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十行千億惠萬企” 融資專項行動取得顯著成效
摘要:截至2023年底,共有16家銀行參與專項行動,走訪調研省級特色專業園區198個(次)、小微企業雙創基地246個(次),實現走訪全覆蓋,支持陜西省中小微企業9.83萬戶(次),落實專項信貸投放共計2505.86億元。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茍俊報道 為進一步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擴大中小微企業融資規模,2023年3月,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人行陜西省分行組織開展“十行千億惠萬企”融資服務專項行動(以下簡稱“專項行動”)。截至2023年底,共有16家銀行參與專項行動,走訪調研省級特色專業園區198個(次)、小微企業雙創基地246個(次),實現走訪全覆蓋,支持陜西省中小微企業9.83萬戶(次),落實專項信貸投放共計2505.86億元。
各地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推動落實舉措得力。一是定期摸排梳理,精準對接企業需求。榆林市2023年組織銀行業金融機構召開銀企對接會65次,對接服務企業1401家,簽約授信438.42億元,完成貸款投放132.87億元。
二是出臺配套政策,放大政策效應。漢中市出臺《進一步促進和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進一步深化細化支持企業融資政策措施,累計為全市429個重點建設項目投放貸款37.94億元,項目貸款余額128.34億元。
三是探索創新融資路徑,形成特色服務模式。銅川市舉辦“同舟‘工’濟 助企‘郵’我”政銀攜手助力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主題活動,聯合省中小企業供應鏈金融信息服務平臺,通過票據融資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為15戶企業解決1.51億元資金需求。
四是舉辦政銀企對接活動,促進供需精準匹配。西安市組織開展項目融資對接會、融資服務進園區等“政銀企對接”活動8次,多渠道、全方位普及金融知識,提升中小企業融資意識和能力。
五是積極開展宣傳培訓,增強企業認知度。寶雞市組織“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鈦及鈦合金產業鏈中小企業政策培訓會,幫助企業了解“專精特新貸”“工信貸”等相關融資產品,推動提升產業鏈競爭力。
各合作銀行多措并舉扎實推進。一是出臺專項政策,提升信貸支持力度。長安銀行出臺《關于加大對專精特新小微企業支持力度的實施意見》,通過放寬準入條件、降低評級要求等多種措施并重,授予各機構專精特新企業信用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和股權質押貸款的審批權限。
二是開展多樣化對接活動,促進政銀企交流。交通銀行成立“工信貸”客群專項營銷小組,實行名單式管理,逐戶摸排不同類型企業金融服務需求,一戶一策,持續跟蹤,快速落地,進一步擴大名單內企業獲貸覆蓋面。
三是密切關注融資需求,提供精準金融服務。招商銀行建立股權融資需求標的庫及“路演+”平臺,主動對接,協助企業與投資方業務溝通。
四是建立綠色通道,提高審貸效率。陜西農信依托“小法人+大平臺”優勢,轄內行社聘請獨立審批人,對行權限范圍內貸款集中審批,全省實行授信專家專業評估,各地市根據業務發展情況,自主評估評議。
五是融資與融智結合,提升服務質效。浙商銀行借助科技力量,優化客戶服務體驗,通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為小微企業提供7×24小時全天候服務,并推廣小微企業線上化流程,努力讓小微企業貸款“最多跑一次”。
六是積極推廣行動,深化長效機制。民生銀行持續提升服務質效保障機制,在風險可控及業務可持續的原則下,科學靈活設定信貸計劃,增加信貸投放彈性和靈活性,持續推動落實“專項行動”。
七是加強營銷推廣,擴展市場覆蓋面。中信銀行針對園區運營企業及園區內入駐企業提供不同金融服務,充分發揮私公聯動、板塊聯動以及集團協同優勢,吸引和集聚更多優質企業,為企業提供全周期服務。
2023年,“十行千億惠萬企”融資服務專項行動突出工信特色,重點圍繞“工信貸”白名單、重點產業鏈、省級工業園區以及“專精特新”等四個領域給予重點支持。其中:16家參與行對“工信貸”白名單企業投放188.03億元,支持戶數2308戶(次);對重點產業鏈企業投放442.78億元,支持戶數3761戶(次);對省級特色園區及小微企業雙創基地企業投放58.36億元,支持戶數3419戶(次);對省級專精特新及“小巨人”企業投放190.05億元,支持戶數1954戶(次)。
2024年,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與人行陜西省分行通力合作,系統謀劃、統籌推進“專項行動”;與各地市工信主管部門加強協調,上下聯動,推動金融服務資源下沉;與各合作銀行加強溝通,發揮各自特色優勢,推進“專項行動”落地見效,助力陜西省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升。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