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奉賢是個大公園 村村都像度假村

2022-03-10 15:06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鄉村振興

摘要: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以工代賑”,加強監管杜絕小微腐敗。用好監管機制、公示制度、投資監理“三把鎖”,確保全過程“公開、安全、規范、有序”。

編者按

鄉村振興,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作出的重大決策。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這是新世紀以來,黨中央連續發出的第十九個“一號文件”。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一號文件”中,“城鄉統籌”著墨頗多。

近年來,我國在鄉村振興道路上跑出了加速度,產業越來越興旺、生態越來越宜居、鄉風越來越文明、治理越來越有效、生活越來越富裕。一幅看得見發展、記得住鄉愁的美麗畫卷,正盡情鋪展在神州這片希望的田野上。

 位于上海市奉賢區莊行鎮的冷江雨巷(又名“莊行老街”),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持續煥發出迷人的光彩。張朝登/攝 

位于上海市奉賢區莊行鎮的冷江雨巷(又名“莊行老街”),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持續煥發出迷人的光彩。張朝登/攝

為更好地反映我國鄉村振興的巨大成就,展示鄉村振興從腦中“一張藍圖”到眼前“一幅實景”的美好畫面,我們推出“在希望的田野上”專欄,“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相結合,聚焦“田間地頭”“城鄉統籌”一線,講述鄉村振興好故事、傳播鄉村振興好聲音,希望借此能給更多地區帶來有益的啟示和借鑒。本期專欄聚焦上海市奉賢區的鄉村振興。

張朝登

近年來,位于長江三角洲東南端的上海市奉賢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系列決策部署,以田園生態為底色,以現代化為風帆,瞄準“奉賢是個大公園、村村都像度假村”目標,把鄉村作為優質稀缺資源,凸顯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美學價值,積極探索國際化大都市背景下的鄉村振興新路,讓農村成為令人向往的地方、讓農民成為香餑餑的職業、讓農業成為翹楚的行業。

2021年5月,國家鄉村振興局主要負責同志赴奉調研時,對奉賢區鄉村振興工作予以高度肯定。2020年,奉賢區獲評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獲國家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21年,奉賢被評為上海首家“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

趟新路:國際大都市背景下的鄉村振興

據了解,奉賢區致力探索國際大都市背景下鄉村振興新路的有益實踐,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特點:

——優化現代化布局。奉賢區聚焦鄉村空間蝶化,聯動新城、鎮域、鄉村“三個空間”,實施知名策劃規劃、知名創意設計、知名藝匠工匠、知名運營管理“四名工程”,不斷優化農村生產、生活、生態格局。聚焦筑牢生態底色,統籌“水、林、路、田、宅”,打造“樹的世界、花的海洋、鳥的天堂、云的故鄉、人的樂園”。聚焦凸顯新江南標識,發展“水岸經濟”,打造“水上摩天大樓”,南橋源、冷江雨巷、青溪老街、明城新月、五四渡串珠成鏈,完整呈現“百里運河、千年古鎮、一川煙雨、萬家燈火”新江南景致。

——推動現代化建設。奉賢區堅守“離地不失地、離房不失房”“建設用地只減不增、基本農田只增不減”的底線,著力總部集群,實現“三園一總部”異軍突起、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預計今年可實現稅收20億元,涌現出一批年可支配收入超千萬元、資產超億元的達標升級村。著力推動農民相對集中居住,緊緊抓住“國家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機遇,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全面完成5戶以下零散宅基的歸并集中。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因地制宜加快培育現代農業新產業、新業態、新功能,不斷提升和改善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引導資源、技術、人才、資本等四要素發展種子農業,集聚鄉村振興“新”動能。

——深化現代化治理。奉賢區以黨建牽引力,激發群眾創造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推進“頭雁工程”“堡壘工程”“細胞工程”,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比例100%。實施“雙聯雙進”,推動黨員干部身入基層、心入基層,實現經濟社會和干部能力“雙進步”。強化村民自治,充分發揮村規民約作用和鄉賢帶頭示范作用,成為全國首批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推進國家數字鄉村試點,打造數字鄉村和數字農業云平臺,努力實現“一圖看全景、一屏管全程、一鍵控全場”。

