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人大代表隋熙鳳:建議打造冰雪產業最具活力增長極
摘要:冰雪產業是高投入產業,既面向市場,也離不開政府扶持,冰雪經濟列入龍江四大發展引擎隊列,冰雪產業獲得大力度支持,政府在設立產業發展目標時同步部署了支持政策,形成政策疊加效應,建議重點在政策落地上做文章: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倪馨 記者林強報道 日前,黑龍江省“兩會”在哈爾濱市華旗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來自各行各業的省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紛紛為龍江經濟建設發展積極踴躍參政議政、建言獻策。黑龍江省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工商聯副主席、北大倉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隋熙鳳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冰雪產業是國內有持續需求增長空間而黑龍江有可持續資源供給優勢的特色產業門類。產業整體涵蓋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體育、冰雪裝備制造及冰雪教育等領域,覆蓋面廣、關聯性強、市場前景好、消費拉動大、綜合帶動性顯著。習近平總書記形象地說:“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就像是一個彈射器,可以推動我國冰雪運動和冰雪產業飛躍式發展。”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打造冰雪產業最具活力增長極是黑龍江的主動作為和必然選擇。她說,在多維打造、多點發力、釋放冰雪產業活力方面,經過認真調研,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在“研“上發力,科技創新賦能冰雪產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征程,推動東北全面振興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萍紕撔率驱埥衽d的關鍵,也是冰雪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體育、冰雪裝備制造、冰雪教育都離不開科技的賦能,以冰雪裝備制造為例,技術創新在冰雪裝備產業中扮演著核心角色,其中輕量化材料、高韌性材料和先進復合材料的使用,不僅可以減輕裝備的重量,也在便捷性、持久性和耐用性上有新突破。實現科技賦能冰雪產業的具體路徑:
一是強化校企合作。充分發揮黑龍江科研資源優勢,運用高校智力資源和科研平臺力量,加大研發力量集合。成立冰雪裝備研發中心/ 產業技術研究院,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開發新技術、 新材料和新產品。搭建校企合作平臺,推動科技成果在冰雪裝備制造領域的轉化。發展智能科技,為冰雪裝備產品提供實時數據、視覺分析、監控監測,打造冰雪科技IP。
二是提升創新能力。引導冰雪產業鏈上企業提高創新設計水平,結合科技創新,開發具有核心技術和高附加值的冰雪裝備。鼓勵企業獲取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重視知識產權的申請和保護。
三是注重融合發展。數字經濟、創意設計賦能冰雪裝備產業。利用大數據、視覺檢測、3D 打印、虛擬現實等,提升冰雪裝備設計和制造的精準度和效率。
二、在“鏈”上發力,全產業鏈布局冰雪產業
橫向上,冰雪產業包含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體育、冰雪裝備制造、冰雪教育等??v向上,冰雪產業分為上、中、下游,上游為冰雪場地規劃設計、冰雪場地設備,中游為冰雪服務,包括冰雪場地運營、冰雪旅游服務、冰雪賽事活動以及冰雪教育培訓等內容,下游為冰雪消費市場,包括體驗型消費者、專業愛好者、專業運動員等。我省冰雪經濟發展規劃(2020-2030)提出大力推動冰雪體育、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游“四大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建議圍繞“鏈”做“全”的文章,科學構建黑龍江大冰雪產業格局,全省統一謀劃:
