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出臺一攬子紓困政策,支持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
摘要:通過發揮各級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機構作用,加強督查指導和環境評估,深化企業運行監測和分析研判,強化政策調研儲備,暢通訴求反饋通道,全力推動各項紓困措施落地見效。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崔志強報道 近期,山西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西省加大紓困幫扶力度支持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若干措施》(晉政辦發〔2022〕30號)。4月25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深入解讀《山西省加大紓困幫扶力度支持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若干措施。
山西省小企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薛江炤介紹:今年是山西省市場主體建設年,如何深化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紓困和培優兩手抓,推動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和高質量發展,一直是省小企業局著力思考和謀劃工作的重要方面。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在省財政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稅務局等27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山西省小企業局牽頭起草并提請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加大紓困幫扶力度支持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若干措施》,并同步出臺了山西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方案》,形成“1+1”的紓困培育政策體系,為對接市場主體倍增工程、幫助中小企業渡難關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工作抓手。《若干措施》包括十個方面、35條舉措,體現了四個特性:一是制定政策體現連續性。按照藍佛安省長關于“充分運用好政策,與市場主體倍增措施對接”的批示要求,《若干措施》結合山西省實際,逐條貫徹國辦發〔2021〕45號文件精神,匯集各相關部門助企幫扶有效舉措,借鑒外省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經驗做法,同時及時吸納全國“兩會”關于減稅降費的最新部署,保持了既有財稅、金融、穩崗擴崗等各項政策的連續穩定,加大了為中小微企業紓困兜底的支持力度。
二是幫扶措施體現針對性。《若干措施》既重點聚焦有發展前景、暫時面臨困難的高成長性中小企業、中小工業企業以及民生領域服務型中小企業,同時又面向廣大小微企業,推出紓困資金支持、組合式稅費支持、加大普惠金融供給、用電保供降本、搭建人才供需平臺、清理賬款拖欠等各項舉措,讓政策紅利精準直達最需要扶持的市場主體,讓廣大中小微企業進一步增強應對困難的信心和底氣。
三是促進發展體現指引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既要著眼當前,也要惠及長遠,注重打好助企紓困與激發活力“組合拳”,把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作為提升競爭力的關鍵要素,進一步明確提出鼓勵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通過強化技改資金支持、知識產權支持與應用、聯合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數字化服務平臺應用等8條具體舉措,加快把全省中小微企業的創新活力、內生動力轉化為核心競爭力、市場競爭力。
四是保障措施體現系統性。通過發揮各級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機構作用,加強督查指導和環境評估,深化企業運行監測和分析研判,強化政策調研儲備,暢通訴求反饋通道,全力推動各項紓困措施落地見效。
山西省財政廳副廳長蔡江澤介紹:針對當前中小企業面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省財政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精準紓困、持續惠企的原則,研究制定了涉及資金扶持、減稅降費、融資擔保、政府采購等方面的支持措施,重點從四方面出招發力,幫助中小企業增強發展活力和市場競爭力。
一是加投入。今年,省財政預算安排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5.3億元,較2021年的3億元增長76.7%,同時千方百計統籌技術改造等相關專項資金,拿出更多真金白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助力中小企業紓困解難、創新發展,大力扶持生產經營暫時面臨困難的“專精特新”“小巨人”等高成長中小企業,符合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在“雙循環”中具有發展潛力和競爭力、綠色低碳節能改造的中小工業企業,以及民生領域服務型的中小企業,并積極鼓勵中小企業開展知識產權交易,增強創新實力。
二是減負擔。今年中央實施更大規模的“組合式”減稅降費政策,省財政會同省稅務局不折不扣全面落實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稅、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小微企業減征所得稅、增值稅留抵退稅等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目前,省財政已建立全省留抵退稅庫款保障機制,加強退稅資金調度,已實際退付企業增值稅留抵退稅資金超百億元,為企業提供了強有力的現金流支持。降費方面,省財政在持續清理規范涉企收費的基礎上,主動研究出臺了檢驗檢測收費減免政策,對遭受洪澇災害重大損失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開展特種設備檢驗檢測零收費,盡力減輕企業負擔。
三是紓困難。資金困難是當前中小微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省財政會同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等有關部門,采用貸款貼息、融資擔保等方式,積極引導、撬動更多金融資源流向中小微企業,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困難問題。貸款貼息方面,省財政在中央財政貼息的基礎上加大貼息力度,對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按照貸款合同約定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給予全額貼息;融資擔保方面,進一步降低擔保費率,將中小微企業、“三農”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市場主體的平均擔保費率降至1%以下,各級財政予以保費補貼。
四是拓市場。針對中小微企業市場拓展難的問題,省財政積極落實《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管理辦法》,通過提高預留中小企業份額的方式幫助企業獲得更多的政府采購份額。同時,積極應用采購需求管理、優先采購、價格評審優惠等措施提高中小企業合同比重。
山西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潘躍飛介紹:融資擔保機構特別是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是天然的財政資金“放大器”,是逆周期調節的政策工具,是支持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融資擔保工作。截至一季度末,省再擔保集團在保余額為299.22億元,同比增長155.08%;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19.83萬戶,同比增長239.63%。預計到“十四五”末,全省融資擔保行業在保余額將增加至1500億元、每年增長50%,放大倍數提高至5倍、進入全國第一方陣,擔保費率普遍下降至1%以下,新增撬動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貸款逾2000億元,惠及60余萬戶小微市場主體。
據了解,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重點聚焦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制造業等,這是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委、省政府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的重大決策部署,山西省稅務部門緊緊圍繞“閉環、精準、集約、高效、協同、智慧”十二字工作方針,采取一系列“硬核”舉措,確保各項稅費優惠政策落實落細落到位。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