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山西給出了縣域低碳轉型新視角

2023-10-12 17:38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縣域經濟 低碳轉型

摘要:農業農村部生態總站體系建設處處長張宏斌表示,農村地區實現脫貧攻堅后下一階段的主要目標就是要在鞏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實現鄉村振興,特別是在生態振興領域,積極發展低碳生態農業,推動農業農村領域減排固碳是重要的努力方向。

本報記者 | 白雪

為推動縣域低碳轉型和綠色高質量發展,近日,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聯合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與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舉辦“縣域低碳轉型研討暨報告發布會”,探討低碳轉型驅動縣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會上同時發布了《縣域低碳轉型與綠色發展——靈丘縣試點研究》(以下簡稱“靈丘報告”)和《縣域低碳轉型與綠色發展——曲沃縣試點研究》(以下簡稱“曲沃報告”)兩份報告。

與會專家認為,縣域面臨著低碳轉型的重大機遇。國家發展改革委明確能耗雙控原則,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費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將激勵縣域發展可再生能源滿足增量能源需求。光伏和風電技術快速迭代,度電成本大幅下降,可再生能源替代存量化石能源需求,加速實現能源轉型的時機已經成熟。與此同時,縣域地租相對較低、擁有豐富的農業廢棄物資源和土地資源,適于發展各類生物質能應用和“光伏+農業”等。

充分發揮新能源的潛力

在鄉村振興戰略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引領下,縣域的重要性更加凸顯。農村的主體在縣域,鄉村振興的成敗關鍵在于縣域。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共有1866個縣域,人口占全國總量的50%以上,地區生產總值占比近40%,縣域轉型發展,直接關系到過半人口的福祉。

縣域地域空間廣闊,占全國國土面積的90%左右,在“雙碳”背景下,可以為發展風光等綠色能源、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提供關鍵支撐。據清華建筑節能研究中心預測,廣大農村僅屋頂戶用光伏,就有20億千瓦的裝機潛力,可實現年發綠電超過3萬億千瓦時。挖掘和釋放縣域風光等可再生資源潛能,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必然要求。

“在縣域推動新能源的發展不應僅限于簡單的經濟總量視角或能源視角。它具有多重經濟、社會和心理層面的意義。”自然資源保護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張潔清認為,新能源可以賦能新興產業、促進產業升級、提高居民收入、改善生活質量,代表了縣域發展的新趨勢,對于實現可持續、綠色和智能化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原副司長韓愛興表示:“區域發展必須走城鄉融合、城鄉協調的發展道路。”我國有1800多個縣域,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去年5月份,黨中央、國務院就發布了《關于推進以縣城為中心的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為縣域綠色發展作出了部署。當前,縣域的轉型發展面臨經濟薄弱、人才匱乏等多重問題。下一步,需要首先重點解決投資的問題。社會投資是推動市場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方式,對縣一級來說尤其如此,僅靠縣級財政來解決轉型發展是不可能的。

有意愿有潛力推動縣域綠色高質量發展

山西省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煤炭資源大省,低碳轉型對當地經濟結構的轉型和全國“雙碳”目標的實現都很重要。以往對山西省低碳轉型的探索多聚焦于能源部門和高耗能工業,缺乏從縣域視角出發的研究。為此,自然資源保護協會與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和中節能生態產品發展研究中心合作,選擇了靈丘縣和曲沃縣開展了研究。這兩個縣均為國家首批綠色低碳縣城建設試點縣,有意愿也有潛力推動縣域的綠色高質量發展,其中包括縣城和縣級行政區劃內所有的鄉鎮和村的發展。

靈丘縣風光資源豐富,縣域可再生能源發電總量已達7.8億千瓦時,以并網外輸為主。根據靈丘報告的估算,當地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生物質發電潛力合計約330億千瓦時。而現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率僅為3.8%,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靈丘報告分析,釋放可再生能源潛力需要解決多重難題。靈丘整縣推進光伏進展緩慢的原因有三:其一,變壓器容量不足,基礎設施建設無法滿足現有發展需求;其二,光伏設備、安裝等缺乏統一標準,房屋安全存在隱患,部分居民安裝分布式光伏意愿低;其三,分布式光伏市場監管機制不完善,居民利益缺乏保障。報告結合情景分析,對未來的碳排放總量進行了預測,并提出了包括“設備電氣化+礦山光伏+儲能”在內的16條低碳轉型技術措施及政策建議。

曲沃報告顯示,縣域轉型發展面臨縣級財政資金承壓、發展策略受限、基礎設置滯后、外部環境倒逼、能力建設欠缺和用地政策趨緊等六大共性挑戰。此外,曲沃縣是臨汾市乃至山西省重要的鋼鐵和焦化產業集聚區,兩大行業能耗占全縣80%,綠色轉型難度大。

曲沃的光熱資源雖然不及晉北地區,但本地消納能力較強,適宜利用各類建筑屋面、設施農業、交通廊道、礦山生態修復和非水源地水面發展光伏和光熱,結合需求側場景因地制宜地設計開發利用模式。估計全縣光伏開發潛力近1吉瓦,年發電量超過11.5億千瓦時。

曲沃報告還結合潛力和障礙分析,重點推薦了“整縣推進+能源費托管服務模式”的縣域公共機構綜合節能改造、“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模式”的生物天然氣開發和“能源環境一體化托管模式”的農業產業園低碳無廢改造三類優先發展項目。

農業農村領域減排固碳是重要努力方向

在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首席專家、原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副總經理姚強看來,農村能源革命、能源轉型、低碳轉型能夠大力促進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如果縣里建了風光電,投資、產出、就業和稅收都歸屬這個區域,將有力促進農村和農業地區的發展,促進城鄉融合。目前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光風等分布式能源每度電都要上網,用電再從電網購買,而非就地消納,減少了居民在這方面的收益。這就需要打破現有政策體制和技術方面的障礙,核心是解決利益一致性問題。源網荷儲要利益置換,不能把電網排除在外。另外,縣域下一步必須做到源網荷儲多能協同,就地消納,基于全社會成本最低的模式,實現能源革命和低碳轉型。

農業農村部生態總站體系建設處處長張宏斌表示,農村地區實現脫貧攻堅后下一階段的主要目標就是要在鞏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實現鄉村振興,特別是在生態振興領域,積極發展低碳生態農業,推動農業農村領域減排固碳是重要的努力方向。

“雙碳”目標給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縣域鄉村正在成為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生產地。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縣域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崔長彬表示:“縣域在推動低碳轉型的過程中,要注重設計可再生能源產業的聯農、帶農、富農機制,助力完成農民增收這一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

山西省發展改革委項目推進中心高級經濟師曹陽認為,破解縣域缺資金、缺人才、缺技術的難題,切實推動縣域綠色轉型和低碳發展,需要把低碳減排和招商引資結合起來,把前端研究、后端項目策劃和落地結合起來,把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跟低碳減排工作結合起來,當地積極性和主動性能更強一些。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