——展現現代化生活。奉賢區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第一追求,打造“都市里的鄉村、鄉村里的都市”,讓農民擁有更好的房子、更鼓的錢包、更幸福的生活,讓鄉村比城市更美好。聚焦“老小舊遠”,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優化教育、醫療衛生等設點布局,建設養老設施,構建多層次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實施“滿天星”工程,建設百個大空間、千個鏈接點、萬個微基建,讓低碳出行、智慧生活、綠色建筑成為鄉村標配。弘揚“賢美文化”,舉辦東方美谷藝術節等一批群文活動。探索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激活農村沉睡資源,將2萬戶宅基打造成安居房,吸引了大批“新農人”(新型職業農民)回歸,讓珍視鄉村、回歸鄉村、建設鄉村成為新潮流。

奉賢區有關負責人介紹,奉賢區將繼續充分挖掘國際化大都市背景下的鄉村潛能和區位優勢,以“今天我看世界、明天世界看我”的胸懷,人設天花板一律拆除,短板制造者一律調整,束縛發展的瓶頸一律突破,顛覆鄉村現有模樣,顛覆鄉村現有發展路徑,創造鄉村振興“新樣式”,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夯基礎:強化政策供給,落實要素保障

在強化政策供給、落實要素保障方面,奉賢區多措并舉、多管齊下:

——著力增強財政多元投入力度。奉賢區強化財政投入保障,實現財政支出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2021年區、鎮兩級用于“三農”的各項投入79.6億元,同比增長14.1%。2021年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占比46.04%,同比增長27.8%。提供貸款1萬多筆,總額389億元,融資性擔保額30.2億元,典當筆數1095筆總額3.2億元。出臺鄉村振興項目中長期財政貸款貼息政策,連續五年貸款貼息總額度10億元,預計可撬動社會資本約250億元。充分發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作用,2021年區、鎮兩級財政銜接資金用于發展奉賢黃桃、莊行蜜梨等特色產業資金占比達5.6%。

——著力提升金融保險服務水平。奉賢區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鄉村振興支持力度,與工農中建交五大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展“信用村”評定工作,南橋鎮華嚴村等6個村獲評全區首批“信用村”,積極推動農村普惠金融發展,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融資需求,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出臺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2021年度申報項目12個,核定補貼總金額1400萬元。享受政府性融資擔保的企業在保數1963家,貸款余額72.9億元,同比增長131.8%,擔保余額實現翻番。創新金融服務,形成“保險+信貸”“保險+期貨”等農村金融綜合服務機制,主要農產品、農業經營主體保險覆蓋率均達100%。2021年7月,臺風“煙花”給奉賢農業生產造成不小損失,安信農業保險賠付金額近6500萬元,有效降低農戶損失。

——著力保障鄉村產業用地需求。奉賢區新增建設用地指標135畝,優先保障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用地。建立健全區鄉村振興項目實施庫(2020~2022年),涉及項目105個,安排用地820畝。嚴守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強勢推進占用耕地建房專項整治和土地綜合整治,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加快“198”區域(規劃產業區外、規劃集中建設區以外的現狀工業用地)土地復墾,完成土地驗收228公頃,完成率108%,做到“建設用地只減不增、基本農田只增不減”。

聚合力:發展現代鄉村產業,加快農村三產融合

——全力打造特色主導產業。奉賢區培育特色農業品牌,合理規劃布局,打造青村鎮綠色田園先行片區,形成產業融合、聯農帶農緊密的發展格局。奉賢黃桃、莊行蜜梨兩大特色產業入選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奉賢黃桃種植面積約8000畝,種植農戶2750戶,年產值1.1億元;莊行蜜梨種植面積約4300畝,涉及種植合作社15個,農戶840戶,年產值5400萬元。全區共有7個村鎮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特色村鎮。

