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數字經濟”發展進入了全面總動員階段,通信業肩負著怎樣的使命?

2023-03-10 14:07 中國發展網
數字經濟

摘要:2023年上海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而且明確了今后五年的目標,“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8%,數據要素全域賦能、生產生活全面轉變初步實現,國際數字之都建設形成基本框架?!?/p>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繆曉琴上海報道 2017年至今,“數字經濟”在其中六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從2017年“促進數字經濟加快發展”,到2023年“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每年對“數字經濟”的表述都在不斷變化演進,在一些業內專家看來,表述的變化意味著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進入了全面總動員的階段。

2023年上海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而且明確了今后五年的目標,“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8%,數據要素全域賦能、生產生活全面轉變初步實現,國際數字之都建設形成基本框架。”

在數字經濟發展進入全面總動員之際,上海電信肩負起新的使命,充分發揮自身云網融合優勢,為城市夯實數字底座,為千行百業提供核心生產力,在此基礎上積極助力上海推進經濟、生活、治理全面數字化轉型,同時發揮網信安全“國家隊”作用,筑牢數字安全屏障,推動上海加快速度奔向“國際數字之都”。

夯實數字底座  

開創先河推動“全城上云”

無論是數字經濟發展,還是數字中國拔地而起,離不開厚實的“底座”。

數字時代的底座,正從以連接為主的網絡基礎設施向云網融合的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加速演進。這一特征,實際上在2021年10月18日中央政治局就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進行第34次集體學習時就已明確,要“加快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

也就是說,云網融合已成為數字信息基礎設施的核心特征。在工信部發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和上海市發布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發展“十四五”規劃》中,都明確表示,要加快骨干網絡向以云計算數據中心為核心的云網融合架構演進。

當下,云和網正從過去的獨立走向融合,各行各業從“上網”紛紛演進到“上云”。對于城市來說,亦是如此,上云,才能更好擁抱數字時代。

上海正在布局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四大新賽道,城市治理需要更加科學化、精細化,市民生活也需要更智能化的惠民應用。在這背后,需要有更靈活、更智能的響應和承載能力,剛性有余、靈活不足的傳統網絡日益“力不從心”。

中國電信是全球最早提出云網融合發展理念的電信運營商,多年來持續深入推進,現在正進入云網融合3.0階段,全面推進“云、網、數、智、安”等多要素的統籌建設與協同布局,加快云網一體化建設。

基于云網融合3.0框架,上海電信率先展開了一場重塑城市數字化底座的“革命”,在上海這座全球性國際大都市打造國內首個“全城上云”的城市級云網。

去年,上海電信發布了智云網絡,利用自主可控的軟件定義、云原生、人工智能、內生安全等新技術,通過軟件化、云化和服務化,形成固移融合、云網融合、IT/CT融合的新型云網架構,實現云網邊端安一體化的綜合性智能化信息基礎設施。

智云網絡打破了傳統網和云的邊界,其技術架構是全國首創、上海專屬,技術內涵更是業內領先,為上海國際數字之都建設提供了豐富的可能性和巨大的想象空間。

據了解,上海智云網絡已具備百萬級用戶的接入覆蓋能力。承載于上海智云網絡之上的新一代寬帶——“云寬帶”,打破了傳統寬帶里網和云的邊界,實現了“光寬帶”向“云寬帶”的創新演進。上海電信年內計劃開通500萬“云寬帶”用戶。

貢獻澎湃算力

為千行百業提供核心生產力

云網融合構建了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底座,算力則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生產力,對數字經濟和GDP增長的拉動作用日益明顯。相關數據顯示,1%算力規模的增長,可以帶動0.4%數字經濟的增長,以及0.2%GDP的增長。

加快推動算力發展,成為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和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曉紅認為,算力是數字經濟時代中最核心的生產力之一,如何充分發揮我國人工智能規模市場和新型舉國體制優勢,促進算力資源的供需對接,培育算力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是算力服務發展的關鍵。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表示,工業經濟是電力經濟,數字經濟是算力經濟,算力是衡量經濟發展的新尺度,“今天的數字化就相當于百年前的電氣化。就如同百年前的電力,算力會成為國家的核心基礎設施,再次激發創新能力。而今天提供算力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云計算。”

