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寧吉喆: 依靠體制創新加快綠色轉型,合作增強全球可持續發展能力

2023-02-28 14:55 中國發展網
可持續發展 綠色低碳 國際合作

摘要:當前推進可持續發展,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大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依靠體制創新加快綠色轉型,合作增強全球可持續發展能力。

中國經濟導報訊  記者楊虹報道  日前,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江蘇省發展改革委、無錫市人民政府指導,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報告課題組、無錫市發展改革委共同主辦的“雙碳”戰略背景下可持續發展論壇暨《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報告(2022)》藍皮書發布會在江蘇省無錫市召開。會議以“綠色新‘錫’望,和諧促共生”為主題,匯聚來自政府部門、智庫、高校、企業、金融機構、外國在華商協會的數十位重量級專家學者和業界代表,共同探討新時代中國可持續發展路徑,助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新實踐。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原局長寧吉喆與會表示,此次可持續發展論壇暨《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報告(2022)》在太湖明珠江蘇無錫召開,體現了無錫市走在全國可持續發展的前列,體現了江蘇省委省政府和國家有關部門與單位對綠色發展的重視,具有很大意義。改革開放近45年來,我國實行環境保護、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取得了顯著成效。2022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7萬美元,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生態環境保護也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污染防治攻堅向縱深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當前推進可持續發展,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大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依靠體制創新加快綠色轉型,合作增強全球可持續發展能力。

重慶市原市長、研究員黃奇帆指出,“雙碳”目標的實現對中國未來有根本性的、戰略性的、革命性的偉大意義,要準確把握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路徑和方向,優化清潔能源生產力布局;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形成清潔能源產業鏈集群,構建綠色低碳工業體系,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等戰略新興產業,加快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河南省原副省長張大衛表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之一和重要內容。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加強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的協作,為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倡議提供更多的創新思路和解決方案。

江蘇省政協副主席張樂夫在致辭中表示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我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江蘇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必然要求。期盼與會各方深入溝通探討,攜手推進“雙碳”戰略背景下可持續發展的江蘇模式、無錫樣本。

無錫市人民政府市長趙建軍指出,近年來,無錫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強富美高”新無錫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逐漸成為了基礎雄厚的產業重地、活力澎湃的創新熱土和宜居宜業的生態福地。未來,無錫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積極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加強綠色技術供給,加快低碳企業、近零碳園區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無錫全面邁入綠色低碳發展“快車道”。

會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部長、博士后站主任張煥波,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院中國項目主任可持續發展與政策管理項目副主任郭棟等專家學者對可持續發展藍皮書進行了成果發布與解讀。

張煥波指出,國家級可持續發展指標評價體系數據驗證結果顯示,2015-2020年,中國可持續發展水平呈現逐年穩定提升的狀態,經濟實力明顯躍升,社會民生切實改善,資源環境狀況總體提升,消耗排放控制成效顯著,治理保護效果逐漸凸顯。省域可持續發展指標評價體系數據驗證結果顯示,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廣東省、重慶市、福建省、天津市、江蘇省、云南省和海南省排名前10。江蘇省在可持續發展綜合排名中位列第8,在“經濟發展”方面優勢明顯,排名第5。

郭棟表示,城市是最節約的生活方式的提供者,也是創新和就業的溫床,往往是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根源所在。中國101座大中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數據驗證結果顯示,可持續發展水平排名前10位的城市為杭州、南京、珠海、無錫、北京、青島、上海、廣州、長沙、濟南。其中2022年城市可持續發展綜合排名中,無錫市排名從2018年的第7位躍升至第4位,成為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引領者之一。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