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印發 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國家水安全

2023-05-30 12:51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國家水網

摘要: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貫徹落實好《規劃綱要》,需要部門協同、上下聯動,需要通盤考慮、分區施策,需要全力以赴、苦干實干,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打造一個高質量、高標準、強韌性的安全水網。

本報記者 | 成靜

兩年前的初夏時節,河南南陽,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水波浩蕩。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南水北調工程并在南陽主持召開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深刻指出:“水網建設起來,會是中華民族在治水歷程中又一個世紀畫卷,會載入千秋史冊。”

同樣是初夏時節,國家水網建設又傳來了令人振奮的新消息。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了《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要基于哪些考慮?國家水網是什么?怎么建?《規劃綱要》作出了明確回答。

統籌解決“四水”問題  有效保障國家水安全

國家水網是國家基礎設施體系的重要組成,是系統解決水災害、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問題,保障國家水安全的重要基礎和支撐。

自古以來,我國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豐,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從時間上看,我國一年中六七成的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的三四個月內。從空間來看,北方地區以占全國18%的水資源量支撐了64%的國土面積、64%的耕地、46%的人口和45%的經濟總量。一些地區經濟社會用水超過水資源承載能力,導致河道斷流、濕地萎縮、地下水超采等生態問題。特定的地理氣候條件決定了我國水旱災害多發頻發,近年來受氣候變化影響,極端天氣事件呈現趨多趨頻趨廣趨強態勢。

善治國者必善治水。加快構建國家水網,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國家水網規劃建設。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深刻剖析我國面臨的新老水問題,提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新思路。2021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對加快構建國家水網提出明確要求。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我國缺水且水資源分布很不均衡,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把水資源問題考慮進去。

黨中央、國務院印發《規劃綱要》,對推動構建現代化水利基礎設施體系,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國家水安全,支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水利部部長李國英強調,統籌解決水災害、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問題,需要加快構建國家水網,加強水資源科學配置,解決水資源空間不均問題,增強水資源調控能力和供給能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需要系統謀劃水資源優化配置格局,發揮水資源綜合效益,既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用水需求,又實現“還水于河”,修復保護河湖生態;需要加快完善水利基礎設施體系,推動建設高質量、高標準、強韌性的安全水網,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障經濟社會平穩健康安全運行。

從未來發展看,一方面,在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下,我國水資源系統的脆弱性和不確定性還可能進一步加大;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對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可見,在《規劃綱要》指導下,加快構建國家水網,是水利領域防風險、保安全、護生態、促發展的迫切需要。

全面加強頂層設計  錨定水網建設目標

國家水網到底是個什么“網”?《規劃綱要》明確,國家水網是以自然河湖為基礎、引調排水工程為通道、調蓄工程為結點、智慧調控為手段,集水資源優化配置、流域防洪減災、水生態系統保護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體系?!兑巹澗V要》還明確提出,國家水網的建設目標是“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

李國英表示,這24個字的國家水網建設目標,系統回答了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水網、怎樣建設國家水網的問題。錨定國家水網建設目標,重點從“綱”“目”“結”三個方面,加快推進國家水網建設。一是構建國家水網之“綱”。以大江大河干流及重要江河湖泊為基礎,以南水北調工程東、中、西三線為重點,科學推進一批重大引調排水工程規劃建設,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二是織密國家水網之“目”。加快國家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與區域重要水資源配置工程的互聯互通,推進區域河湖水系連通和引調排水工程建設,形成城鄉一體、互聯互通的水網格。三是打牢國家水網之“結”。加快推進控制性調蓄工程和重點水源工程建設,綜合考慮防洪、供水、灌溉、航運、發電、生態等綜合功能,加強流域水工程聯合調度,提升水資源調控能力。

國家水網與傳統水利基礎設施有什么區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指出,國家水網建設,要推動各類水利工程逐步由點向網、由分散向系統發展,全面提升水網系統性、綜合性、強韌性。加強河湖水系和人工基礎設施融合發展,提高水資源調配能力和供水保障程度,促進洪水資源化利用。加強水網數字化建設,完善水網監測體系,提升調度智能化水平,實現物理水網與數字水網深度交互融合。加強水利與農業、能源、交通、生態等相關產業協同發展,實現國家水網與其他基礎設施網絡緊密銜接。

惠澤億萬群眾  國家水網建設加快推進成效明顯

近年來,國家水網建設加快推進并取得明顯成效。水利部副部長王道席介紹,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工程2022年開工建設,拉開了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帷幕。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工程于2022年順利開工,引江濟淮一期、鄂北水資源配置等一批重大引調水工程建成或實現重要節點目標。

