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北京冬奧會寫就綠色低碳答卷

2022-01-15 11:05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北京冬奧會

摘要:從申辦到籌辦,北京冬奧會始終堅持綠色、低碳、可持續原則,“綠色辦奧”的理念貫穿于方方面面。如今,北京冬奧呈遞給世界的綠色答卷,讓國際奧委會副主席小薩馬蘭奇驚嘆:“北京冬奧會將成為‘最綠色’的奧運會?!?/p>

 張家口賽區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新華社

張家口賽區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

本報見習記者 | 甄敬怡

從冬奧會延慶賽區的小海坨山上極目遠眺,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的賽道宛如游龍盤踞山間。

奧運夢想再度升騰于世界東方。北京冬奧,如約而來。

這是秉承著“綠色、共享、開放、廉潔”辦奧理念下的一場冰雪之約。“綠色”,成為這場冬奧會的鮮明底色。

從申辦到籌辦,北京冬奧會始終堅持綠色、低碳、可持續原則,“綠色辦奧”的理念貫穿于方方面面。如今,北京冬奧呈遞給世界的綠色答卷,讓國際奧委會副主席小薩馬蘭奇驚嘆:“北京冬奧會將成為‘最綠色’的奧運會。”

隨著開幕臨近,這幅綠色畫卷正徐徐鋪展開,綠色冬奧的魅力也逐一被揭曉。

生態保護與冬奧工程一體推進

截至目前,“冰絲帶”“冰立方”“雪如意”等12個競賽場館全部完工并全面具備辦賽條件,做好準備迎接四方來客。

冬奧會把建設奧運場館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的理念與實踐,不僅是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內在要求,也為世界處理好人與自然、發展與保護關系貢獻了“中國方案”。

在延慶賽區及張家口賽區的籌備過程中,始終堅持場館建設和生態修復同步進行。以延慶賽區為例,建筑施工表面的原生土被全部收集,建設完工后全部采用原土覆蓋,所有珍貴樹木全部就地、遷地保護,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截至2021年年底,延慶賽區生態修復面積214萬平方米已圓滿完成,“山林場館、生態冬奧”由藍圖變為現實。而最終的建設成果也實現了體育場館、配套設施與當地自然景觀和諧相融:“雪飛燕”依山而建,“雪游龍”依勢而修,“雪如意”綴于翠海……人們在享受冰雪運動的同時,亦可以領略自然之美。

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色辦奧”的理念不僅貫穿于奧運工程籌備的全過程,也落實到冬奧城市的發展規劃中。

高質量建設和森林撫育進一步涵養了延慶的青山綠水,這座地處長城腳下、媯水河畔的城市“后花園”正乘冬奧之勢持續推動綠色發展。“近三年在延慶賽區周邊共完成綠化造林9.08萬畝,森林健康經營40萬畝,當地的森林面積和質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副局長高大偉表示。

“優化綠色低碳發展區域布局”的要求被明確寫入《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落實“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實施中強化綠色低碳發展導向和任務要求”,冬奧會是貫徹者,也是試金石。“北京、張家口兩個城市聯合申辦冬奧會,本身就是區域協同發展的結果。”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于建華表示,京冀兩地地域相連,大氣又有一定的流動性,所以在京津冀協同中,生態環境是重點突破的領域之一。“經過這些年的實踐,在立法、標準、執法、重污染天氣應對等方面的合作不斷深入、機制日趨完善,京津冀區域的空氣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于建華說。

先進技術助綠色低碳承諾兌現

2021年10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張建東介紹,北京冬奧組委深入實施可持續性計劃,并承諾北京冬奧會碳排放將全部中和。

北京冬奧會在低碳能源、低碳場館、低碳交通上均有成效卓著的減碳實踐。

通過建設世界首創的500千伏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北京冬奧會將成為歷史上第一屆100%使用光伏、風電等綠色電能的奧運會。這些“綠電”的源頭,在張北。2020年6月29日,創造12項世界第一的±500千伏張北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范工程正式投運,突破性解決了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難題,使得張北的“風”成功點亮北京的“燈”。投產后,張北柔性直流電網不只向冬奧場館持續穩定地輸送綠電,還送往北京的千家萬戶。滿容量運行時,每年可輸送約140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約占北京市年用電量的1/10。

