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促會:過去十年,年均為中國企業提交海外專利和商標申請8000余件
摘要:過去十年,累計簽發各類商事證書4500萬份,為企業減免申辦費用13.25億元人民幣。RCEP生效以來,簽發相關原產地證書10.9萬份,簽證金額達50億美元。
中國發展網訊 中國貿促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國際商會秘書長孫曉27日在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23次提到“法治”,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法治工作的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貿促會商事法律服務“國家隊”地位更加鞏固,各項工作專業化、國際化、數字化水平顯著提升,服務網更密、朋友圈更大、新賽道更多,在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工作中彰顯了貿促擔當。
一是我們在多元化糾紛解決領域持續發力,金字招牌更亮。新時代的十年間,年度受理仲裁案件從1143件增至4230件,爭議金額從170億元增至1240億元,近五年均突破1000億元,涉外案件占案件總數四分之一,涉及境外152個國家和地區的當事人;年度受理商事調解案件從1800余件增至4800多件,近年來案件數量和標的額雙雙大幅提升。中國國際貿易仲裁委員會獲評全球最受歡迎五大仲裁機構之一。發布64本《“一帶一路”國別法律研究》,創辦《商事仲裁與調解》期刊。
二是我們在服務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上深耕厚植,專業水準更高。中國貿促會專利商標事務所和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被譽為中國知識產權代理界“排頭兵”,涉外專利代理業務全國領先。過去十年,年均為中外申請人在華遞交專利和商標申請4.5萬余件,年均為中國企業提交海外專利和商標申請8000余件,一些案件被最高人民法院、國家知識產權局等評為典型案例,為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完善作出了積極貢獻。
三是我們在經貿摩擦應對中沖在一線,身份優勢更顯。發揮聯系企業緊、海外渠道多、法律資源足的優勢,組織我國工商界積極發聲,先后10次赴美參加301、特別301、232調查聽證會,批駁美不實指控。承辦我國對美加征關稅商品排除工作。建設239個經貿摩擦預警點,首創發布全球經貿摩擦指數報告,填補經貿摩擦量化分析領域全球空白。及時就有關國家和地區歧視性涉華法案堅定發出中國工商界反對“脫鉤斷鏈”的聲音。組織行業企業應對國外對華經貿摩擦案件從無到有,目前累計應對案件已達近百起。
四是我們在國際法律合作方面積極探索,影響力更大。積極履行好作為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觀察員職責。向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國際商會等國際組織推薦數百名專家,中國貿促會專利商標事務所前所長馬浩當選國際保護知識產權協會120年歷史上首位中國籍會長。我們有一批常年簽約的國內外法律律師團隊,成立19個雙邊商事法律合作委員會,為我國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提供法律咨詢和支撐。舉辦“中國仲裁周”“國際調解高峰論壇”等高端論壇。推動成立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與各國增進共識、分享經驗、深化合作,切實服務國際商事主體。推動馬德里-國際商標體系使用中文作為工作語言。
五是我們在助力企業國際化經營上多點突破,業務領域更廣。過去十年,累計簽發各類商事證書4500萬份,為企業減免申辦費用13.25億元人民幣。RCEP生效以來,簽發相關原產地證書10.9萬份,簽證金額達50億美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出具8738份與新冠疫情相關的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合同累計金額約為1226.85億美元。開通貿法通平臺,兩年來咨詢量達27.4萬次。對6500多家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合規風險排查,推動企業合規師成為我國新職業。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