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新基建時代如何保衛數據安全?歐科云鏈張超提出“三板斧”

2021-12-16 17:42 中國發展網
數據安全

摘要:“對于一項創新技術而言,可能還需要10年、20年的時間,但終將在更多的實體產業結合中開花結果”,張超表示。

中國發展網訊 12月13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傉局鬓k的“中國城市數字經濟論壇·2021”成功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為“數字經濟 城市未來”。

歐科云鏈副總裁張超指出,隨著數字經濟發展,數據安全的重要性已經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當下,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但不論是消費互聯網,還是千人千面的柔性化生產,亦或者產業互聯網,甚至包括傳統企業轉型涉及到的云計算、大數據,本質上都將數據作為第一生產力。而數據的生產、流轉、確權、使用、消亡等過程,就是生產力轉移的過程。

由于區塊鏈天然具有去中心化、隱匿性等特性,新型網絡犯罪往往利用區塊鏈網絡作為重要工具。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加密貨幣犯罪案件第二高發的國家,加密貨幣詐騙造成人均損失超13萬元,位居金融詐騙犯罪損失金額之首。

就此,張超介紹了歐科云鏈的解決方案。他表示,歐科云鏈做了三件事情。第一是同步了世界上最主要的區塊鏈節點,因為它是分布式賬本,歐科云鏈把賬本的數據全部同步下來,做了結構化的處理,可以讓小白用戶也能看懂。

第二步,歐科云鏈通過與公安司法部門合作,根據公安司法系統很多案件的研判,打造了“鏈上天眼”產品,可第一時間確定加密資產地址與資金流向,助力公安民警提供虛擬貨幣犯罪案件的偵破。

第三步,是將產品升級。歐科云鏈將很多的鏈上數據的研判包括建模思想融入產品,推出了“鏈上天眼pro”,為政府、企業和用戶提供鏈上數據監控、交易圖譜和鏈上地址分析。張超透露,從2021年9月至今,歐科云鏈已協助全國超30個省市自治區的公檢法一線業務人員追回了價值超100億的資產。

在關于“鏈上天眼pro”產品思路的分享中,張超重點提到了關于地址的研判。他表示,對于地址的研判可以理解成一個銀行賬戶,區塊鏈是一個鏈式結構,通過一個地址往另外一個地址進行賬資的轉移,比如從農業銀行到了建設銀行的過程,在區塊鏈世界里就是通過代碼,將一個地址轉移到另外一個地址,因此重點就在于地址交易的過往,它的最大的交易對手方是誰。由于歐科云鏈一開始就同步了全球最主流的區塊鏈的節點數據,所以可以解析,不需要一線公安辦案人員從頭學習,只需要通過軟件把賬戶輸入,就可以知道賬戶的所有歷程。

而關于區塊鏈的未來的應用發展上面,張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當下很多區塊鏈企業的制約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即技術層、認知層和容錯層。

首先是技術層,區塊鏈作為一個分布式的數據庫技術,需要所有的參與者達成共識才能寫入,寫入數據,盡管這些數據不可篡改,但是對于絕大多數的場景來講,這項技術作為數據存儲是低效的,很多業務場景并不一定是非區塊鏈不可,比如在支付領域,中心化的系統像銀行、支付寶,體驗都很好,并不一定需要區塊鏈作為一層底層技術去支撐,這對于企業來說要考慮的就是技術本身。

其次是認知層,張超表示很多區塊鏈尤其是聯盟鏈的企業,正在逐漸成為外包式的定制服務商,一旦定制系統化業務,就必定要符合業務方的利益訴求,而這個時候往往就是變向的一種中心化的服務,因為企業需要去滿足業主的服務,很難把它做成SaaS使用方案。

最后是容錯層,一項新的技術從發展到成熟,再到落地開花結果,可能會有幾十年的時間,區塊鏈從2009年的論文到現在也不過10年左右的時間,與之相比,人臉識別技術所有的算法幾乎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已經成形,但是30年后,由于疫情來臨,這個落地場景才擴散化,社會各界需要給區塊鏈一些容錯的時間跟空間。

“對于一項創新技術而言,可能還需要10年、20年的時間,但終將在更多的實體產業結合中開花結果”,張超表示。

責任編輯:張洽棠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