一群默默付出的保潔員,刁彩霞就是其中之一。一開始,刁彩霞被調到市區新風北公廁,與同事一起負責該公廁的日常保潔工作。那時候的公廁設施簡陋、衛生堪憂、異味濃重。這讓刁彩霞暗下決心,一定要把公廁清潔得干干凈凈。
值早班時,刁彩霞天還沒亮就要到公廁,掃帚、拖把、抹布、水管、潔廁粉……各種工具輪番用上,一遍又一遍地清洗公廁設施。公廁每天一次“大掃”后,還要進行無數次的“小掃”,只要有一個人上廁所、有一點臟污,刁彩霞都會及時清潔,讓公廁時刻保持潔凈。
經過長期努力,新風北公廁面貌煥然一新,花木繁盛、香氣撲鼻,儼然一座小“花園”,讓“聞香”前來如廁的市民游客舒心又悅目。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