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報告:出口超預期利用外資增速高,穩外貿穩外資取得成效
摘要:7月份經濟數據在國際貿易和利用外資方面的表現相對亮眼。出口超預期,實際利用外資保持較高增速,穩外貿穩外資政策取得成效。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楊虹報道 日前,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會上,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的范志勇代表課題組發布題為“內生動力培育期的中國宏觀經濟”的報告。報告認為7月份公布經濟數據表現出中國宏觀經濟面臨著階段性反彈,由于解封造成中國經濟進入正軌所創造出的增速上升效應,在全球經濟陷入滯脹或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國宏觀經濟現在正處在一個正常狀態。報告指出,7月份經濟數據在國際貿易和利用外資方面的表現相對亮眼。出口超預期,實際利用外資保持較高增速,穩外貿穩外資政策取得成效。
7月份,中國進出口總額達到16.6%的較高水平,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我國進出口一直保持一個比較高的增長率,甚至超出了疫情之前的情況,這是疫情暴發之后中國經濟的一個比較亮眼的表現。7月份,出口增長率達到23.9%,進口增長率7.4%,從前七個月表現看,進出口總額增長率是10.4%,其中仍然是出口增速高于進口增速,出口是14.7%,進口是5.3%。表中列舉了從2020年之后我國國際貿易的累計順差,同樣截止到7月,今年已經創造的貿易順差超過4800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只有不到3000億元,2000年時只有2000多億元,可以看到國際貿易的順差有一個比較快的積累,這對于穩定整體GDP增長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7月份,實際利用外資用人民幣計價達到7200億元,增長率是17.4%,折合成美元的增長率達到21.8%,整體來看我國利用外資的增長速度還是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特別是一些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利用外資的增長率仍然在30%以上,一些主要的外資來源地國家仍然保持比較高的對華投資,像韓國、美國、德國,這表明在全球經濟困難時期中國經濟仍然保持了一個比較亮眼的表現。所以,對全球的資金仍然具有比較大的吸引力,這代表了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還是保持著比較強的信心。
報告指出,對中國經濟持續的復蘇和增長,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育內生的增長動力,持續依靠政府刺激可以幫我們暫時性渡過難關,但持續性增長仍然來自于民營企業。報告強調,穩就業應該是當下宏觀政策要關注的重點,中長期來看還是要內生性的一種增長動力的培育。
報告提出,高度重視國際經貿環境的變化。一是不要對國際經貿環境的改善有太高的期待,雖然我國的國際貿易和外商投資狀況相對比較有利,但也注意到包括經貿摩擦、金融摩擦、科技摩擦短期難以緩解甚至還有進一步惡化的情況。二是促進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轉變,加強防控工作仍然要加強科學性,平衡疫情防控和經濟復蘇的關系。三是穩供給和擴需求政策雙管齊下,關于供給仍然要持續做好主要能源和糧食供給,在全球市場動蕩的情況下,能夠為宏觀經濟創造一個穩定的環境;總需求政策,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要解決好“六穩六保”與防范金融風險的平衡。
責任編輯: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