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5%”顯示投資消費雙重發力
摘要: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為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穩定經濟大盤,各項政策持續發力。通過投資和消費的雙輪驅動全面夯實內需基礎,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 邵鵬璐 王進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我國經濟“一季報”,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3%,超出市場預期。其中,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5.5%,投資和消費穩中有升,經濟內生動能繼續增強。
投資按下“加速鍵”
“期待成資S3線早點通車,以后去資陽就更方便了。”近日,四川省成都市民廖大姐在得知成都市域鐵路成資S3線全線軌行區順利移交運營接管,全面進入動車調試階段時興奮地說。
成資S3線是連接天府國際機場和資陽市區的一條軌道交通線路,是成都市今年67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一,與之同時建設的還有成眉S5線、成德S11線等。據四川省同城化辦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成都市67個基礎設施項目年度計劃投資共計511.6億元,截至一季度末已完成年度投資145.2億元,占年度計劃的28.4%。軌道交通、高速路網、城際快速通道、城際‘斷頭路’等交通設施的建設將加速構建4市‘直連直通’城際快速公路網與“軌道上的都市圈”,互聯互通的交通網絡逐步成形。”
不僅僅是成都,一季度各地項目開工建設“熱火朝天”。與之相呼應,“三駕馬車”中的投資明顯提速,走出了一條“上升曲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5%,增速比1~2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加快1.5個百分點,呈現穩步回升態勢。其中,制造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分別增長9.9%、6.5%,保持較快增速;民間投資增長0.5%、增速進一步回升,占全部投資的51.6%。
據了解,今年以來,各項投資政策持續發力,為經濟穩步向好注入強勁動力。一方面,促進民間投資系列政策落地實施,為民間投資持續健康發展創造更多有利條件。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蘇社在日前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落實好引導民間投資各項政策。具體工作包括充分發揮已上線的全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信息系統作用,全面落實特許經營方案編寫大綱具體要求,實施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公開推介更多重大項目,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研究擴展投貸聯動試點合作銀行范圍,引導銀行持續加大對民間投資項目和國家重點項目的融資支持力度,多措并舉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另一方面,政府投資政策保障有力,為穩定投資增長提供重要支撐。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都比去年有所增加,2023年增發國債大部分也在今年使用,此外還將發行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政府投資規模較去年明顯增加,政府投資的重要帶動和放大作用也將持續顯現。
“自去年以來,基礎設施投資一直保持著相對穩定的增長態勢。”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所研究員吳亞平表示,去年的萬億元增發國債和今年的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主要投向是基礎設施。此外,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資金規模也有所擴大。在吳亞平看來,未來基建投資維持相對較快的增長態勢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在政策支持疊加內生動能增強共同推動下,制造業投資高位提速。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分析,一方面是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直接拉動傳統制造業設備購置和改建投資,并提高相關設備制造業企業擴大生產意愿。另一方面是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導向下,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較快。數據顯示,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0.8%,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42.7%、11.8%。
吳亞平認為,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投資是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抓手,制造業投資在供給與需求兩側的市場化程度很高,市場導向的制造業投資加速,客觀反映出我國經濟的內生增長動力在不斷增強,將來制造業投資的產出會對下一步經濟增長起到較好的支撐作用。
展望未來,多位專家表示,投資將延續向好趨勢。西南證券研發中心宏觀團隊負責人葉凡表示,今年全國兩會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并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高技術制造業有望延續快速增長態勢。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預計,未來隨著大規模設備更新形成實物工作量,技術改造投資將成為投資需求的增量彈性來源。廣開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二季度后,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將保持較高增速,房地產投資降幅收窄,共同推動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
