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賡續“紅色”血脈 文旅融合促發展

2022-12-22 11:26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文旅融合 革命老區

摘要:革命老區是我國寶貴的紅色文化基因庫,老區精神為現代化建設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通過對口合作,共同傳承弘揚紅色文化,搭建發展平臺,優勢互補,必將塑造“1+1>2”的新典范。

本報記者 | 田新元

近日,由上海市中共一大紀念館推出的全國首個以“偉大建黨精神”為主題的大型特展——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專題展正式走進福建省三明市。展覽深入挖掘三明地區紅色文化資源和感人故事,對蘇區精神、長征精神等進行內容再創作,針對性地融入蘇區標語、紅軍長征出發地等三明紅色元素,引發觀眾強烈情感共鳴。

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專題展走進三明,是落實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的一個縮影。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明確,20個革命老區重點城市與發達地區部分城市建立對口合作關系,包括三明市與上海市、江西省贛州市與廣東省深圳市、福建省龍巖市與廣東省廣州市、陜西省延安市與江蘇省無錫市、山東省臨沂市與濟南市等,助力革命老區與東部城市發揮比較優勢,在互惠互利中實現共同發展、協調發展。

挖掘紅色文化資源

為促進革命老區和東部地區共同發展、協同發展,對口合作城市將從傳承弘揚紅色文化,銜接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等5方面展開合作。其中,關于如何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工作方案》明確,結合對口合作,把革命老區紅色資源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積極支持赴革命老區重點城市開展學習交流,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傳承弘揚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等偉大精神。鼓勵共同開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共同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共同搭建紅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平臺,合作促進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加強革命老區紅色遺址保護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紅色文化傳承項目及載體,規范有序開展以紅色文化傳承為主題的研學實踐活動,建設紅色旅游目的地。

“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1930年,毛澤東同志率領紅四軍,途經三明市時寫下《如夢令·元旦》,盛贊這片土地。

三明的紅色歷史可以用“一區三地”概括:中央蘇區的核心區、中央紅軍長征的出發地、紅旗不倒的革命根據地、偉人革命的重要實踐地。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曾在這里留下過光輝的足跡。

三明市寧化縣是著名的中央蘇區縣和紅軍長征出發地。在寧化縣革命紀念館里,有一份油印的、已經泛黃的《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這是國家一級革命文物,是全國現存的唯一一本保存完整、刻版印刷的軍用號譜培訓教材。在通訊設備不發達的戰爭年代,發布命令、指揮戰斗、振奮軍威、聯絡工作,都是通過嘹亮軍號來傳達,其作用不亞于“密碼本”。

上海市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有著優良紅色傳統和育人資源。上海市頒布實施《上海市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條例》,這是全國首部紅色資源相關地方性法規。目前,上海市已梳理出612處重點舊址、遺址、紀念設施類紅色資源,以及236件(套)重要檔案、文獻、手稿、音像、實物類紅色資源,形成了首批紅色資源候選名錄。

今年以來,上海與三明在紅色文化傳承弘揚方面多次“牽手”。10月,上海廣播電視臺旗下的東方廣播中心“話匣子”、阿基米德(上海)傳媒客戶端,同步播出50個三明紅色歷史故事,感人至深的情節令人久久難以忘懷。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專題展將上海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和三明的紅色資源優勢有機融合,把紅色精神盛宴送進三明各地,也是推動兩地革命紀念館結對共建走深走實的重要途徑。

龍巖市長汀縣是原中央蘇區的核心區和經濟中心,有“紅色小上海”“紅軍的故鄉”等美譽。長汀縣整合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新建瞿秋白烈士紀念館、何叔衡紀念館、楊成武將軍紀念館等10多處革命紀念設施。

創新紅色旅游模式

紅色旅游發展模式如何創新?

