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一季度開復工重大產業項目數量同比增長36%
摘要:金普新區金科大連智造科技城項目位于金普新區得勝街道,總投資5.5億元,將打造以“防疫及應急裝備、醫用耗材、智慧醫療終端、康復設備、醫藥制造、健康服務”6大板塊為主的健康科技城。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施文郁報道 今年以來,大連市上下搶先抓早啟動項目建設,特別是“3·14”疫情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克服疫情影響,在統籌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全力推動項目落地開工建設,全市項目建設實現良好開局。這是記者近日在大連市發改委采訪獲悉的。
開復工重大產業項目數量同比增長36%
據介紹,一季度,全市共開復工總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1106個,同比增長26.7%,總投資8907.8億元,同比增長17.5%,其中,復工項目888個,同比增長29.1%;新開工項目218個,同比增長17.8%。總體看,全市項目結構優化步伐持續加快,全市一季度開復工重大產業項目數量同比增長36%,其中,工業項目和服務業項目數量持續保持較快增長,分別同比增長49.8%、33.6%。上述項目中,開復工億元以上重大項目720個,同比增長27.2%,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序時進度48%,超額完成一季度目標任務。
省外實際到位資金586.6億元同比增長39.0%
一季度,全市實現省外實際到位資金586.6億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35.8%,同比增長39.0%。全市全口徑內資簽約項目364個,總投資2413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71個。全市全口徑內資落地項目211個,總投資891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82個。
實際到位外資2.5億美元同比增長31.6%
一季度,全市預計實際到位外資2.5億美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9%,同比增長31.6%。全市全口徑外資簽約項目29個,預計合同外資13.7億美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6個。全市全口徑外資落地項目18個,合同外資3.2億美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7個。
據悉,下一步,大連市上下將進一步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把推動項目建設作為對沖疫情影響的重要抓手。各地區、各部門要切實增加不進則退、慢亦是退的憂患意識,牢牢穩住當前來之不易的項目數量增長勢頭,進一步加大服務保障力度,聚焦項目推進“瓶頸”問題,壓實責任、全力以赴推動更多項目加快落地并開工建設,努力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切實發揮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對穩投資的“壓艙石”作用。
各區市縣新開工項目精彩紛呈
中山區碧桂園·望海中心項目位于東港核心區域,接壤凱丹廣場、達沃斯會議中心及大商城市樂園,項目距離地鐵二號線會議中心盡在咫尺。項目不僅承載東港商業時代潮流,更建有幼兒園、2500平生鮮超市及街道日間托老所,彰顯企業社會責任。該項目總投資16億元,建設周期2022年至2025年。
瓦房店市中天新建年產5萬噸鋰電池負極包覆材料項目位于瓦房店軸承產業開發區三臺片區,占地94265.27㎡,新建廠房4棟,倉庫4棟,化驗室1棟,辦公室1棟,購置5條鋰電池生產線??偼顿Y3億元的該項目建成后可年產5萬噸鋰電池包袱瀝青、碳纖維可紡瀝青及其附屬產品,投產后年產值約9億元、稅收3000萬元、增加就業500人。
瓦房店市龍湯溫泉酒店項目位于許屯鎮龍門湯村,主要建設日式民宿溫泉酒店,一期計劃投資0.5億元建溫泉民宿,二期計劃投資1.5億元建溫泉酒店,總投資2億元。項目建推動瓦房店市溫泉、旅游 、民宿、餐飲產業蓬勃發展。
莊河市遼寧億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產4萬噸黃腐酸鉀項目位于北黃海經開區,主要建設辦公樓、研發樓、廠房及生產線,2022年1月14日簽約,總投資1.3億元。該項目將有效減少秸稈焚燒或堆漚污染、減少化肥農藥用量、增加糧食產量等多重碳減排效應,在雙碳戰略方面意義重大。
金普新區金科大連智造科技城項目位于金普新區得勝街道,總投資5.5億元,將打造以“防疫及應急裝備、醫用耗材、智慧醫療終端、康復設備、醫藥制造、健康服務”6大板塊為主的健康科技城。
長興島經濟區恒力年產160萬噸樹脂項目通過增加高端化工品的產量,實現企業產品結構轉型升級,滿足國家石化產業十四五規劃“高質量”和“高端化”的發展要求,進一步提升我國石化產業安全、綠色、高效發展水平和整體競爭力。長興島經濟區恒力年產260萬噸聚酯項目建設提高了公司聚酯產品的差別化率,增加高端產品的產量,實現企業產品結構轉型升級,滿足國家石化產業十四五規劃“高質量”和“高端化”的發展要求,進一步提升我國石化產業安全、綠色、高效發展水平和整體競爭力。
甘井子區智能產業園基礎設施項目位于甘井子區辛寨子街道轄區內明珠路以北、旅順北路(新星綠城)以南、張前路以西、砬子山村以東區域,占地135.87公頃,總投資42.2億元,主要實施區域內路網、綠化和管網配套工程建設,建設周期2022年至2028年。該項目為滿足規劃建設的大連市甘井子區智能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體系,突出園區比較優勢,完善區域功能,促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引領區域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全市綜合競爭力。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