作為建設國際數字之都的主力軍,上海電信不僅助力上海構建泛在賦能、智能協同、開放共享的數字底座,而且積極助力打造上海人工智能高地,為千行百業提供核心生產力。

去年7月,上海電信在運營商中率先發布“公共算力服務”,成為國內首個推出算力基礎設施服務的電信運營商。企業無需投入算力建設,就像使用電力一樣,只要輕輕一擰“開關”,就可以獲取上海電信提供的算力資源和無處不在的公共算力服務,從而使千行百業可以高效率、低成本獲得核心生產力。

上海電信提供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等多種類型的服務,支持跨區域的算力網絡實時、靈活調度,實現算力、網絡、存儲資源云網融合一體化運營服務。

與此同時,上海電信不斷加強新型智能算力數據中心布局,先后動工打造臨港、青浦兩大新型智能數據中心。其中,臨港算力平臺項目一期建設內容包括全球數據樞紐平臺、國際國內通信樞紐、海纜登陸站、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臨港節點、天翼云核心節點、公共云算力中心等,通過強大的算力平臺,提供公共算力服務,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據悉,上海電信正加快建設臨港1.35萬個機架,預計6月起逐步提供能力。

就在不久前,上海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務平臺正式揭牌投入,上海電信與信通院云大所、上海超算中心、云賽智聯等企業和機構聯合發起《上海算力網絡發展倡議書》,推進上海算力網絡關鍵共性技術突破和創新,構建開放、包容、持續、健康、協調發展的創新生態,全面支撐城市數字化轉型。

推動智慧轉型

加快奔向“國際數字之都”

借力云網融合,上海電信一手著力構建全球領先的新一代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夯實城市的數字底座,一手大力推動算力供給體系建設,為千行百業提供數字時代的核心生產力。在此基礎上,上海電信積極助力上海推進經濟、生活、治理全面數字化轉型,向著“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不斷邁進。

在深化經濟數字化轉型方面,2023年上海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智能工廠領航行動”、“推進數字商圈、數字商店建設”等。

在上海電信助力下,越來越多企業奔跑在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大道上。去年4月疫情防控嚴峻時期,位于上海松江的偉本智能機電(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借助上海電信提供的云電腦、云專網業務,讓工程師可以遠程調試和維護設備,采購人員可以遠程訪問公司內網登錄ERP、PDM等系統進行物料注冊下單、修改設計圖紙等,迅速實現整個工廠的復工復產,而且分支機構、子公司之間保持數據連通。上海電信深入制造業場景,提升了工廠數字化生態環境。

在深化生活數字化轉型方面,上海提出要“推動構建精準、普惠的數字生活服務體系”、“著力消除‘數字鴻溝’”等。

就在一周多前,上海電信發布了以“一亭一號一網”為基礎的“智慧守滬”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將數字公話亭、114助老熱線、魔都在線等與云端服務融合,在底層通過共享服務的能力進行鏈接,構筑全場景智慧助老模式,為彌合“數字鴻溝”貢獻出“上海方案”。

以其中的“一網”魔都在線為例,它正是上海電信云寬帶的典型應用,是基于云寬帶云邊協同的特點和云網關靈活控制的能力而打造出的隨開隨用、用戶自主、內容驅動的應用型寬帶模式,在“大內網”一側滿足市民“醫食住行”等數字民生需求。

在深化治理數字化轉型上,上海電信加大12345市民服務熱線數字化轉型力度,擴大數字服務渠道、擴展智能化應用和提升數據分析能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實際上,云網融合技術正在滲透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比如基于“視頻+AI”功能,在餐飲行業打造“明廚亮灶”,一旦攝像頭監測到廚房人員存在抽煙、未戴口罩等違規行為,就會自動告警,及時推送給商戶和監管部門,從而讓食客吃得更放心。在沿街馬路,“視頻+AI”一旦發現商戶存在占道經營、亂堆亂放等違規現象就會自動告警,助力監管部門第一時間處理。在禁止野游的河道水道,“視頻+AI”若是識別出游人違規下河,就會發出告警,勸說對方離開。這樣的場景,在上海越來越普遍。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