“目前,以觀光看景為主的旅游已經難以滿足游客需求。我們打造的沉浸式實景小院演出,利用當地人文歷史資源,加入演藝元素,使紅色文化和旅游有機結合,體現生態之美和人文之美。”臨沂市沂南縣文化館負責人說,沉浸式實景小院演出助力景區提升以文促旅的業態,豐富景區文化內涵,讓景區真正在當前文旅融合發展的層面上做到了“有聲有色”,傳承沂蒙精神,講好紅色故事。

《臨沂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明確要求,推動紅色教育、文化旅游和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紅色+鄉村”“紅色+文創”“紅色+民俗”等紅色旅游復合型產品?!陡伯a黨走》《一碗米粥》等沉浸式演藝產品,滿足了廣大游客對紅色文化旅游和歷史傳統教育的雙重需求,是對創新紅色旅游發展模式的一個有益探索。

作為沂蒙精神的發源地,臨沂市高度重視紅色旅游發展,采取“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搭建起公平、高效、開放的紅色文旅發展平臺,致力于把臨沂市打造成為“沂蒙精神研究的聚集區、紅色基因傳承的標志區、紅色文化弘揚的示范區、紅色文創孵化的先行區”,從而唱響“紅色沂蒙山、夢想臨沂城”紅色文旅品牌。

濟南、臨沂交往密切,“親情沂蒙·紅色臨沂”文化旅游推介會多次在濟南成功舉辦,臨沂的紅色旅游、鄉村旅游、溫泉旅游產品深受濟南市場青睞。濟南、臨沂兩市也互為重要的客源市場,文化旅游產品具有較強的差異性和互補性,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

三明市利用旅游、生態資源優勢主動對接上海旅游市場,以泰寧為重點規劃建設“環大金湖旅游度假區”,吸引上海文旅企業或投資基金投資經營。泰寧文創基地命名掛牌了“上海職工療休養基地”,上海錦江集團、三明城發集團、泰寧縣政府三方已共同簽署共建泰寧錦江國際度假酒店合作協議。

贛州旅投集團與深圳華強方特文化科技集團共同投資打造的方特東方欲曉主題公園是“方特”系列品牌在國內打造的首個紅色文化景區,衍生和發展了紅色旅游、人文景觀旅游、研學旅游等新業態。該項目極大地提升了贛州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開創了紅色培訓新課堂、紅色旅游新體驗。

贛州市正大力弘揚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對標全域旅游,以發展紅色旅游為載體,深挖紅色資源,講好初心故事,加強紅色教育,深化區域合作,努力建設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和全國著名的紅色旅游目的地。

龍巖市開展了“百萬老廣游龍巖”活動,給予廣州居民龍巖市民禮遇,并成功舉辦了首批千人團接團儀式和“紅色古田養生龍巖”文旅推介活動。龍巖、廣州兩地旅行社和景區協會還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將依托兩地良好的政策優勢,在設計特色文旅線路、客源互送、市場營銷等方面加強合作,共同開拓文旅市場。

促進協作共同發展

太湖情深、延河水長,無錫延安一線牽。7月1日,無錫—延安航線首航航班滿載乘客,從太湖明珠無錫飛往革命圣地延安,開啟無錫延安東西部協作、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的新篇章。

早在1997年5月,無錫與延安就確立了東西部對口協作關系。兩市在產業合作、勞務協作等方面取得了眾多務實成果,累計完成扶貧協作援建項目973個。

親上加親,好上加好。今年,國家部署安排東部部分城市與全國20個革命老區重點城市開展對口合作工作,無錫與延安再次納入對口合作名單,開啟協同發展、共同富裕新篇章。

深圳、贛州兩市共同起草了《深圳市與贛州市對口合作實施方案(2022-2026)》,明確了到2026年的工作目標和七大領域23項重點任務,力爭將深贛對口合作打造成為“特區+老區”合作的全國范例。

贛州市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深圳與贛州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商緣相連,兩地經貿往來、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當前,深贛對口合作為深贛兩市尤其是為贛州帶來重大歷史機遇。希望雙方進一步深化兩地交流合作,加強優勢互補,特別是在建立深贛對口合作聯席會議制度、兩市區縣和重點園區建立結對合作關系、開展干部雙向掛職交流等方面共同發力,加快促進多層次寬領域互惠互利。

上海市印發《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傳承弘揚紅色文化、推動文旅康養發展等5個方面重點任務,提出加大與安徽省六安市、福建省三明市對口合作工作力度,到2030年,在紅色文化傳承、基本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和綠色低碳發展等方面取得一批階段性成果,推動實施一批引領性合作項目,建立一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對口合作政策體系和保障措施,探索形成示范性對口合作經驗做法,同對口合作地區攜手打造新時代對口合作典范,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革命老區是我國寶貴的紅色文化基因庫,老區精神為現代化建設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通過對口合作,共同傳承弘揚紅色文化,搭建發展平臺,優勢互補,必將塑造“1+1>2”的新典范。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