一是冰雪體育,重點抓精品賽事。以冰雪賽事釋放亞冬會舉辦地效應,在冰雪季里,冰和雪的體育項目交相輝映,呈現冰雪激情。舉辦全國男子冰球錦標賽、中國女子冰球職業聯賽、冬季鐵人三項世界杯賽、亞洲速度滑冰馬拉松、首屆哈爾濱上合組織雪地自行車賽、首屆上合組織冰球賽、首屆上合組織花樣滑冰賽、首屆上合組織國家杯雪地足球賽等,算競技成績賬、算經濟收益賬,更算社會效益賬。拓展冰雪體育休閑運動,“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已經舉辦了45年,要持之以恒多措并舉提高參與度,政策引導、制度設計、活動推動讓青少年融入冰雪,愛上冰雪,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二是冰雪文化,重點抓文化與時尚有機結合。以文化引領,深入挖掘哈爾濱獨特的冰雪文化,將具有深厚底蘊的多元文化融入到冰燈、雪雕、冰雪畫、影視劇、文學創作、旅游演藝、音樂創作、建筑元素中,提升品質、活化資源。具備條件的地級市建設冰雪藝術街區,培育冰雪影視和冰雪動漫等新興文化產業。
三是冰雪裝備,重點抓產品升級。支持冰雪裝備企業做強做優,引入高端冰雪裝備制造項目。 科學有序發展索道、魔毯、造雪機、澆冰車等場地設備;發展雪板、雪靴、冰鞋、冰雪服裝、安全裝備等冰雪運動器材,從有沒有到全不全,升級到好不好。評估龍頭企業并重點扶持,政府在公益社會化冰雪運動項目采購上,消化紓解企業庫存壓力,緩解產銷矛盾。
四是冰雪旅游,重點抓新地標建設。全省布局完善一批重點冰雪旅游度假區、構建一批冰雪體驗集合區、打造一批冰雪休閑配套區。 高中低檔差異化,滿足不同消費層級多樣化需求。
三、在“通”上發力,基礎設施支撐冰雪產業
冰雪產業板塊中,冰雪旅游與交通關聯最為緊密,交通是冰雪旅游的基礎支撐和先決條件,尤其對于地廣人稀的北部邊陲省份,航空、鐵路、公路等立體交通網不僅為旅游帶來了便利,通航旅游、高鐵旅游、自駕旅游等新型旅游業態也為交通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貫徹落實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東北地區旅游業發展規劃》,在航空交通服務水平提升、鐵路交通服務水平提升、高等級旅游公路服務水平提升、口岸跨境旅游服務提升四個方面加力,為黑龍江冰雪旅游增添了新機遇。優化基礎設施功能具體措施:
一是推進快速鐵路建設。提升“綏滿鐵路軸”運輸能力, 黑龍江省曾提出“哈牡雞七雙佳哈” “哈大齊北綏哈”兩條省內東、西環線高鐵交通主骨架的設想,環線目前尚未完成,鶴伊高鐵未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建設期內。現實情況是哈伊高鐵建成后,我省將形成“一橫、一縱、一環”高鐵網,未來,隨鶴伊高鐵籌劃建設,將實現“一橫、兩環”高鐵網,新亮點是國家《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中牡敦、齊海作為高鐵出省新通道,也會為東北板塊冰雪產業聯動做出貢獻。完善火車站、高速列車、旅游專列的旅游服務功能,提升車輛軟硬件檔次,改善乘車環境。旅游目的地城市要整治車站交通秩序,樹立城市窗口形象。鼓勵對旅游團隊火車票價實行優惠政策。
二是完善公路路網建設。加快實施國家高速公路網建設及改造,推進地方高速公路建設。發揮省會城市哈爾濱交通樞紐功能,開通至亞布力、雪鄉、伊春、齊齊哈爾等重點景區的旅游專線直通車,引導旅行社根據市場趨勢需求包裝系列旅游直通車專線產品、旅游區內部聯通各景區的旅游直通車等優質服務。
三是加快民航交通建設。重點旅游景區、重要城市、口岸節點支線機場保障運營,并有計劃升級改造。依托重點冰雪景區,布局建設和改造一批通用機場,發展通用航空旅游。重點冰雪旅游城市應開通和增加與主要客源地之間的航線,增加低成本航空和旅游支線航空發展,鼓勵按規定開通國內旅游包機業務,滿足游客出游需求。
四是構建景區微交通網絡。機場、火車站、旅游集散中心到旅游景區“無縫對接”的交通線。要加強高鐵車站與城市、景區的交通銜接,旺季增開旅游集散地與重點冰雪景區沿線的列車和旅游專列。完善景區內、景區間公共交通體系,提供包括共享單車、觀光車在內的多種出游選擇。