通過更環保更先進的技術創新,北京冬奧會成為冬奧歷史上第一個大規模使用最低碳的二氧化碳制冷劑奧運會。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壺、冰球四個冰上場館均使用了二氧化碳制冷劑。相較于傳統的制冷方式,二氧化碳制冷劑不僅能減少對臭氧層的破壞,還將大幅降低制冷系統能耗,實現能耗下降超過30%。國際奧委會官網曾專門撰文稱贊此項技術,表示北京冬奧會使用該項技術意味著將減少約等于3900輛汽車年度的碳排放量,也相當于植樹120多萬棵所中和的碳排放減少量。

通過技術支持與高效調度,北京冬奧會中節能與清潔能源車輛的使用比例達到了歷屆冬奧會最高。在安全前提下,北京冬奧組委制定了“北京賽區內,主要使用純電動、天然氣車輛;延慶和張家口賽區內,主要使用氫燃料車輛”的配置原則,最大限度應用節能與清潔能源車輛、減少碳排放量。據了解,節能與清潔能源車輛在賽事交通服務用車的小客車中占比達100%,在全部車輛中占比約85.84%。“北京冬奧會使用的賽事交通服務用車將實現減排二氧化碳約1.1萬噸,相當于5萬余畝森林一年的碳匯蓄積量。”北京冬奧組委交通運輸部副部長趙同安說。

可持續奧運會凝聚中國智慧

面對全球氣候問題以及奧運會資源調動等問題,國際奧委會一直鼓勵和推動舉辦更低碳綠色可持續的奧運會。2021年3月,國際奧委會頒布奧林匹克運動新改革路線圖《奧林匹克2020+5議程》,“促進可持續的奧運會”名列15項改革建議中。

用好賽后遺產,是實現“可持續的奧運會”的重要要求。2021年6月,北京冬奧組委向全社會發布《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報告(2020)》。北京冬奧組委專職副主席、秘書長韓子榮在發布會上表示,北京冬奧會使用了6個2008年的奧運場館,所有新建場館在規劃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賽后利用方式,并制定了場館賽后利用計劃。比如,國家速滑館將成為北京市民參與體育冰上運動的多功能場館,延慶賽區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賽后將進行四季運營。

而冬奧的遺產不僅限于有形的場館利用,更見于新理念的實踐、新技術的創新對行業的引領作用。

《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大力發展節能低碳建筑,持續提高新建建筑節能標準,加快推進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規?;l展”。在場館建設方面,北京冬奧會是低碳建筑的有力實踐者。通過超低能耗技術推動場館低碳節能建設和改造,冬奧場館為建筑行業打造了超低能耗場館的良好范本。冰上場館中二氧化碳制冷劑的創新應用則為我國制冷行業綠色低碳發展開啟了序幕,有望進一步提升制冷工業的低碳水平。

除了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冬奧會還有力促進了城市的可持續建設。區域一體化的加速使機會和資源向北京周邊地區逆向流動。同時,新發展理念正推動舉辦城市的產業結構轉型,實現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過去“一礦獨大”的張家口市崇禮區,正在積極將冰雪旅游、體育休閑產業打造為立區之本。堅持“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張家口市在輻射帶動下正在加快構建冰雪產業全鏈條發展體系。張家口市市長趙文鋒表示,目前已有多家全球知名的冰雪裝備制造企業“落戶”張家口并投產,預計到2025年張家口將累計引進培育80家以上冰雪裝備制造企業。

北京冬奧會的籌辦過程,是中國兌現承諾、快速發展的過程,更是向世界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中國貢獻的過程。綠色奧運的魅力,在于城市風貌、人文面貌,也在于其向未來提供的無限可能。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世界期待中國,中國做好了準備。

責任編輯:李振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