面對當前房地產投資持續下滑的情況,吳亞平認為,在房地產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大背景下,房地產投資要盡快轉變發展模式,更重要的是發揮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合力。未來,隨著商業房地產融資、購置等相關政策落地以及“三大工程”加快建設,房地產投資降幅或將大為收窄。
消費市場亮點紛呈
4月,天津市和平區五大道風景區的海棠花競相綻放,粉白相間的花瓣隨風輕輕搖曳,不少市民游客漫步其中,拍照打卡記錄美好瞬間。數據顯示,清明節期間,五大道周邊路網客流量同比增長80%以上,消費量同比增長30%以上……
春暖花開,文旅市場迎來春游旺季。鞍山梨花節、林芝桃花節、天津海棠花節、婺源油菜花節、伊犁杏花節、洛陽牡丹文化節……春風拂過,美麗中國繁花似錦,多地增設郊游專線、賞花專線豐富出游體驗。賞花踏青成為這個春天消費市場中亮眼的增長點。
一季度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5.5%,其中消費的貢獻率是73.7%。消費對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消費市場亮點紛呈。
今年以來,我國消費市場總體恢復良好。從年初的“冰雪經濟”、到春節期間的“年味經濟”、再到現在的“假日經濟”,消費新熱點新潮流不斷涌現,持續帶動消費平穩增長。數據顯示,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了12萬億元,同比增長4.7%。商品零售、餐飲收入均實現穩定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服務消費增長較快,服務零售額增長10%,比商品零售額高了6個百分點。文旅消費需求旺盛,清明假期電影票房創歷史新高,國內出游人次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1.3%,游客出游花費增長12.7%。目前,“五一”假期出游熱度也已經開始升溫。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賢東在近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些既反映了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也體現我國經濟回升向好的動力和活力。
一季度居民升級類消費持續向好。限額以上單位體育娛樂用品類、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4.2%、13.2%。同時,大宗消費企穩向好,綠色消費成為新熱潮。中汽協數據顯示,一季度汽車銷售同比增長4.6%,其中,新能源汽車銷售增長31.8%,市場占有率達到31.1%。
“前兩年實現了小康以后,大家發展性消費、享受性消費在持續加快,這和消費升級、產業升級的大趨勢是一致的。”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在近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中表示。
展望未來,溫彬表示,下一階段消費仍有繼續改善的基礎。一季度居民城鄉居民消費傾向為63.3%,達到疫情以來同期最高水平,假期期間居民國內旅游恢復率已經超過疫前水平;一季度城鄉居民收入增速為6.2%,達到2022年以來最高水平,也高于GDP增速。“如果居民消費傾向繼續提升,收入增速持續改善,將有利于推動消費增速回升。”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表示,受經濟循環逐漸暢通帶動居民收入回升、穩民企促消費政策刺激加碼、服務消費需求繼續恢復等利好因素支撐,預計全年消費有望溫和回升至5%~6%。
投資消費雙輪驅動夯實內需基礎
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為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穩定經濟大盤,各項政策持續發力。通過投資和消費的雙輪驅動全面夯實內需基礎,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擴大有效益的投資作出重要部署,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據劉蘇社介紹,國家發展改革委認真抓好貫徹落實,會同有關方面抓緊推動各項投資工作,充分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023年增發國債等政府投資的重要帶動和放大作用,積極擴大有效益的投資。
據介紹,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共安排7000億元,截至目前,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已下達超過2000億元,占全年比重超過30%。今年專項債券規模為3.9萬億元。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財政部適當擴大專項債券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的行業范圍。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完成了今年專項債券項目的初步篩選工作,總的看,這批初步篩選通過的項目數量充足、資金需求較大,為全年專項債券發行使用打下了堅實的項目基礎。同時,2023年增發國債項目加快建設實施。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完成了全部三批共1萬億元增發國債項目清單下達工作,將增發國債資金落實到約1.5萬個具體項目。此外,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將推動所有增發國債項目于今年6月底前開工建設。
“展望全年,在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政策帶動下,各地方各領域不斷創新消費場景、優化消費環境,支撐消費增長的積極因素在增多,消費有望保持平穩升級、穩步向好的發展態勢。”金賢東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進一步發揮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部際聯席會議作用,統籌協調各部門、各地方落實落細促消費政策措施,推動消費從疫后恢復轉向持續擴大。將重點抓三方面工作,即穩就業促增收,切實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擴需求優供給,持續打造消費新增長點;重權益守底線,著力營造放心消費環境。
責任編輯:宋璟
(原標題:“85.5%”顯示投資消費雙重發力)