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廣州南沙: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社會組織高質量合作交流平臺

2022-12-20 17:58 中國發展網
粵港澳大灣區

摘要:陳小勇強調,要發揮身處粵港澳這片肥沃土地的綜合優勢,深入分析粵港澳三地社會組織發展規律,推動三地社會組織發展的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探索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社會組織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李國全、記者皮澤紅報道   12月19日,2022粵港澳大灣區(南沙)社會組織合作論壇暨合作創新基地揭牌儀式在廣州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南沙)社會組織合作創新基地正式啟用。廣州市南沙區正加快搭建粵港澳三地社會組織國際化、專業化高端交流合作平臺,進一步凝聚大灣區社會組織發展共識,持續為大灣區建設貢獻獨特力量。

粵港澳大灣區(南沙)社會組織合作創新基地揭牌儀式

據了解,本次活動在廣東省民政廳、廣東省社會組織管理局和香港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澳門特區政府社會工作局及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民政部門支持下,由廣州市民政局、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指導,廣州市社會組織服務交流中心、廣州社會組織研究院、廣州市社會組織聯合會、廣州市南沙區社會組織聯合會主辦,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提供戰略支持。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廣東省民政廳、香港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澳門特區政府社會工作局、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和南沙區政府領導先后致辭。來自粵港澳三地的領導、專家學者和社會組織代表齊聚一堂,圍繞“激發社會組織活力 共建國際一流灣區”主題,分享實踐經驗,深入交流探討。

立足灣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社會組織合作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以來,粵港澳三地社會組織的交流合作進一步深化,取得了一系列積極成果。論壇設置了粵港澳大灣區社會組織典型合作案例展覽,圖文并茂地展示了粵港澳社會組織在搭建交流學習平臺、聯合培養專業人才、開展社會服務協作、推動科技創新、助力經貿發展、促進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廣東省民政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中明確指出,要加強社會組織能力建設,推動社會組織積極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近年來,廣東省各地積極支持成立了一批以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社會融合、文化交流等為宗旨的社會組織,發揮各自優勢,積極促進和引導社會多元力量參與大灣區建設。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是由著名學者鄭永年教授擔任理事長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致力于大灣區知識創新和專業的政策研究;廣州市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文化促進會打造品牌活動“灣商大會”,并加強港澳青年創業與實踐基地建設,為粵港澳青年搭建創新創業平臺。

在搭建交流學習平臺方面,從2019年開始,廣州社會組織研究院聯合大灣區樞紐型社會組織、社會智庫等持續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社會組織合作論壇。廣州市慈善會參與發起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社會責任影響力暨廣州公益慈善盛典”。深圳市馬洪經濟研究發展基金會聯合深圳市前海金融創新促進會等單位,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峰會。

在推動人才發展方面,廣東省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助力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勞動爭議聯合調解中心廣州(琶洲)速調快裁服務站。廣州市社會組織聯合會與香港金融管理學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舉辦廣州市社會組織負責人赴港研修班。珠海市社會工作協會積極參與制定《港澳社工來珠海市執業管理辦法(試行)》,協助開展港澳社工執業備案工作。

在促進經濟領域合作交流方面,行業協會商會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江門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與澳門江門青年會共同舉辦“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企業家交流活動”。中山市家具商會與深圳市家具行業協會合作組織開展“家具品質賦能活動”。封開縣農村電子商務協會與華南農業大學等機構啟動南藥、鮮食玉米種植項目,創立以粵封農場為主的數字農業共同體。

在社會服務協作方面,香港知名社會福利機構在廣州參與發起或合作成立了一批社會服務機構,通過引入和應用香港成熟的專業社會服務模式,在養老服務、殘疾人康復和家庭服務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在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深圳市羅湖區成立了“跨境學童服務中心”,持續服務跨境學童及家庭,成為深港融合發展的成功典范。新家園社會服務中心開展 “雙城生活記”移居人士支援項目、“廣東計劃”項目、“筑夢灣區青年家園項目”等項目,在深圳開啟新家園港澳長者內地安老服務中心試運行,致力為移居人士和在內地生活港人提供優質社會服務。

澳門多個社會組織在廣東依法設立辦事處,例如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廣東辦事處、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廣東辦事處、澳門婦女聯合總會廣東辦事處等,引入澳門專業社會服務理念和模式,并與珠海多個社會組織開展緊密合作,有效促進大灣區社會福利事業的協同合作創新,助力推動“琴澳一體化”的加速發展。

