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應用宏觀經濟論壇成功舉行
摘要:最后,該研究通過分析比較不同家庭案例得出結論,峰值電價的出現會導致溢出效應,溢出效應的大小取決于家庭是否有認知的壓力或緊張狀態。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記者張洽棠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聯合發起“第二屆應用宏觀經濟論壇”。會議聚焦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探究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對宏觀經濟和宏觀經濟的研究的影響。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以此為契機,將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納入中長期研究計劃,持續關注相關問題研究;加大國際學術研討的廣度與深度,進而提升學院研究國際前沿問題的能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擴大學院的國際聲望。
會場由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院長鄭新業教授做開場致辭,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副教授安子棟主持。
鄭新業院長對與會成員表達歡迎和感謝后,主要介紹了本次論壇的主題及其重要意義,并提出舉辦本次論壇的目的,即讓大家共同交流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如何影響宏觀經濟和政策制定的過程,如何影響監管和企業的經營模型等。
首先由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Chris Papageorgiou,發表以“人工智能革命是否會導致大分化?”為主題的主旨演講。Chris Papageorgiou的研究分析了人工智能革命是否會導致大分化。過去兩到三年中,學界對于技術的關注主要來自于人工智能的新浪潮,很多新聞報道以及研究成果都顯示了技術的雙重影響。在此背景下,該研究通過設置一個簡明的模型,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進行對比研究,分析了人工智能是否會導致未來全球經濟的大分化。研究發現,在機器人代替勞動力的情況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差距在逐漸變大。從宏觀角度對該研究做總結,可以得出,技術一方面可以帶來現象級影響,可以給發達國家、新興國家帶來很多機會,而對于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以非技術工人為主導的國家,技術可能也會帶來貧富差距等負面的影響。
第一篇文章的報告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周文戟,報告題目為“價格多維不確定性對于能源系統的影響”。周文戟教授把機器學習和系統模型結合到一起,講述了價格多維不確定性對能源系統的影響。周文戟教授簡要介紹了自己的研究動機及背景,并對相關的能源化工產品的背景知識進行了闡述。模型構建時,該研究將四種產品價格納入模型之中,希望從原材料端靜態價格到終端的制成品價格都能反映在其中,并做了簡化的價格情境假設,預測價格變化趨勢,形成能源系統模型,在優化模型中,也對價格進行了分析,判斷價格不確定性對于整個系統的影響。對該研究進行總結時,周文戟教授認為在宏觀能源體系中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包括能源市場、社會經濟發展和長期增長等。我們應該去應用機器學習來識別,預測多維度不確定性的可能性,同時更好地理解宏觀能源體系和宏觀經濟體系之間的互動。
第二篇報告來自美利堅大學教授盛旭光,報告主題為“新冠疫情對于中國的經濟不確定性影響”。盛旭光教授的研究用三個前瞻性不確定性的測量方法,分析了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第一是基于報刊報道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分析。研究以《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兩個中國報刊為數據,通過機器分析工具,追溯1949年以來的情況,以此追蹤經濟政策和貿易政策之間的不確定性,研究發現新冠疫情期間的不確定性顯著增加。第二是關于未來經濟的專業預測之間的分歧。該研究以中美兩國的數據為例,對具體國家的不確定性進行研究,分析得出新冠疫情期間的不確定性較高,且美國的預測差距相比中國高1-2倍。第三是股市的波動,這個方法常用語研究預測的不確定性。該研究通過觀察過去10個交易日中的實際波動情況,把上海交易所的指數和標普500進行了對比,結果表明新冠疫情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股市的波動。總結該研究得出,新冠疫情導致了中國經濟比較大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增加遠遠低于美國,這依賴于中國有效的政府應對以及國有企業的支撐。
第三篇報告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郭伯威,報告主題為“峰值電價的溢出效應”。郭伯威教授的研究側重于微觀層面,聚焦于電力市場,分析了峰值電價的溢出效應。本研究中的溢出效應不是宏觀經濟層面的溢出效應,而是分析在峰值電價的情況下,消費者和家庭作何反應,尤其是過度反應。本研究通過分析人口信息,發現如果家庭成員是老年人,峰值電價的影響較大;通過分析時間信息,發現工作日中溢出效應影響較大,夏天時溢出效應相比冬天時較大。最后,該研究通過分析比較不同家庭案例得出結論,峰值電價的出現會導致溢出效應,溢出效應的大小取決于家庭是否有認知的壓力或緊張狀態。
責任編輯:張洽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