——全力提升農業綠色發展能力。奉賢區實施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綠色食品認證率達到30%。2021年綠色食品認證獲證單位147家,261個產品,認證產量10.49萬噸;有機農產品認證4家,4個產品,認證產量193.71噸;地理標志農產品2個。抓好糧食、蔬菜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供應,建設1.4萬畝高標準農田,總投資2.2億元。推動農業資源保護與節約利用,推進農產品生產追溯體系建設,覆蓋率95%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99%以上。推動種源農業,培育自主知識產權優質水稻新品種“美谷2號”,初步完成芳香植物種質資源庫建設,苗圃面積2.2畝,栽種品種130種。促進綠色生態種養結合,建成生態種養示范基地25個,總面積1500畝;建成美麗生態牧場2家,規?;笄蒺B殖場實現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設備100%配備,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率98%以上。

——全力推進農業全產業鏈建設。奉賢區聚焦青村鎮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充分挖掘奉賢黃桃產業資源特色,成立國資、集資、民資三結合的基金和公司。優一產,與科研單位合作,引入優質高產黃桃品種,實現黃桃優質高產,穩產期畝產值提升約15000元。強二產,創新開發黃桃汽水、黃桃啤酒等30余款黃桃深加工產品。2021年農產品加工產量67萬噸,產值66億元,產量同比增長4.7%,產值同比增長15.8%。活三產,拉長農旅營銷鏈,開發“十里桃花”觀光路、生態垂釣等旅游資源,形成了吳房村、吳房有桃等網紅IP,每年吸引休閑旅游10萬人次以上,帶動就業2000余人,大批在外游子返鄉創業。推動糧食深加工和儲存,積極探索以糧食“產購儲加銷”為一體的糧食全產業鏈建設工作。

——全力健全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奉賢區探索“龍頭企業+基地+農戶”“訂單收購+分紅”“土地流轉+就業+分紅”等模式,逐步形成多元利益長效聯結機制。持續打響農村綜合幫扶“百村”(百村實業、百村科技、百村富民、百村誼民)系列品牌,推進“造血”項目建設,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不斷提升綜合幫扶效能,百村實業累計村均分紅615萬元。2021年,全區共培育資產過億村21個,可支配收入超千萬村12個;奉賢區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9298元,增幅11%,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農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連續5年高于城鎮居民。

增動力:深化改革亮點頻現,三產融合增擋提速

近年來,奉賢區致力深化農村改革,形成多個特色亮點:

——持續深化宅基地改革。緊抓“國家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機遇,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提供流轉利用、置換上樓、平移歸并、貨幣化、股權化等多種形式,創新實施“政策超市”,為農民相對集中居住后閑置的房產、結余的資金提供有效增收路徑,成為上海市首創。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發展各具特色亮點的產業融合發展點位、鄉村人才公寓、“青春里”養老社區,相關做法獲中央農辦充分肯定。積極探索“共享宅基”。開展“共享宅基”試點,解決房屋老舊、農戶分戶等實際需求,形成土地共享、建筑共享、收益共享、服務共享、生態共享的“五大共享”模式。

——首創奉賢特色產業融合發展平臺。以農村“三塊地”改革為突破口,堅持聯動新城、鎮域、鄉村“三個空間”,盤活利用閑置集體建設用地、國有建設用地、宅基地,探索將農村土地資源、生態資源與城市人才、產業、資本等高度結合,促進要素雙向流動,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盤活閑置宅基資源,通過股金、租金、稅金聯動,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切實提升集體資產經營能級,實現村可支配收入和村民分紅收益雙提升。2021年,全區鄉村累計落戶企業1894家,稅收8.78億元,同比增長72.5%。

——持續深化國家數字鄉村試點。以創建國家首批數字鄉村試點區為契機,加快信息數據融合,推動數據應用,實現鄉村地區5G網絡全覆蓋,農村地區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100%。開發建設“數字宅基信息系統”。探索推動多元應用場景開發,拓展延伸服務內涵,培育數字經濟業態,加快農業農村數字化轉型。