隨著國家水網建設加快推進,水利基礎設施網絡效益不斷提升。引江補漢工程,連通三峽水庫和丹江口水庫的補水工程,建成后可將南水北調中線年調水規模由95億立方米提高至115億立方米。引江濟淮一期工程是溝通長江、淮河的重大戰略性水資源配置工程,將在保障城鄉供水、發展江淮航運、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顯著的綜合效益,惠及皖豫兩省15個市5100萬人口,經過歷時6年的施工建設,2022年底實現試通水試通航的目標,目前正全力推進工程掃尾工作,為年內正式通水通航奠定堅實基礎。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從西江引水到湛江,覆蓋人口達1800多萬,將從根本上解決粵西地區4個市缺水問題?;春尤牒K蓝诠こ蹋瑢⑦M一步擴大淮河下游洪水出路,使洪澤湖防洪標準由100年一遇提高到300年一遇。

此外,省級水網規劃建設工作也在有序推進中,廣東、浙江、山東、江西、湖北、遼寧、廣西等7個省份作為第一批省級水網先導區開展先行先試工作。市縣水網、農村供水、灌區現代化建設改造加快推進,全力打通水網"最后一公里"。國家發展改革委農經司司長吳曉介紹,目前全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已達到10.44億畝,占耕地總面積的54%,生產了全國75%的糧食和90%以上的經濟作物,為"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奠定了堅實基礎。"十四五"期間,將開展120多處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預計可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約8800萬畝,新增年節水能力約70億立方米。同時,以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為重點,結合國家骨干網水源工程和輸配水工程,新建一批節水型、生態型灌區。

供水保障能力提升、水旱災害抵御能力提高、河湖生態環境復蘇的喜人變化表明,日臻完善的國家水網,不僅支撐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也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讓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高標準高水平推動水網高質量發展

由于我國水問題的復雜性和治水的艱巨性,與構建現代化高質量基礎設施體系要求相比,國家水網總體格局尚未完全形成,水網建設仍然任重道遠。

近期,國家水網建設將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完善水資源配置和供水保障體系方面,大力實施引江補漢、引江濟淮、滇中引水等重大引調水工程的同時,加快推進滇中引水二期、河北雄安干渠、甘肅白龍江引水等水網骨干工程前期,力爭早日開工建設。二是完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方面,積極推進黃河古賢、黑山峽和珠江洋溪等一批控制性水庫開工建設,全面推進大江大河大湖堤防達標建設,加強河道整治,加快實施中小河流系統治理,加快推進蓄滯洪區建設,著力提升流域防洪智能化水平。三是完善河湖生態系統保護治理體系方面,將強化河流生態流量監管,深入推進母親河復蘇行動,實施重點河湖、濕地生態補水;拓展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成效,全面推進三江平原、西遼河流域、汾渭谷地等重點區域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加大長江上中游、黃河中上游、東北黑土區、西南巖溶石漠化區、三峽和丹江口庫區等重點區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強江河湖泊水源涵養。

國家水網重大工程涉及水資源綜合利用、征地移民、生態環境保護、水事關系協調等復雜問題,如何把這些項目謀劃好?對此,趙辰昕強調,將遵循"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論證原則,統籌平衡流域區域建設需求,堅持水資源節約保護和綜合利用,扎實做好重大專題論證,加強環境影響評價,通盤優化設計方案,妥善協調流域水事關系,全面深化項目前期工作。

王道席表示,為了健全水網良性運行機制,將依托具有一定規模和專業優勢的水管單位、供水公司、投融資平臺等,組建水網建設運營實體,積極探索投建管運一體化的建設管理模式。

國家水網工程建設規模大,投資需求高。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將把國家水網工程作為重要支持領域,同時指導有關地方將水網建設作為政府投資的優先方向。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深化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落實水價標準和收費制度,建立項目合理回報機制,積極引導各類投資主體特別是民營企業依法合規參與,擴大股權和債權融資規模,以市場化改革推動加快水網工程建設。

國家水網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涉及國家、省、市縣等多個層級,包括"綱、目、結"等不同構件,同時承載著防洪、供水、生態、發電、航運等多種目標功能。國家水網要想發揮網絡效益,離不開科學調度?!兑巹澗V要》提出,完善水網監測體系,建設數字孿生水網,強化對物理水網全要素和建設運行全過程的數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擬,提升水網調度管理智能化水平。"以防洪為例,提升流域防洪智能化水平,就要加快構建氣象衛星和測雨雷達、雨量站、水文站組成的雨水情預報監測'三道防線',建設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的智慧化防洪調度體系。"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司長張祥偉介紹。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貫徹落實好《規劃綱要》,需要部門協同、上下聯動,需要通盤考慮、分區施策,需要全力以赴、苦干實干,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打造一個高質量、高標準、強韌性的安全水網。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