澳門特區政府社會工作局局長韓衛指出,自回歸祖國以來,在澳門特區政府與社會組織共同合作下,澳門的社會福利事業朝著專業化、創新及可持續的發展方向高速前進,并且因應社會及經濟的變化和居民的實際需要,開拓多元化服務,體現一國兩制的優勢。

在助力科技創新及青年雙創方面,廣州市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與廣州市南沙區合作共建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與廣州市科技進步基金會聯合承辦2022香港科大百萬獎金(國際)創業大賽。佛山市順德區創新創業公益基金會與順德區大灣區辦合作共建 “粵港澳大灣區和創空間”。東莞市科技人才發展促進會與香港科技園等合作參與開展IDM²硬件開發加速計劃。

粵港澳三地青年發起成立廣州市南沙區港澳青年五樂服務中心,搭建南沙港澳青年服務平臺,樹立南沙港澳服務工作品牌,服務港澳青少年在大灣區的求學成長、就業生活、創業發展等多元需求。

香港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指出,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致力鼓勵香港青年多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學、就業、創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所帶來的戰略機遇。

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粵港澳社會組織同樣展現了應有的擔當和作為。2022年3月,當香港爆發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時,廣東省鐘南山醫學基金會、廣州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廣州市穗港澳青少年交流中心等一批大灣區社會組織共同開展“穗港連心 青年有為”馳援香港抗疫活動,充分展現出穗港兩地團結一心、守望相助的精神。

 建設基地,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平臺

粵港澳大灣區(南沙)社會組織合作創新基地堅持助力打造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秉承“區域合作、開放融合、創新共享”理念,創新社會組織合作模式,建立大灣區社會組織“一站式”服務機制,設立決策咨詢委員會、共建單位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及秘書處四大核心部門,構建傳播展示、交流合作、培育發展、項目對接、智庫研究、綜合事務六大功能版塊,聚集社會組織勢能,為促進大灣區經濟發展、繁榮社會事業、創新社會治理、擴大對外交往等發揮積極作用。

廣東省民政廳副廳長、省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莊侃指出,要弘揚改革創新精神,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創造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南沙經驗,不斷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南沙)社會組織合作創新基地建設,探索灣區社會組織創新發展聯動機制。社會組織要發揮資源聚集、專業優勢和平臺建設作用,為灣區經濟社會建設增添新動力;要積極參與公共服務、強化民生保障、完善協商民主,創新“五社聯動”機制,為灣區創新社會治理注入新活力;要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智庫等加強合作,為灣區建設凝聚強大的智力支撐。

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一級調研員李又文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南沙)社會組織創新合作基地在南沙創享灣正式揭牌,這是廣州社會組織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工作平臺,也是未來廣州社會組織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的示范樣板。廣州社會組織要找準定位和發力點,努力在助推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中出新出彩,彰顯作用;要緊抓這一重大機遇,在養老服務、社會救助、社區服務、社會工作等民政公共服務領域,積極探索,不斷推進和深化穗港澳社會組織的合作與交流。

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劉小潼指出,社會組織通過集聚社會力量、發揮專業影響力和民間外交功能,可借硬聯通上“軌道上的大灣區”加速成型勢頭,在軟聯通上不斷推動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深化、粵港澳優質生活圈建設。她期待在各級黨委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南沙區努力成為國際一流社會組織發展聚集區,為粵港澳社會組織交流發展提供強勁動力,推動粵港澳社會組織合作發展邁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

 協同發展,為建設國際一流灣區作出社會組織新的貢獻

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這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指明了新的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副局長陳小勇指出,社會組織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找準自身發展定位,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維護國家安全等工作中更加重要的作用。陳小勇強調,要發揮身處粵港澳這片肥沃土地的綜合優勢,深入分析粵港澳三地社會組織發展規律,推動三地社會組織發展的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探索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社會組織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

《南沙方案》的出臺為粵港澳大灣區社會組織合作發展創造了廣闊空間。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教授黎熙元認為,社會組織在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臺中可承擔服務企業、服務政府、服務本地居住和工作的港澳居民和青年創業者、服務外向聯通等功能。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周林生認為,在南沙加快建設粵港澳重大合作平臺的背景下,灣區社會組織一方面要強化自身能力建設,增強其服務社會、建設社會的能力;另一方面,灣區社會組織發展要本著“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要求,創新發展、引領發展。

在圓桌對話環節,來自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等地的社會組織代表圍繞論壇主題,就社會組織在推動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中的定位、粵港澳社會服務協同合作、樞紐型社會組織的橋梁作用發揮等內容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為粵港澳大灣區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