——持續做好人居環境民心工程這道“必答題”。創新推廣農村人居環境責任區制度,將田水路林宅管理責任落細落實,實現長效管理。結合“面子+票子”雙約束,對于責任區制度落實好的個人與單位進行通報表揚與獎勵。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以工代賑”,加強監管杜絕小微腐敗。用好監管機制、公示制度、投資監理“三把鎖”,確保全過程“公開、安全、規范、有序”。

激活力:“奉賢是個大公園、村村都是度假村”

2022年,奉賢區將進一步厘清并準確把握超大城市鄉村振興特點,充分彰顯鄉村的經濟、生態、美學“三個價值”,瞄準城市繁華、農村繁榮、萬物和諧、人民幸福,鼓足干勁、力爭上游、比學趕超,以鄉村更新推進農村新“三態”建設(業態、形態、狀態),努力實現“奉賢是個大公園、村村都是度假村”的美好愿景,讓廣大農民記得住鄉愁、看得見發展。

這其中,凝心蓄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四個現代化”,成為重中之重:

——優化現代化的布局。一是改善農民居住環境。開展組團式修繕,提高農民居住品質。探索打破村界限制,逐步完成5戶以下零散宅基在保留村內通過插建、打補丁等形式歸并集中。全年完成5戶以下宅基地274個點位684戶的歸并工作。二是用好用足“政策超市”。發揮“政策超市”功效,讓農民自主選擇最符合自身利益的政策產品,做到“總有一款適合你”。各街鎮建立三大公司(宅基地建設公司、經租公司、資產經營公司),加強對宅基地建設、流轉等各環節規范管理。三是打造現代化小鎮。全面盤活撤制鎮社區資源,大力發展撤制鎮社區特色和優勢產業。合理安排社區內集中居住點、社區范圍毗鄰區集中居住點選址,推進農民相對集中居住。

——推動現代化的建設。一是構建完善公園體系。構建郊野公園-綜合公園-社區公園-游園(村級公園)的城鄉一體化公園體系。積極挖掘森林、重要結構生態和重要生態廊道空間資源。新建一批公園綠地,構建“小、多、勻”的公園綠地系統。二是落實美麗鄉村建設。統籌“田、水、路、林、宅”五大要素,系統謀劃、整體推進,不斷提升規劃水平、提升環境品質、提升村容風貌。深入開展人居環境優化工程,打造更優的居住環境、更美的村落形態、更深的文化內涵和更可持續的運作機制。三是推動道路提檔升級。深入開展“美麗街區”創建,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至2022年底,完成全區鄉村道路新建、升級改造全覆蓋。

——植入現代化的功能。實施“三園一總部”、生態商務區建設。利用閑置宅基地,就地改造、就地提升,發展總部經濟;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引進企業總部,推動人才和資本向鄉村逆向流動、匯聚集中。加大鄉村產業招商,吸引世界500強企業、央企、市屬國企、優秀民企等入駐鄉村。圍繞一川煙雨、浦江第一灣等重點區域,加強基礎設施投入建設,完善生態商務區各項功能。大力開展總部招商,全年“三園一總部”落戶企業稅收力爭突破20億元。繼續開展達標升級村創建,爭取2022年五星級村數量大幅增加。

——深化現代化的治理。一是強化鄉村社會治理。持續開展“雙聯雙進”活動,堅持培養與引進相結合、引才與引智相結合,打造人力資源集聚平臺。推進“美麗鄉村·美麗約定”,在鄉村治理中運用積分制、清單制工作。深化“陽光村務工程”建設和村級議事協商制度,推進村委會規范化建設。大力推進“青春里”養老社區建設,打破鎮界、村界壁壘,研究跨區域養老轉換指數。二是加強農村綜合幫扶和東西部協作。完成本年度生活困難農戶動態調整,實現所有建檔立卡生活困難農戶精準幫扶全覆蓋。鼓勵支持駐村指導員扶持相對薄弱村發展。高質量推進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三是切實維護農村社會平安穩定。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鄉村建設,繼續開展全國和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健全矛盾糾紛化解機制。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