四、在“扶“上發力,政策疊加支持冰雪產業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的指示精神,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和提高效率出發,黑龍江省持續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特別是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冰雪產業是高投入產業,既面向市場,也離不開政府扶持,冰雪經濟列入龍江四大發展引擎隊列,冰雪產業獲得大力度支持,政府在設立產業發展目標時同步部署了支持政策,形成政策疊加效應,建議重點在政策落地上做文章:
一是省級財政加大對現有專項資金整合力度。各類金融機構對重點冰雪旅游項目,允許以旅游景區特許權、運營權質押擔保。支持保險資金以股權、債權、資產證券等方式參與冰雪產業開發建設。鼓勵保險公司圍繞健身休閑、競賽表演、場館服務、戶外運動等需求推出多樣化保險產品。培育、支持符合條件的冰雪企業上市。財政上,給予冰雪裝備制造產業稅收減免、獎勵補貼等政策。支持企業研發和創新,研發費用加計計提的比例有條件擴大。
二是建立冰雪裝備產業發展基金。選擇具有高成長潛力和創新能力的企業和項目,基金用于支持技術改造、創新升級、新產品開發、市場拓展等領域,引入先進的制造技術和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支持企業在跨行業合作、產品設計、新材料應用、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創新升級,促進冰雪裝備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大力推動冰雪裝備產業從傳統生產力到新質生產力的轉型。
三是拓展風險投資和融資渠道。建議政府協助企業接觸風險投資和融資機構,幫助獲得所需資金支持,特別是對于初創企業和小微企業。促進銀行和金融機構為冰雪裝備產業提供更加靈活和多樣化的融資服務,降低融資成本。
四是落實人才政策。黑龍江輸出了大批冰雪競技體育人才、群眾體育人才、技術技能型人才,黑龍江冰雪領域的教練員、管理員、體育教師等人才遍布全國。建議輸出的同時要差異化引進、精準化培養,加強冰雪人才的國際交流和培養。依托黑龍江冰雪體育職業學院等高等院校,培養冰雪產業所需的高素質、高技能實用型人才。建立健全科學完善的滑雪教練員培訓體系,加大大眾冰雪項目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力度,增加大眾冰雪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比例。支持退役運動員接受再就業技能培訓,推動跨界合作,參與培養冰雪運動人才。
五、在“品”上發力,創意設計點燃冰雪產業
旅游地理學界定冰雪旅游資源既包括自然冰雪資源,也包括人文冰雪資源。在這一理念下,冰雪產業的發展既要利用好自然冰雪資源,也要利用好人文冰雪資源。借勢哈爾濱打造“設計之都”,加快賦能重點領域,對冰雪運動裝備、傳統產業、綠色農業賦能,延伸“設計+”產業鏈,提供創意設計服務:
一是賦能人文冰雪資源。挖掘少數民族風情資源、紅色革命資源、中俄邊境線資源及新中國開發建設史料實物展示資源,梳理具有時代代表性的人物、具有標志性紀念意義的事件、具有穿透時間表現力的民風民俗、具有白山黑水之間孕育出的獨特的文化元素,用冰雪旅游吸引物、象征物、凝結物的方式表現出來,并結合完善紀念場館、博物館、舊址修復工作來進行。為紅色革命文化主題賦能,填補以名人故居、紀念館、博物館、革命舊址(遺址)為線索的冰雪游空白,林楓故居、馬駿紀念館、四野指揮部舊址旅游價值尚需深度挖掘,抗聯國際“紅色通道”故事,中東鐵路故事及闖關東故事文藝作品亟待再現。為寒地少數民族民俗主題賦能,民俗村建設避免同質化,要主題特色鮮明,展示少數民族冬季生產、生活的獨特性文化。
二是賦能冰雪產業品牌。黑龍江在冰雪領域有多個第一,需要有固化的呈現方式和載體,從記憶、識別到傳承載體都離不開創意設計。展示中國冰雪資源、冰雪運動和冰雪旅游第一大省,第一個國際冰雪節、第一個滑雪旅游度假區、第一個國際滑雪節、第一個固定雪道滑雪場、第一個國際滑雪產業合作論壇、第一個“全民冰雪活動日”、第一個冰雪旅游產業發展指數,第一個冬季鐵人三項賽亞洲舉辦城市。辦好中國黑龍江國際滑雪節、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中國佳木斯國際潑雪節、中國齊齊哈爾關東文化旅游節、黑龍江中國雪鄉旅游節、大慶冰雪漁獵文化旅游節、大慶雪地溫泉節、齊齊哈爾雪地觀鶴節、大興安嶺漠河市冬至文化節,這些節慶品牌延綿不斷被創造,傳播中,冰雪早已融入龍江人民的血脈基因,深度融入百姓生活方式,政府鼓勵、引導、扶持以創意設計精品,講好龍江冰雪故事。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